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創作】 鄉下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嬤,一個在鄉下長住超過60年的老婦人

現在的生活算是簡單輕鬆、不愁吃穿,但若有機會聽聽阿嬤說的故事,也能聽到那個年代的艱辛。

在那個年代,能夠讀書上學受教育是一件很稀有的事情,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供應小孩上學。阿嬤的家境普通,勉強讓她跟著玩伴過上了幾年的學校生活,識得一些中文及日文,有聽到日文歌曲時還能跟著哼上一兩段。

阿嬤住的地方被稱為鄉下,這裡多住著從事礦工和農業的居民,早些年因憑著地理環境的天然資源的優勢發展,移居至此的人口增加,附近也開始繁榮起來。後來轉型變成是觀光地區。

阿嬤說:以前門口這一排矮房子超過五十年,早年的這個里人口較多,大家都聚在這個地方,巷口的騎樓有一整排的早市和攤販,賣魚的賣肉的都在這一條街擺攤,後來火車站那邊開發,蓋房子的、很多做生意的都在往那邊跑,也忘記到了哪一年,攤販跟里長們討論,決定把這邊的市場收起來,轉移到集中市場。本來熱鬧的街道,也瞬間沒落下來。街道多了一份失落,也得到一份安靜。

阿嬤的青春歲月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工作,因為年輕時早早就跟著相親對象結婚,做些小工、擺攤賣菜的生活,在那個經濟發展的年代,阿嬤一家人生活辛苦,但兩夫妻也勤奮的工作著,四個孩子也順利的扶養長大。



子女長大了,各自成家,阿嬤和長子一家人住在一起

原本是享清福、含貽弄孫的年紀,怎知長子的身體狀況突然轉差,原本穩定生活的家人又為了疾病,輪流在醫院及家裡兩頭跑,而阿嬤也因為時常擔心兒子的病況,食不下嚥睡不成眠,白天與鄰居見了面,只能訴苦。

而阿嬤自己也因為年紀增長,左眼因白內障視力逐漸惡化而幾乎模糊,視力影響了社交生活,也讓她對戶外的活動越少興趣,幸好多年熟識的鄰居都在附近,每天抽個空,到家門前繞繞,關心她今天的心情。

里長在活動中心辦起了老人活動,大家取了名字「不老學校」。阿嬤因為鄰居的牽線成為了第一批參加的學員,當然一開始也是抱著「湊人數」、「打發時間」的試玩心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也開始習慣來到這個場合報到。人數多了起來,為了方便管理,這個學校還選了『班長』、『校長』,因為阿嬤很熱心,前一任的班長請假後,她就接任而且當了兩年。

不老學校的工作人員,想了很多花樣來吸引附近的長輩,早上安排個舒筋伸展的體操,再來一點枯燥的保健上課,也會請外面的老師,提供各種花樣,教編織、泡茶、調香、精油、按摩,講營養、選食物、控制三高,工作人員還想再市場找了個攤位,讓長輩們手工做些編織品、布偶等等,拿到市場去擺攤。偶而騙騙國外遊客,一個不注意,還有觀光客訂了整批貨。

我說「你們根本是找長輩來當勞工賺外快」

工作人員反駁「我們都把那些錢當活動基金」


這邊成為了老人們的生活重心

 

過了一段時間,阿嬤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不如前,擔心跟不上其他人,便有了離開的念頭,工作人員好說歹說的讓她留了下來。

「用一個『加油站』的譬喻來說,就像是車子每個禮拜都要準備來這裡保養加油,才能繼續行駛。」志工姊姊很熱情的招呼阿嬤。

「挖馬某哩窺車!」阿嬤冷冷地回答


隔一年年中,兒子的身體狀況因變得更差,在醫院的治療無效,離開了與她相處幾十年的母親,阿嬤也因此承受不住這樣的事實,臥床將近一個月時間,期間雖然仍有鄰居的探視讓阿嬤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仍止不住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思念不捨,每日淚如雨滴。

前後將近三個月的時間缺席了所有的課程,阿嬤想著在這的付出與連繫,是否也隨著時間也淡化消失,工作人員在那一次的到家訪視時為他解開心中的疑問:「阿嬤,那邊都有留著你的位置,同學也都在問你什麼時候上課,翹課太久要補課唷!」

現在阿嬤總是笑說,若是翹課都會有人去做家裡站衛兵。

avatar-img
72會員
82內容數
日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當初會想住在一起 是因為真的很希望可以擁有和你共同生活的空間和時間 這樣我們可以自在的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臺北市菸檳酒防制有獎徵答
符合以下條件可提供心理師面談諮商輔導 目前符合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身份,可出具公文 目前符合特殊境遇家庭身份,可出具公文 個人或家庭遭逢重大變故,可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雖未符合上述
北投媽媽午茶聚會,親子成長
「童年受過的傷害,不會憑空消失,它們仍等待被輕撫。」
其實,當初會想住在一起 是因為真的很希望可以擁有和你共同生活的空間和時間 這樣我們可以自在的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臺北市菸檳酒防制有獎徵答
符合以下條件可提供心理師面談諮商輔導 目前符合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身份,可出具公文 目前符合特殊境遇家庭身份,可出具公文 個人或家庭遭逢重大變故,可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雖未符合上述
北投媽媽午茶聚會,親子成長
「童年受過的傷害,不會憑空消失,它們仍等待被輕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
Thumbnail
阿嬤剛結婚的時候經濟很困難,為了貼補家用,她開始靠裁縫撐起大部份的家計,孩子一個一個出生,阿嬤也越來越晚睡,忙完家務和孩子,幾乎其他時間都在那台縫紉機上不眠不休。那時候的阿嬤很苦悶,很少笑,壓力沒有出口,痛苦沒有解方,人生沒有方向。直到有一天,阿嬤去聽了一場演講,那場演講竟然化解她多年的心裡疑問,讓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阿嬤話匣子一開,註定沒完沒了;過去實在太窮,誰誰誰是如何拉拔大的,誰誰誰吃了什麼苦,唉,真辛苦⋯真辛苦⋯ 客廳裡,阿嬤說她的,我看我的倚天屠龍記,只要時不時說「然後呢」「唉~最後咧」我倆平行運行得融洽,說到午夜時分,老人家反問我「你怎麼怎麼不去睡?」我微醒半開著眼皮回應「我要去睡了」。 阿嬤以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
Thumbnail
阿嬤剛結婚的時候經濟很困難,為了貼補家用,她開始靠裁縫撐起大部份的家計,孩子一個一個出生,阿嬤也越來越晚睡,忙完家務和孩子,幾乎其他時間都在那台縫紉機上不眠不休。那時候的阿嬤很苦悶,很少笑,壓力沒有出口,痛苦沒有解方,人生沒有方向。直到有一天,阿嬤去聽了一場演講,那場演講竟然化解她多年的心裡疑問,讓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阿嬤話匣子一開,註定沒完沒了;過去實在太窮,誰誰誰是如何拉拔大的,誰誰誰吃了什麼苦,唉,真辛苦⋯真辛苦⋯ 客廳裡,阿嬤說她的,我看我的倚天屠龍記,只要時不時說「然後呢」「唉~最後咧」我倆平行運行得融洽,說到午夜時分,老人家反問我「你怎麼怎麼不去睡?」我微醒半開著眼皮回應「我要去睡了」。 阿嬤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