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之謎:斯克列羅龍揭示翼龍演化的新視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斯克列羅龍(感謝Gabriel Ugueto提供)

斯克列羅龍(感謝Gabriel Ugueto提供)

翼龍是第一批飛向天際的脊椎動物,由三疊紀晚期一路稱霸至白堊紀結束。從小愛好古生物的人對牠們絕對不陌生,然而翼龍目早期的演化過程一直是一樁未解之謎。

近年來學界認為一類小型的主龍類 — 兔蜥科(Lagerpetidae)是翼龍目的姊妹群,並將牠們囊括組成翼龍型態類,使我們對於翼龍祖先的輪廓有了些猜想。此外,泰勒斯克列羅龍(Scleromochlus taylori)自1907年在蘇格蘭的洛西茅斯砂岩層(三疊紀晚期)發現之後,也曾有古生物學家認為與翼龍有演化上的關係。

化石上觀察到斯克列羅龍的體長約20公分,頭顱比例較大,頸部短,瘦長的身體與後肢,起初有被當做是恐龍、道斯威爾龍科或者偽鱷類的成員。早期的化石研究以觀察化石表面形態為主,對於化石的擠壓變形、內部結構、更細緻的解剖觀察等較無法準確分析,導致斯克列羅龍的分類歸屬更替頻繁,一下與翼龍有關一下又與翼龍無關。

隨著技術的進展,在2022年一位古生物學家大衛·福法(David Foffa)利用微米級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將斯克列羅龍化石掃描並建立3D結構,釐清了過往舊有技術所造成的爭議。

分析結果顯示,原本化石上的頭顱於化石形成過程中上下被壓扁,事實上該物種的頭顱有高度而非扁頭。上頜骨形狀靠近前端逐漸狹窄,於側緣有凹陷;方軛骨附近擁有外下頜孔(external mandibular fenestra),這些屬於翼龍型態類生物的共有衍徵。脊椎部分,肩膀至骨盆間椎骨較長,尾椎最少有50個椎骨組成;背部並無發現皮內成骨(osteoderm)的現象。肩胛骨細長,手指短小。大腿股骨靠近身體的末端為鉤狀,這與兔蜥科、早期的翼龍有相似之處;足部的蹠骨比例長。

根據這次電腦斷層掃描的發現,利用最大簡約法以及貝葉斯推斷(Bayesian inference)將斯克列羅龍置於翼龍型態類中,其中與兔蜥科、翼龍之間的演化關係仍有一種以上的分類法,因此需要更多的資訊才能確切了解斯克列羅龍的演化位置。

翼龍祖先的行進狀態與之後演化出飛行是否有一定的關聯到目前為止並無答案。斯克列羅龍的移動狀態曾被描述為兩足、四足、趾行(digitigrade)或半趾行的奔跑者、跳躍者等。本次大衛·福法的研究認為斯克列羅龍屬於趾行動物,並依據椎骨長度和前後肢的比例推估時而兩足時而四足行走,另外以蹠骨和股骨的比例提出斯克列羅龍是更善於奔跑而非跳躍。

以現有的化石證據來說,斯克列羅龍缺乏與飛行有關的解剖結構,和兔蜥科物種的關係可能較為相近。至於翼龍的祖先是何時演化出飛行能力,至今還未找到關鍵的化石。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Foffa, D. et al. (2022). Scleromochlus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Pterosauromorpha. Nature.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有看過權力遊戲都會知道作品裡史塔克家族的成員飼養著一類比普通灰狼還要大上不少的狼形動物,牠們被稱為“冰原狼”,而恐狼就是這些冰原狼的原形。 與冰原狼一樣,除了體型較一般灰狼巨大以外恐狼幾乎與灰狼沒有型態上的差異,因此在過去大部分的研究人員都傾向於恐狼是灰狼的姐妹群,甚至可能就是灰狼的一個亞種,
在演化上,節肢動物門、有爪動物門、緩步動物門、線蟲動物門、線形動物門、鎧甲動物門、動吻動物門、鰓曳動物門皆由蛻皮動物所發展出來。大部分蛻皮動物的口咽中存在硬化角蛋白排列所形成的齒狀構造以及環口結構(circumoral element),該構造被認為可能是蛻皮動物的共有衍徵。 然而現今的有爪動物門
在新生代鸚鵡螺曾經有著廣泛的分佈跟多樣性,然而到了現今鸚鵡螺的分佈卻被限制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中部區域。為何鸚鵡螺的分佈會有如此大範圍的縮減,這在過去一直無法解釋(雖然有人認為是溫度降低導致,但這與鸚鵡螺在新生代的分佈演變並不符合),不過在去年九月一項研究的發表,提供了一個解釋。 研究人員假設是鰭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傳統分類上,學者依照恐龍的骨盆型態分為兩大分支:鳥臀目與蜥臀目(又可再分為獸腳亞目&蜥腳形亞目),此觀念於1888年由Harry Seeley提出。然而關於恐龍的分類亦曾有其他人提出的不同見解:一種是將蜥腳形類與鳥臀類合併成一個目Phytodinosauria(語意:植物恐龍類),獸腳類則是更早分化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 痕跡化石保留了過去生物活動過的痕跡,例如腳印、抓痕、咬痕、覓食的痕跡、巢穴、糞便等。痕跡化石大部分不容易被察覺,早期有很多條狀的痕跡化石一度被誤認為是海草或某種蠕蟲的化石,有不少恐龍足跡也被當作是由某種大鳥所留下。現代的痕跡化石研究主要是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塞
如果有看過權力遊戲都會知道作品裡史塔克家族的成員飼養著一類比普通灰狼還要大上不少的狼形動物,牠們被稱為“冰原狼”,而恐狼就是這些冰原狼的原形。 與冰原狼一樣,除了體型較一般灰狼巨大以外恐狼幾乎與灰狼沒有型態上的差異,因此在過去大部分的研究人員都傾向於恐狼是灰狼的姐妹群,甚至可能就是灰狼的一個亞種,
在演化上,節肢動物門、有爪動物門、緩步動物門、線蟲動物門、線形動物門、鎧甲動物門、動吻動物門、鰓曳動物門皆由蛻皮動物所發展出來。大部分蛻皮動物的口咽中存在硬化角蛋白排列所形成的齒狀構造以及環口結構(circumoral element),該構造被認為可能是蛻皮動物的共有衍徵。 然而現今的有爪動物門
在新生代鸚鵡螺曾經有著廣泛的分佈跟多樣性,然而到了現今鸚鵡螺的分佈卻被限制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中部區域。為何鸚鵡螺的分佈會有如此大範圍的縮減,這在過去一直無法解釋(雖然有人認為是溫度降低導致,但這與鸚鵡螺在新生代的分佈演變並不符合),不過在去年九月一項研究的發表,提供了一個解釋。 研究人員假設是鰭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傳統分類上,學者依照恐龍的骨盆型態分為兩大分支:鳥臀目與蜥臀目(又可再分為獸腳亞目&蜥腳形亞目),此觀念於1888年由Harry Seeley提出。然而關於恐龍的分類亦曾有其他人提出的不同見解:一種是將蜥腳形類與鳥臀類合併成一個目Phytodinosauria(語意:植物恐龍類),獸腳類則是更早分化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 痕跡化石保留了過去生物活動過的痕跡,例如腳印、抓痕、咬痕、覓食的痕跡、巢穴、糞便等。痕跡化石大部分不容易被察覺,早期有很多條狀的痕跡化石一度被誤認為是海草或某種蠕蟲的化石,有不少恐龍足跡也被當作是由某種大鳥所留下。現代的痕跡化石研究主要是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獅鷲獸(古希臘語:γρύφων)是一種流行於西亞到地中海一帶的傳說生物,也稱「格里芬」、「鷹頭獅」、「鷹獅」、「獅身鷹」、「獅身鷹首獸」、「鷲頭飛獅」、「獅鳥」。牠擁有獅子的身體及鷹的頭、喙和翅膀。因為獅子和鷹分別稱雄於陸地和天空,鷹頭獅被視為強大、尊貴的象徵。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說起漢字和漢文化,絕對少不了「龍」字了,這種傳說動物的真正模樣是什麽呢? 甲骨、金文中的「龍」字是畫出龍飛騰的模樣,有龍頭、龍角、龍身、龍尾,應是象形字。既然如此,難道古人真的見過龍在天上飛,然後把牠的形象畫下來嗎?
Thumbnail
Ephemeroptera 蜉蝣目 Siphlonuridae 短絲蜉科 Jurassonurus 侏羅短絲蜉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gou, In
Thumbnail
Protolisthaerus jurassicus  Insecta 昆蟲綱    Coleoptera 鞘翅目       Staphylinidae 隱翅蟲科          Olisthaerinae 光滑隱翅蟲亞科              Protolisthaerus  原
Thumbnail
美麗原始小蠍蛉 (Protochoristella formosa)    Mecoptera 長翅目       Nannochoristidae 小蠍蛉科          Protochoristella 原始小蠍蛉屬           Protochoristella formos
Thumbnail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Thumbnail
Ikechosaurus sp.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Simoedosauridae 西莫多龍科           Ikechosaurus 伊克昭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ceous, 
Thumbnail
Pteronisculus cicatrosu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Pteronisculus 古鱈目       未定科         Pteronisculus  翼鳕屬 年代:中生代三叠纪早期( Mesozoic Lower Triassic )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獅鷲獸(古希臘語:γρύφων)是一種流行於西亞到地中海一帶的傳說生物,也稱「格里芬」、「鷹頭獅」、「鷹獅」、「獅身鷹」、「獅身鷹首獸」、「鷲頭飛獅」、「獅鳥」。牠擁有獅子的身體及鷹的頭、喙和翅膀。因為獅子和鷹分別稱雄於陸地和天空,鷹頭獅被視為強大、尊貴的象徵。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說起漢字和漢文化,絕對少不了「龍」字了,這種傳說動物的真正模樣是什麽呢? 甲骨、金文中的「龍」字是畫出龍飛騰的模樣,有龍頭、龍角、龍身、龍尾,應是象形字。既然如此,難道古人真的見過龍在天上飛,然後把牠的形象畫下來嗎?
Thumbnail
Ephemeroptera 蜉蝣目 Siphlonuridae 短絲蜉科 Jurassonurus 侏羅短絲蜉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gou, In
Thumbnail
Protolisthaerus jurassicus  Insecta 昆蟲綱    Coleoptera 鞘翅目       Staphylinidae 隱翅蟲科          Olisthaerinae 光滑隱翅蟲亞科              Protolisthaerus  原
Thumbnail
美麗原始小蠍蛉 (Protochoristella formosa)    Mecoptera 長翅目       Nannochoristidae 小蠍蛉科          Protochoristella 原始小蠍蛉屬           Protochoristella formos
Thumbnail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Thumbnail
Ikechosaurus sp.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Simoedosauridae 西莫多龍科           Ikechosaurus 伊克昭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ceous, 
Thumbnail
Pteronisculus cicatrosu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Pteronisculus 古鱈目       未定科         Pteronisculus  翼鳕屬 年代:中生代三叠纪早期( Mesozoic Lower Triassic )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