付費限定

拆解理所當然的生活樣子-《圖像中國建築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分享這本書之前想聊點題外話。

建築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古建築沒有圖紙,有圖紙的大部分也都亡迭。所以要記錄的話,就真的要爬的建築上做測量、手繪建築外觀,配合建材成份評估建築的年份,再回去對照這些建築所在的歷史,整理出風格脈絡。

而我們現在能保有這份學問,都要歸功於梁思成與林徽音夫婦。

繼續離題談到中國建築史一定要提到梁思成與林徽音的《中國建築史》,這本書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傳奇性。在抗日戰爭期間,作為第一批從國外學建築回中國的留學生,夫婦倆參與的中國營造學社,希望可以記錄中國古代建築,保留傳統文化精隨。但夫婦倆做為當時的文化名人,被日本人盯上希望可以出席東亞共協會,發表對東亞共榮的看法。

希望夫婦倆能幫日本人站台。

不願成為佔領者宣傳品的夫婦倆,只好帶著珍貴手稿和伙伴出逃北平(北京)。在後面好幾年的顛沛流離中,夫婦倆與劉敦楨、莫宗江、劉致平、陳明達等幾位共患難的同事(一定要把這些人的名字也記錄下來),就用他們隨身攜帶的資料,著手系統地總結整理營造學社戰前的調查成果。

還爬上爬下的,在戰火裡繼續做著研究。

梁思成與林徽音夫婦決定用英文撰寫並繪制一部《圖像中國建築史》,向西方世界科學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奧秘和成就,同時草擬《中國建築史》寫作提綱,夫婦兩人一面討論,一面用一台古老的、噼啪震響的打字機打出草稿,和他們的助手莫宗江一起繪制英漢對照註釋的插圖。

梁思成與林徽音夫婦(圖片取自網路)

梁思成與林徽音夫婦(圖片取自網路)

有機會我也想分享民初的文化人在那時代的所做所為。

在寫作《中國建築史》時,梁思成的頸椎灰質化病發作,常常被折磨得抬不起頭來。他只好在畫板上放一個小花瓶撐住下巴,讓自己工作時能輕鬆點。患有嚴重肺病的林徽因只要身體感覺還可以,就半躺半坐地在床上翻閱《二十四史》和各種資料典籍,為書稿做種種補充、修改、潤色工作。

所以說《中國建築史》是一本帶著血淚的文化寶典,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

話題有點扯遠了,回到《圖說中國古建築,建築史家五十年手記》,作者作為梁先生的弟子,這本書像是梁先生那本的入門版,所以帶著崇敬的心情在讀這本書。如前面提到的,因為研究建築必須身體力行,要跑到當地去看之外,也要熟悉歷史,從文化層面解釋建築外觀、內涵的演變。

這需要把我們都已經習慣,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重新拆解再理解。這是讀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也是研究建築的魅力。

拆解理所當然的生活樣子-《圖像中國建築史》-不小王子

拆解理所當然的生活樣子-《圖像中國建築史》-不小王子

中國古建築有哪些特徵

按照梁思成先生的劃分,1912年以前的建築都可以稱為古代建築,這些建築雖然各有特色,類型可分為宮廷、廟宇、佛寺佛塔、道觀、祭壇、祠堂、書院、會館、衙署、城池、民居,但總結以來可以概括:

1.不論建築大小,都是以「間」為單位,而且多為奇數。
2.房屋具有靈活性,可從一開始的單間擴張三合院、四合院,或再繼續延伸。
3.以家族為單位,建築會封閉起來。
4.建築受傳統禮制影響,有一條貫穿的中軸線,左祖右社、前朝(辦公)後寢。
5.在重點部位會有裝飾,如窗紋、柱式等。
6.大戶人家房屋注重防禦性,避免被盜賊侵擾。

另外有一點很有趣,古代工匠們在施工前也會畫建築圖,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圖都是將平面圖與立體圖甚至透視圖結合在一起,再做成建築模型(燙樣),確認完沒問題後才動工。

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門楣石刻圖立面(圖片取自網路)

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門楣石刻圖立面(圖片取自網路)

古代就有輔助施工的『鷹架』

以前一直有個印象,說古代建築施工時,每建一層樓就再多建一層土,那時候就很疑惑,土要怎麼去除?哪裡來這麼多土?但原來古代施工就已經有鷹架,鷹架的使用最早可以回朔到戰國時間,像是萬里長城上牆壁的洞眼就分析出來有鷹架的痕跡,而且洞眼之間的距離就是人體高度,方便施工者在上面行走、施工、運料。

不過城牆這類建築不算高,搭建鷹架的難度不算高,其他高達三十幾公尺的佛塔(磚石塔)等,相當於現代十樓左右的高度,很需要更堅固的施工防護設施,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得不驚嘆古代就已經具備的建築施工水平。

為什麼寺院和廟宇都要建在山上?

前面既然提到了佛塔,接著聊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寺院和廟宇都要建在山上?在解釋之前,先說明一下,寺院和廟宇雖然我們常混用,但並不是同一個意思。寺院講的是供佛、敬佛的道場,像是釋迦牟尼佛。廟宇則可以理解為道教的祭祀場所,供奉的是中國民間流傳的神仙。

寺院在設計上規矩比較多,講求左右對稱之外,開間尺度、內院的組合、細節都有許多規範。廟宇在建築設計上則自由很多,因為道教講求修仙,看重個人修行,所以選址最重要的是風景要秀美,有的建在懸崖邊,高低交錯打造的像是山中樓閣,成為迎接仙人下凡的場所。

所以總結來說,在山中建寺廟和廟宇,主要是登高望遠更接近神靈,方便迎接神仙,山也有乾淨的意味,能洗滌心靈又與世隔絕,有一番令人神往的歸屬感。再多說一句,不同朝代的寺院建造風格也不一樣,唐代多將塔建在大殿前面,宋代之後則建在大殿後面成為次要建築,這是很好的觀察細節指標。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9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不小品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小的世界
74會員
189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不小的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2/05
聊聊日本動畫中「戰鬥美少女」的魅力,並深入分析宮崎駿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獨特之處,如何顛覆傳統並影響動畫產業。從反差萌、吸金力到角色設定,探討其成功原因,並分類分析宮崎駿筆下三種類型的戰鬥美少女:公主型、魔女型和平凡型,闡述其共通點與差異,以及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其對動漫界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2025/02/05
聊聊日本動畫中「戰鬥美少女」的魅力,並深入分析宮崎駿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獨特之處,如何顛覆傳統並影響動畫產業。從反差萌、吸金力到角色設定,探討其成功原因,並分類分析宮崎駿筆下三種類型的戰鬥美少女:公主型、魔女型和平凡型,闡述其共通點與差異,以及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其對動漫界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2025/01/15
地理是一種深刻而持久的力量,它決定了國家的邊界、資源分布、以及交通和通訊的便利性。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1/15
地理是一種深刻而持久的力量,它決定了國家的邊界、資源分布、以及交通和通訊的便利性。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影響力。
Thumbnail
2024/12/05
從百萬噸級的熱浪,到瞬間蒸發的城市,核武器的毀滅力到底有多可怕?這不僅僅是規模上的差異,而是對生命、社會和地球的全面摧毀。透過《核戰末日》,我們將深入探討核武的歷史、威力及其對人類未來的威脅。
Thumbnail
2024/12/05
從百萬噸級的熱浪,到瞬間蒸發的城市,核武器的毀滅力到底有多可怕?這不僅僅是規模上的差異,而是對生命、社會和地球的全面摧毀。透過《核戰末日》,我們將深入探討核武的歷史、威力及其對人類未來的威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
Thumbnail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
Thumbnail
本班車要繼續開往沒人感興趣的地方。 現在叫做「撼動歷史的學者」系列。 雖是通儒,卻被純儒當成經學大師的鄭玄,絕對影響了之後的三國。 那麼,蜀地學者(沒忘記出發點是他們吧?)必修,管輅也經常提到的「京氏易」,就更是撼動東漢的重要學問了。 京氏易,一直到今天都還是易學的經典。一起來認識這最熟悉的陌生人。
Thumbnail
本班車要繼續開往沒人感興趣的地方。 現在叫做「撼動歷史的學者」系列。 雖是通儒,卻被純儒當成經學大師的鄭玄,絕對影響了之後的三國。 那麼,蜀地學者(沒忘記出發點是他們吧?)必修,管輅也經常提到的「京氏易」,就更是撼動東漢的重要學問了。 京氏易,一直到今天都還是易學的經典。一起來認識這最熟悉的陌生人。
Thumbnail
《宴陶家亭子》 唐 · 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ka。 池開照膽鏡,林吐破顏花hua。 綠水藏春日,青軒祕晚霞ha5。 若聞弦管妙,金谷不能誇khua。 《望江南 其三 燕 》 宋 · 王琪 江南燕,輕颺繡簾風hong。 二月池塘新社過,六朝宮殿舊巢空kong。 頡頏恣西東tong。 王謝宅,曾
Thumbnail
《宴陶家亭子》 唐 · 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ka。 池開照膽鏡,林吐破顏花hua。 綠水藏春日,青軒祕晚霞ha5。 若聞弦管妙,金谷不能誇khua。 《望江南 其三 燕 》 宋 · 王琪 江南燕,輕颺繡簾風hong。 二月池塘新社過,六朝宮殿舊巢空kong。 頡頏恣西東tong。 王謝宅,曾
Thumbnail
然而[梁思成]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師承[列寧]那一套專政思想與唯命是從的制度,掌權者不容許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起先他就在北京城市規劃問題上碰壁,為了保留古城牆以及新建樓館造型,與當道看法有異,便遭批判為封建腐朽,逼得要公開自我檢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安上多項罪名,遭受批鬥、屈辱與禁錮。
Thumbnail
然而[梁思成]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師承[列寧]那一套專政思想與唯命是從的制度,掌權者不容許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起先他就在北京城市規劃問題上碰壁,為了保留古城牆以及新建樓館造型,與當道看法有異,便遭批判為封建腐朽,逼得要公開自我檢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安上多項罪名,遭受批鬥、屈辱與禁錮。
Thumbnail
民國初年的文人梁啟超(1873-1929)熱愛集句,在陪伴妻子養病之時,以集句當消遣,集句對聯重視重組,上下聯字數長短相當、符合上聯末字為仄、下聯末字為平等規則即可,平仄對仗方面比較難以嚴格講究,與以創作為主並重視對仗的詩鐘不同。
Thumbnail
民國初年的文人梁啟超(1873-1929)熱愛集句,在陪伴妻子養病之時,以集句當消遣,集句對聯重視重組,上下聯字數長短相當、符合上聯末字為仄、下聯末字為平等規則即可,平仄對仗方面比較難以嚴格講究,與以創作為主並重視對仗的詩鐘不同。
Thumbnail
定陵,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度以科學手法挖掘的帝王墓葬, 這本書詳實記載當時挖掘的實際歷程、也追溯過往建造皇陵的始末,並回顧這位皇帝的一生, 從朝廷鬥爭、後宮爭寵、陵墓探索、到文化大革命, 一幕幕濃墨重彩地重現在眼前,二十年再次出版的經典~!
Thumbnail
定陵,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度以科學手法挖掘的帝王墓葬, 這本書詳實記載當時挖掘的實際歷程、也追溯過往建造皇陵的始末,並回顧這位皇帝的一生, 從朝廷鬥爭、後宮爭寵、陵墓探索、到文化大革命, 一幕幕濃墨重彩地重現在眼前,二十年再次出版的經典~!
Thumbnail
《百年陸沈》三部六闕,就是我用華夏傳承一系至今、也是人類唯一連續使用三千五百年的古老文字,為亡於共產的古典華夏墓前豎立的墓闕;同時「闕」也涵蓋了「闋」,每卷上下闕,也是一支曲子的上下闋,取意本書如長調三曲六闋,是獻給古老華夏文明的輓歌。
Thumbnail
《百年陸沈》三部六闕,就是我用華夏傳承一系至今、也是人類唯一連續使用三千五百年的古老文字,為亡於共產的古典華夏墓前豎立的墓闕;同時「闕」也涵蓋了「闋」,每卷上下闕,也是一支曲子的上下闋,取意本書如長調三曲六闋,是獻給古老華夏文明的輓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我推薦本書的一個原因在於:作者以一半的篇幅敘述電報、鐵路、蒸汽船、學會等事物在歐美各國的發明與普及的過程,讓我們回顧滿清歷史的同時,又能了解歐美當時的情況。
Thumbnail
我推薦本書的一個原因在於:作者以一半的篇幅敘述電報、鐵路、蒸汽船、學會等事物在歐美各國的發明與普及的過程,讓我們回顧滿清歷史的同時,又能了解歐美當時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