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欣頻是誰?
李欣頻曾經是華語地區的廣告文案天后,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在房地產業,(據她所述)適逢產業起飛的時刻,因此有良好的員工福利,讓她除了領取優渥薪資之外還可以時常利用員工旅遊出國充實自己、累積寫作素材。除此之外,她在誠品書店剛創立時就為其撰寫文案,參與打造誠品品牌的過程。
除此之外她也撰寫旅遊、飲食主題的散文。紅遍兩岸三地,被許多文青以及對文創工作有所嚮往的人視為偶像。(包含高中時的我也曾經是她的粉絲。)
然而,後來她的許多書籍和課程越走越歪,已溢脫了「個人經驗分享」的範疇,說是以「創意」為包裝,做起了兜售失控正向思考、偽科學的生意也不為過。
二、「吸引力法則」在台灣的代言人
舉例來說:以知名度和銷量來評估的話,她可說是「吸引力法則」在台灣的代言人。「吸引力法則」簡單來說,主張人只要活在某個狀態、感覺,就會自然吸引到相同「頻率」的事物。
然而吸引力法則根本是禁不起推敲的偽科學--如果想要健康,就要先活在「感覺自己已經很健康」的狀態?而這樣狀態的人當然不會去做健康檢查,反正自己已經(自認)超健康了。反之,如果一個人還會想到去做健康檢查,那就是還沒把自己調到健康的頻率,所以才會想到去做健康檢查囉?
李欣頻曾經說過:當她進到「不要想太多,想花錢就花錢(的狀態)」時,自然會吸引到更多錢--某個週末花了兩萬元,下星期就接到兩萬元的演講案。
然而,先暫且不論她把「不要對錢想太多」當成是可以透過個人意志調整的事情(她一場演講兩萬當然不會對錢想太多,但其他沒有那個條件賺這麼多錢的人呢?),一般人要是這樣花錢,想也知道會破產吧。(然而,從吸引力法則的思維看過去,那代表你自己還不在那個狀態,所以才會吸引到貧窮或破產囉。)
甚至於,對於某些處境(例如遭遇暴力、罹患疾病、童年極度貧窮等)的人來說,吸引力法則這套說詞,可以說是一種檢討受害者,是一種可以毀人心智的「煤氣燈操弄」。
三、用「心靈導師」包裝自己、販售誇大的「身心靈」書籍與課程,
我要強調,只要不誇大、不隱瞞重要事實、不造成危害,我對於占星或塔羅這類的身心靈療癒從業人員沒有意見。
但李欣頻的許多言論並非如此。
舉例來說,她曾在2015年掛名推薦一本提倡「免食」的書《不吃的人們》,並在臉書粉絲專頁撰文:「免食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極樂狀態」,甚至主張「我在素食、微食、免食之間,隨著當天身體與社交生活的狀態自由選擇,這不是戒律而是身體有”免於匱乏”的自由」、「可以想見: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那麼可以解決的不只是糧食問題,還有疾病問題、心理問題、經濟問題……可能會有很多行業或店家因為免食人口越來越多而被迫轉型,但如果這個世界必須轉向更健康、更環保的方向,我想”少食或免食”就是一股完全無法抵擋的全球趨勢。」(全文請參考本文附的圖。)
這是不是胡說八道,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有答案。然而她的胡說八道卻有人相信,甚至被一些人視之為某種「高頻」的境界,某種程度上,這一部分是過往累積的知名度以及在其他領域的權威造成的結果。
(話說回來,她現在還有在販售過往寫的飲食料理書籍。如果免食是解決世界上這麼多問題的方法,那反過來說,她繼續販售自己寫的美食書籍,就是在阻礙世界上這麼多重大問題被解決的進程囉?)
還有許多類似的言論,以及這類課程活動的宣傳(頻率調整、排毒等等),有興趣的自己去她的臉書看,我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而讓我決定花時間敲鍵盤寫這篇文章的,是她《原生家庭木馬快篩》這本書的宣傳文案:
「省去漫長耗時的諮商流程、不必動用多人陣仗的家族排列」
「李欣頻首創以三步驟快狠準抓到原生家庭烙印的核心木馬」
首先,對心理治療有點常識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本書裡面的方法絕對不是「李欣頻首創」。「回溯過往經驗(包含原生家庭經驗)與現在事件類似的點」本來就是絕大多數心理治療療程(不論是精神分析、人本、認知行為等哪個流派)都會做的事情。這本書重新發明了(功能更少更破爛的)輪子還講成「獨家首創」,這不是誇大不實的宣傳什麼才是?
其次,用「省去漫長耗時的諮商流程、不必動用多人陣仗的家族排列」這種說詞,起不是在間接暗示「心理師沒用,心理治療沒用又浪費時間,只有看我的書、用我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她光是靠這本書以及類似主題的線上課程就賺到不知道多少錢,卻製造他人延誤治療的風險,如此誘導人拒絕醫療協助,實在非常惡劣。
(當然,以「身心靈療癒」或偽科學為名斂財的人很多,做過同樣糟糕事情的人很多。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寫下一篇說明為什麼我特別挑李欣頻出來討論。)
===這是簽名檔===
追蹤我的FB:廖馨柔Liao Hsin-Jou
我需要更多錢讓我有更好的條件寫作,但我目前還沒有打算開付費才能解鎖的專題。如果你覺得我產出的東西值得且有閒錢,希望你考慮透過方格子這個平台贊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