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兒很少一起生病,她自己推測是被同學傳染了流感,然後又因為共享一碟意粉而傳染了我。我因為頭暈腦脹,腰痠背痛得嚴重,已經沒有心情追根究底,只能躺平應對。為免濫用急診服務,我們翌日一早去附近的衛生中心求診,首次體驗既是病人又是家長的“雙重優惠”,一方面要按照各種我不太熟悉的程序接受檢查,另一方面又要在輪候時安撫女兒的情緒,醫生從我們的病徵也判斷疑似是流感,但最終還是建議我們接受正式病毒檢查,但要等到翌日早上才可看到報告。於是我們兩父女就憑著兩排“必理痛”與一些抗敏感藥,與病毒展開對抗。由於女兒病情嚴重,醫生特別開了一包“特敏福”給她。
這次求醫最大的考驗是女兒發燒高於40度,按他們的規例不能離開,要先吃了退燒藥,等到體溫下降才可以走。這時候各方善良的護士就會“指導”家長去做各種各樣的小事,“去外面拿隻杯給她倒杯水”、“督促她去小便”、“去找一包冰回來給她降溫”、“原來她在發冷,那就不要用冰了。”父母照顧孩子,自然是天經地義的,但原來當自己也生病時,被旁人支使去做這些事就會有點吃力。當然她們也許不知道我也是病人,即使有個別一兩位其實也了解我的病況,但大概都習慣了這樣跟家長“合作”,一切也就表現得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為了在數字上“降溫”,我們在輪候區等了45分鐘。
離開衛生中心之後,我們的狀況急轉直下,我一度燒到接近40度,女兒睡到天昏地暗,我則因為頭痛而失眠,輾轉反側,直至天明。終於來到揭曉的時刻,接護士小姐介紹,我們的化驗報告會直接發送到“一戶通”,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不用親身去領取的。當女兒和我加上醫生都以為今次父女同病是拜流感所賜時,化驗結果卻讓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兩人都是Covid 19陽性,這個結果其實也蠻驚喜的,守護了三年有多的“不敗之身”還是被打破了,今次劇情這麼峰迴路轉,也真夠難忘了吧!
讀完父女兩人的化驗報告,我腦中回憶起三年檢抗疫的畫面,搶購口罩、封關停船、全民驗核酸、黃碼區、紅碼區、動態清零、相對靜止、市面大蕭條、全面放開、殯儀館排長龍,一切一切都歷歷在目。生病的時候,想起這些舊事也不全然是負面的,至少可以提醒自己,某些內在的傷痛,平時不易察覺,其實不會消散。這次驗病給我的教訓當然是深刻的,病毒不會理會達官貴人的指令,隨時都會襲擊我們,誰都不宜掉以輕心。
千萬不要大言不慚說這不過是小病一場沒有什麼大不了,生病總是辛苦的,一次都嫌多,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大家最好還是要小心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