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根性、信心、回天界的标准、安全感(修行课2022/02/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几个重点展开讲吧。

一,众生根性

二,信心

三,回天界的标准

四,安全感

就是不论是客户还是学生,都有不同的根性。根性有4种:闻即信受,勤劝成就,久化方归,不生敬仰。

像你这种我啥也没讲,让你干就开干,干起来还能傻笑的,就是闻即信受。但你可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所以你这问题,我也曾经有过,我也是闻即信受的。

但你作为一个师父,老师,讲法者,你要明白众生习性,根据不同的根性去因材施教。可能不能说我不懂他们为啥会这样,你反而是要去理解各种根性的人的心性、想法、行为模式。

面对闻即信受的人,不用讲太多原理,就讲正确的方法就足够。

面对勤劝成就的人,要给他知道更多为什么,怎么做,清晰整个路径能得到什么。

面对久化方归的人,必先让他们尝苦头,但同时让他对你感到有安全感,那么他们出问题后,你再劝他。

不生敬仰的,缘分未到,随缘而度,不必强求。

然后说一下信心这事,信心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确认的问题。

你让一个学渣考清华,他怎么能产生信心?这不扯淡吗?但让他去算普通加减乘除. 这信心不就出来了吗?

首先啊,你给他们树立了一形象,就是像你这样的人,才有机会上天界。你都未能上天界呢,那他们觉得你这么能干,这么不像人,他们都做不到,那怎么有信心?还是我那句话,若修行的第一步都盯着出轮回,这99.9999%的人都不想修了,觉得修不了,完全产生不了动力。

所以,你需要把大目标折分成小目标。比如说,一天开导一个人。这不也是回天界过程要干的事吗?当一个人,能持续有正向反馈,那他自然就会生起信心。而当一个人随着处理的人越多,跟我们学习越久,那肚里的东西越多,那他的信心也出来了。

第三,回天界的标准

这个很重要。因为大家觉得不能一生回去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把目标进行量化。

当你把这个回天界的事说到很难,那大家的动力当然没有。这确实不难,但也不容易。以成功经验去看,其实也做帮3000人次就行。或者渡化人3000次。帮一个人,比如还阴债的,可能一下就等于帮了30个人。那比如这人每年查事10次,也就是10人次了。

又比如说度化众生这事。点醒人一次,算一个渡化。一个人可以被点醒无数次,度化数是可以重复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

而度化还有间接度化。比如你拿着我的东西去讲。人家想明白了。那你有渡化功德,我也间接有点渡化功德。那如果你学生又拿着去讲。那她有功德,你有小部分功德,我也有小部分功德。所以这么算下来的话,3000次,不是那么困难的。最快的记录是1年达成。慢点的,又勤奋点的,就是4~5年也就能完成了

所以,当目标量化了,还能制度计划去执行的话,似乎整件事就不再那么困难,信心也能出来了。前题是要无念,就是要做到你这种不在乎而去做的心态才行。

第四,安全感。

学生愿不愿意问不问你问题,取决于他们是否感到安全。敢于暴露自己问题,但又不受到强烈批评的话,只把问题说了,对方明白了,这样安全感就会建立。

这个东西其实也是很多夫妻相处的问题。男的出问题,女的一顿骂,久而久之,男的就不跟女的讲话了。因为不说,就不挨批,这样问题不止不解决,还会严重化。

所以,以上4点,是你需要理解的内容。其他的就是平时教育了。

补充一下无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有的东西讲多了,比如上天界,比如做好事有功德。那么,人做事的目的就不纯了。光想着有为,要行动,而忘了无为而无不为。所以,听完后就得忘掉,以你这种只管干的心态去做。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慈悲小故事 这里有一个慈悲小故事。如果一个明白慈悲的禅宗法师,他用参话禅的可恶方式去传法,弟子问他:“为何慈悲?” 他可能会说:“去菜市场买条鱼宰了。” 此时,弟子会一脸问号,啥情况? 然后跟师父说:“师父,你的良心去哪了?你怎么忍心下手啊” 关于这个小故事的答案,先留一个悬念,最后再说。
何为修行?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修行?修行哪些东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么确定自己修行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 能够回答出以上问题的,说明你真的在修行当中。但是你处于修行当中的什么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了有多深,有多广,有多准确。 【大家都说是修行。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雨生于天,而死于地,中间的过程就是雨的一生,雨在这一生中无数次的改变自己的型态,以期待能有个好的归宿,可却不知,真正能改变他命运的是风。对此,雨无可奈何。 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来到了大地,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水做的衣裳。雨又开始了自己新的一生。作为地上的水,他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汇聚或可停留的地方
第一种,闻即信受 也就是第一次听就相信了,或者第一次接触就悟了。 比如禅宗的六祖惠能的例子,目不识丁,就听了一个读书人念金刚经,然后就顿悟了,最后得到五祖传衣钵,这种就是。 第二种,勤劝成就 先不说信不信,反正我不抗拒,也不全接受。然后先了解,先接触,多看多了解,当了解得差不多,看到很多
證悟,需要的是機緣。 就像佛祖所證的「無生」,只有當真正有一天可以去主宰眾生,演化生死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理解輪回,理解生死,其實一切皆假,無生無死。 一切的生和死,皆是輪回法則。 其實不過只是從這個殼換到另外一個,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當我們真正可以自己去操作這個東西的時候,那就什麼都
今天我們再講講,什麼是證悟? 證悟,就是我們是否真正能明白一件事情。 比如說我們學習一些東西,就像佛說的無生無死,我們也認為是正確的,但是是否能真正的明白呢? 我們還真不一定能明白,也許只是從字面上明白了,或者是感覺自己明白了,但不能真正的明白。 只有當我們掌管眾生輪回,掌管眾生生死,能夠規
慈悲小故事 这里有一个慈悲小故事。如果一个明白慈悲的禅宗法师,他用参话禅的可恶方式去传法,弟子问他:“为何慈悲?” 他可能会说:“去菜市场买条鱼宰了。” 此时,弟子会一脸问号,啥情况? 然后跟师父说:“师父,你的良心去哪了?你怎么忍心下手啊” 关于这个小故事的答案,先留一个悬念,最后再说。
何为修行?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修行?修行哪些东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么确定自己修行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 能够回答出以上问题的,说明你真的在修行当中。但是你处于修行当中的什么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了有多深,有多广,有多准确。 【大家都说是修行。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雨生于天,而死于地,中间的过程就是雨的一生,雨在这一生中无数次的改变自己的型态,以期待能有个好的归宿,可却不知,真正能改变他命运的是风。对此,雨无可奈何。 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来到了大地,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水做的衣裳。雨又开始了自己新的一生。作为地上的水,他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汇聚或可停留的地方
第一种,闻即信受 也就是第一次听就相信了,或者第一次接触就悟了。 比如禅宗的六祖惠能的例子,目不识丁,就听了一个读书人念金刚经,然后就顿悟了,最后得到五祖传衣钵,这种就是。 第二种,勤劝成就 先不说信不信,反正我不抗拒,也不全接受。然后先了解,先接触,多看多了解,当了解得差不多,看到很多
證悟,需要的是機緣。 就像佛祖所證的「無生」,只有當真正有一天可以去主宰眾生,演化生死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理解輪回,理解生死,其實一切皆假,無生無死。 一切的生和死,皆是輪回法則。 其實不過只是從這個殼換到另外一個,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當我們真正可以自己去操作這個東西的時候,那就什麼都
今天我們再講講,什麼是證悟? 證悟,就是我們是否真正能明白一件事情。 比如說我們學習一些東西,就像佛說的無生無死,我們也認為是正確的,但是是否能真正的明白呢? 我們還真不一定能明白,也許只是從字面上明白了,或者是感覺自己明白了,但不能真正的明白。 只有當我們掌管眾生輪回,掌管眾生生死,能夠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什麼是『根基深厚』呢?其實很難說明,對於未求道的人,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根基如何,但是如果他答應求道後,他的根基就不凡了,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根基也不能用一年級或四年級來判別,例如:一年級的陳兄,念念之間都想渡他的同學,時常找人來給後學成全,並且開釋道義,已經渡了7人求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什麼是『根基深厚』呢?其實很難說明,對於未求道的人,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根基如何,但是如果他答應求道後,他的根基就不凡了,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根基也不能用一年級或四年級來判別,例如:一年級的陳兄,念念之間都想渡他的同學,時常找人來給後學成全,並且開釋道義,已經渡了7人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