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勞工 復工流程一點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根據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職業傷病服務處(傷病處)最新統計,職業疾病鑑定案件從過去的187天,縮短至140天。過勞案件也從近3個月,縮縮短至72天。屬於腦血管與心臟疾病的調查天數已縮短至88天。

職災勞工在受傷後,資訊擷取非常容易又資源己整合,一切權利義務都已經攤在陽光下!

raw-image

什麼是職業傷病?

顧名思義包括:

  1. 職業「傷害」(立即性意外的傷害)。
  2. 職業「病」(執行職務時,因暴露於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性以及其他因子導致身體產生疾病需經醫師診斷)。

參酌個案之既往作業經歷、職業暴露史、歷年健康檢查紀錄、生活史及家族病史等資料,進行綜合性評估,始得以診斷。

誰可以通報職業傷病?如何通報?

  1. 除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外,雇主醫療機構其他人員知悉勞工遭遇職業傷病者,及遭遇職業傷病勞工本人,都可以通報。
  2. 將發生傷病個案姓名、傷病名稱、聯絡方式及通報者資訊等資料,登錄於本部公告之職業傷病通報系統
  3. 勞動部接獲通報後,整合職業傷病通報資訊,並透過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適時轉介醫療機構,提供該勞工必要之服務及協助

職業病鑑定受理範範圍?

  1. 職業病鑑定受理申請案件包括保險人於審核職業病給付案件認有必要者
  2. 被保險人於申請職業病給付遇有爭議,且曾經「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73條第1項認可醫療機構診斷罹患職業病,於依該法第5條規定申請審議時,請保險人送請鑑定之案件。
https://www.istockphoto.com

https://www.istockphoto.com


職災勞工重返職場,相關單位可以提供什麼服務?

災保法第66條

雇主或職業災害勞工得向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出申請,協助其擬訂復工計畫,進行職業災害勞工工作分析、功能性能力評估及增進其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等職能復健服務

raw-image

復工管理檢核表(雇主版)

raw-image

復工管理檢核表(勞工版)

raw-image
raw-image

注意

  1. 復工計畫的參與人員以職能復健專業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為主,並基於專業判斷;勞資雙方可參與並表示意見,但雙方之意見並不拘束專業機構之判斷,故依職能復健專業機構相關專業人員之判斷,雖需有其他人員參與,但不需勞資雙方之協議及同意
  2. 雇主提出復工計畫之申請,勞資雙方都有配合復健機構要求,提出相關資訊與需求之義務。但並未設有罰則,屬軟性配合之義務
  3. 勞工未配合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出相關資訊與需求(不生強制拘束配合之義務),會影響雇主後續執行及安置之判斷,勞工得自行決定是否按照復工計畫進行,亦同時保有依法終止勞動契約、違約開除或自行離職之裁量空間。勞動契約之存續,不宜存在強迫勞工依據特定條款履行之解讀空間,而應是給予勞工合法終止或違約之自由。
  4. 雇主應注意,依災保法第67條第1項規定,雇主對於復工計畫有執行之義務(有拘束力,因為是在雇主指揮監督下遭遇減損,自應就該技能之恢復負有相當義務),並且有相對應之罰則。雇主若不於職能復健專業機構要求時,積極提出相關資訊,協助擬定合適之復工計畫,亦不積極於有疑慮時提出申覆,於最終之復工計畫,將導致本身擔負額外風險,亦可能面臨勞工主動終止勞動契約及另為民事求償之可能
  5. 復工計畫對勞工無一定之拘束力,雇主恐無法因勞工拒絕不配合而終止合約,依災保法第84條規定雇主得預告終止與職業災害勞工之勞動契約之事由,並未包含勞工拒不配合復工計畫。但雇主可能對已完成醫療復健之勞工,提出復工計畫之申請,雖此時勞工依然沒有配合義務,但是有可能面臨勞基法第11條及第12條之挑戰
  6. 專業人員得依勞工的轉職意願作為相關之判斷依據,但並不對專業機構有一定之拘束力,而結論上,核心原則應採取回復原職位置之方向
  7. 勞工要求其他的職業技能,應已不屬於「復工」而是新的職能訓練,應轉介職訓體系進行協助,而非從復工計畫管道處理。也不屬於勞動基準法第14條勞工得主動終止勞動契約之範疇,但可能有「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85條之主張;故若協議不成,勞工未必能成功主動解約並請求資遣費。反而是勞工單方面拒絕雇主之任務安排,將面臨勞動基準法第11條或第12條資遣或開除之風險。

申請職能復健服務,得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補助!

職業災害勞工於完成生理心理功能強化訓練服務後,持認可醫療機構或認可職能復健機構開立之參加強化訓練完訓證明,可向各地方政府申請職能復健津貼,最長發給180日。

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專業機構認可管理及補助辦法 第13條

認可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應辦理之事項如下:

一、協助雇主或職業災害勞工擬定復工計畫

二、職業災害勞工工作分析

三、職業災害勞工功能性能力評估。

四、增進或恢復職業災害勞工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

五、職業災害勞工輔助設施、器具、設備、機具與工作環境改善等需求評估,及合理調整或職務再設計方法之建議。

六、職業災害勞工個案管理服務及後續復工情形之追蹤。

七、其他職業災害勞工復工協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鄒靜修的沙龍
179會員
511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鄒靜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1/31
春節期間不要用發紅包替代加班費,發紅包是民間習俗,給加班費是勞基法規定,一碼歸一碼。 114年國定假日是農曆除夕、春節(大年初一至初三)4天 (1月28日、1月29日、1月30日及1月31日)。 依勞基法第37條規定,均應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勞基法第39條)。 春節期間國定假日勞工可
Thumbnail
2025/01/31
春節期間不要用發紅包替代加班費,發紅包是民間習俗,給加班費是勞基法規定,一碼歸一碼。 114年國定假日是農曆除夕、春節(大年初一至初三)4天 (1月28日、1月29日、1月30日及1月31日)。 依勞基法第37條規定,均應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勞基法第39條)。 春節期間國定假日勞工可
Thumbnail
2024/10/25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主要是由勞動基準法第59 條所定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以及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職業災害保險給付所構成,亦即我國就職災補償的部分主要是採取勞基法與災保法之雙軌制。 民事賠償的部分則依民法之規定為之,請求權基礎可能為民法上的侵權行為責任,也可能為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 換
Thumbnail
2024/10/25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主要是由勞動基準法第59 條所定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以及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職業災害保險給付所構成,亦即我國就職災補償的部分主要是採取勞基法與災保法之雙軌制。 民事賠償的部分則依民法之規定為之,請求權基礎可能為民法上的侵權行為責任,也可能為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 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首先職業災害的認定標準,必須具備: (1)「職務遂行性」:即災害係勞工基於勞動契約,在雇主指揮監督之下執行職務之過程中所發生; (2)「職務起因性」,即該災害與勞工所擔任之業務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亦即勞工因就業場所或作業活動及職業上原因所造成之傷害。 裁判字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11 年度勞
Thumbnail
首先職業災害的認定標準,必須具備: (1)「職務遂行性」:即災害係勞工基於勞動契約,在雇主指揮監督之下執行職務之過程中所發生; (2)「職務起因性」,即該災害與勞工所擔任之業務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亦即勞工因就業場所或作業活動及職業上原因所造成之傷害。 裁判字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11 年度勞
Thumbnail
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到底算不算職災? 勞工保險局給付職災保險補償的「職業災害」,是不是就等於職災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大家。 首先勞基法並沒有定義什麼是職業災害!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5款規定:「職業災害: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
Thumbnail
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到底算不算職災? 勞工保險局給付職災保險補償的「職業災害」,是不是就等於職災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大家。 首先勞基法並沒有定義什麼是職業災害!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5款規定:「職業災害: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
Thumbnail
職災勞工請假要提出有關證明文件。 職業災害未認定前,勞工得先請普通傷病假。經認定結果為職業災害者,再以公傷病假處理。 《勞工請假規則》第6條:「勞工因職業災害而致失能、傷害或疾病者,其治療、休養期間,給予公傷病假。」向雇主請公傷病假,並按同法第10條規定,辦理請假手續並提出有關證明文件。  
Thumbnail
職災勞工請假要提出有關證明文件。 職業災害未認定前,勞工得先請普通傷病假。經認定結果為職業災害者,再以公傷病假處理。 《勞工請假規則》第6條:「勞工因職業災害而致失能、傷害或疾病者,其治療、休養期間,給予公傷病假。」向雇主請公傷病假,並按同法第10條規定,辦理請假手續並提出有關證明文件。  
Thumbnail
根據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職業傷病服務處(傷病處)最新統計,職業疾病鑑定案件從過去的187天,縮短至140天。過勞案件也從近3個月,縮縮短至72天。屬於腦血管與心臟疾病的調查天數已縮短至88天。 職災勞工在受傷後,資訊擷取非常容易又資源己整合,一切權利義務都已經攤在陽光下! 什麼是職業傷病?
Thumbnail
根據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職業傷病服務處(傷病處)最新統計,職業疾病鑑定案件從過去的187天,縮短至140天。過勞案件也從近3個月,縮縮短至72天。屬於腦血管與心臟疾病的調查天數已縮短至88天。 職災勞工在受傷後,資訊擷取非常容易又資源己整合,一切權利義務都已經攤在陽光下! 什麼是職業傷病?
Thumbnail
實務上,所謂「職業災害」必須具備「業務遂行性」及「業務起因性」兩大要件: 「業務遂行性」,是指意外事故必須是勞工在雇主指揮命令下執行職務時所發生; 「業務起因性」,是指勞工所受的傷害,與其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兩者間具有因果關係。 職安法第2條第1項第5款(職業災害定義) 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
Thumbnail
實務上,所謂「職業災害」必須具備「業務遂行性」及「業務起因性」兩大要件: 「業務遂行性」,是指意外事故必須是勞工在雇主指揮命令下執行職務時所發生; 「業務起因性」,是指勞工所受的傷害,與其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兩者間具有因果關係。 職安法第2條第1項第5款(職業災害定義) 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
Thumbnail
職災勞工能不能順利重返職場工作,取決於職災個案的早期發現及服務介入。職業傷病通報系統只要是遭遇職業傷病勞工的本人、醫療院所、雇主或其他知道勞工遭遇職業傷病的人員,都可以透過此系統通報。 系統接獲通報後,就會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相關規定,整合職業傷病通報資訊,由中央與地方政府職災勞工專業服務人
Thumbnail
職災勞工能不能順利重返職場工作,取決於職災個案的早期發現及服務介入。職業傷病通報系統只要是遭遇職業傷病勞工的本人、醫療院所、雇主或其他知道勞工遭遇職業傷病的人員,都可以透過此系統通報。 系統接獲通報後,就會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相關規定,整合職業傷病通報資訊,由中央與地方政府職災勞工專業服務人
Thumbnail
前陣子一位前同事連絡我,說他在送貨途中,發生車禍,左腳骨折開刀住院,後續又復健2個多月,幾個月沒有收入,孩子奶粉都快沒錢買了,該怎麼辦?
Thumbnail
前陣子一位前同事連絡我,說他在送貨途中,發生車禍,左腳骨折開刀住院,後續又復健2個多月,幾個月沒有收入,孩子奶粉都快沒錢買了,該怎麼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