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黃百晟 / 攝影:謝程雁、許晉榮
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其融合人文與自然、縱橫古今東西,且創作、翻譯與研究並行的淵博學識,一般讀者若想深入理解,則需《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這樣一塊敲門磚,作為楊牧浩瀚思想汪洋的導引航海圖。本書收錄曾珍珍訪談楊牧的重要紀錄與多篇研究賞讀,在他們接連辭世之後,更成絕響,分外珍貴。
本書於台中的新書發表會,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催生本書的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因此認識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以本書為軸心,此次座談旋繞而出的重要面向在於——挖掘曾珍珍、楊牧等東華創英所師者們創作、研究、教學領域的面向
詹閔旭開宗明義表示,曾珍珍教授向來以英美文學研究者、比較文學研究者身分為人熟知,但她對台灣文學的貢獻亦不容忽略。東華創英所是華文世界第一間可以用文學作品代替學術論文畢業的研究所,堪稱是培養當代台灣文學創作者的重鎮,而曾珍珍教授正是創所元老之一。詹閔旭認為,雖然東華創英所是第一間結合文學研究與文學創作的研究所,然此風氣得追溯到1960年代台大外文系的現代派,多藉由閱讀西方文學作品與理論來吸納創作養分。不論是楊牧、吳潛誠,還是曾珍珍老師,皆受到這種將文學研究與創作並行的風氣影響。
邱貴芬補充:「楊牧的詩裡經常會有一個騎士形象的存在,凡是騎士都有一個尋求(quest)。對楊牧而言,他的尋求是什麼呢?應該是一首詩的完成。1984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正值社運年代,我們討論愛爾蘭文學,內心想的其實是台灣。不過,我們在西雅圖參加一些活動時,多少會擔心回台加簽被取消,回不了台灣,因為那也是戒嚴的時代。如今回想起來,我們在西雅圖的quest是什麼呢?希望台灣文學能夠冒出來!這也是楊牧後來召喚吳潛誠、曾珍珍、李永平一起到東華去的原因,希望實踐比較文學的理想,希望台灣被承認,希望台灣能有國際的視野,與國際接軌,這就是楊牧心中所願。」
因此儘管東華創英所的學生皆以中文進行文學創作,但曾珍珍等所上老師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西方文學理論與英文原文作品,藉此開拓台灣年輕一輩創作者的文學視野。曾就讀東華創英所的陳育萱,回憶起曾珍珍老師的「英文閱讀密集訓練」課程,當時曾珍珍老師要求他們必須將原文唸出來,必且逐字進行翻譯,藉由這個方式陳育萱慢慢體會到文學作品背後的「美」,一點一滴累積起往後創作的基石。陳夏民也認同,當時他們藉由閱讀這些原文作品,進一步理解到學習外語的價值,在他們為了閱讀而逐字查字典時,有些東西被打開了,這使得他們往後在創作時,便可以藉由對語言歧義性的了解與敏感度,去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文本。
陳夏民認為,東華英美系與一般大學的英文系不太一樣,它在大學時期已安排了研究生程度的課程,為有志創作的人鋪上起步的道路,讓許多學生在未來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創作者。時常旁聽英美系課程的中文系校友言叔夏也說,當時的東華給她感覺到創作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跟很多創作者同時存在在那裡,讓創作不再侷限於現實環節的考量,而是所有人共同擁有的信仰。故陳夏民強調:「藝文環境並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有人在背後把那個橋樑搭建起來。曾老師就是那一座很重要的橋,我希望大家可以知道這座橋的存在。」
詹閔旭引用邱貴芬的論述:「沒有台灣文學,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反之亦然。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台灣文學的永續,也難以進行。」詹閔旭認為,過往思考台灣文學研究時,較多著重在研究層面,而今天這場新書發表會,則嘗試讓大家從創作的角度切入,進一步去了解楊牧、曾珍珍等東華創英所的老師們,在推動台灣新世代創作者上,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邱貴芬認為自己與曾珍珍的關係是在場眾人中最特別的,因為曾珍珍是她的學姊而不是老師。邱貴芬表示,在她1984年抵達華盛頓大學時,曾珍珍、吳潛誠已經在那裡跟著楊牧上詩經、楚辭與葉慈的課程,他們人生重疊的部分是非常多的。曾珍珍閱讀楊牧詩作的角度,與她跟楊牧親近的關係有著緊密的連結。邱貴芬認為,回憶曾珍珍就是回憶楊牧,楊牧許多詩裡的細節,也只有像曾珍珍這麼親密的弟子才會了解。
然而邱貴芬同時也要我們留心到,雖然曾珍珍老師在楊牧學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曾珍珍老師自身的成就。邱貴芬以書中〈從神話構思到歷史銘刻〉一章為例,曾珍珍老師在此章的最終以德瑞克・華爾寇(Derek Walcott)的詩,巧妙融合楊牧與陳黎兩位詩人對於地誌詩的理解,給出一個嶄新的詮釋。邱貴芬覺得,從這裡就可以發現曾珍珍老師深厚的學識涵養,與進行研究的獨立性。邱貴芬回憶起,她曾與曾珍珍老師談論退休後的生活,曾珍珍老師說她想要做她自己的事,雖然對於楊牧的詮釋還是會繼續,但有些未竟之業,她希望可以在退休之後去完成。因此邱貴芬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曾珍珍老師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學術貢獻與價值。
談起《同樣的心》出版之不易,邱貴芬引述楊牧的一句話作為今日座談之總結:「告訴我,什麼叫記憶」,這也呼應了先前她提及的:「『〈故事〉賞讀』中,有幾個關鍵詞,潮水就像記憶一樣——海洋是楊牧詩裡非常重要的意象。——記憶、知音,還有人生的聚散匆匆。只有像潮水一樣的、一遍一遍的記憶,故事就能一再地訴說。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做的事。」
編輯:劉芷妤、陳育萱、陳夏民、王乃葵
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
作者:曾珍珍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