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他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鄰居長輩。接下來,起此彼落圍著我問候,這次回來多久啊?你小時候整條街到處跑,去每家玩~你來我家,我會拿蘋果給你吃~你很恰(兇),還拿拖鞋打過我家孫子(我阿嬤說,是他孫子先打我巴掌)。有次你騎三輪車,騎離開巷子,騎到小鎮上,你阿嬤到處問我們有沒有看到你!
整個過程,我大概都是回,哇~真的假的~謝謝你對我這麼好。坦白說,三歲以前的事,我完全沒有記憶,心中實在困惑,為什麼每次阿嬤們都要對我說些,很古早的事情,充滿感情的口吻反覆問我記不記得,讓我好難為情。上周末,沒想到我再次成為阿嬤們的角色,歲月真是不饒人(掩面)。朋友小孩上國中了,我從他媽媽懷孕開始一路看他長大呢!跟朋友聚餐,難得國中生願意跟著來,吃飯時,我提起幼稚園大班的他,看到牆上水果月曆被電風扇吹起來,月曆飛起來他就會笑呵呵,問他他說因為芒果飛起來了,搭配著天真無邪燦爛的笑容,超級可愛。媽媽和我很開心有這樣的回憶,國中生以靦腆笑容禮貌性回應。接著我就轉聊別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身為長輩不要帶給人家困擾,畢竟這是我們大人比較歡樂的話題。
我內心還有更多想要回憶的,以前他跟我在陽台拼積木,畫卡片送給我,牽小小手在路上散步,都是令人懷念的單純美好時光。更準確來說,都是令我想起來心就會暖暖的小可愛互動,但這只是屬於我的回憶,他完全沒有記憶,對他來說也不太重要。像他會跟媽媽哀號,不要在網路上分享他的黑歷史(臉書回顧),他媽媽仍然堅持告訴他有多可愛。這是媽媽對青少年孩子維持愛的方式,身為外人的我,還是退後幾步,剛剛好的回顧,留給國中生自在的空間。
可以當場喊卡,阻止自己繼續講古,是因為這不是我第一次想如此。前年,我看到曾經抱在懷裡的嬰兒,疫情過後再次見面長好大,碰面就好想跟他說,你記不記得我…由於處於震驚的狀態,我當下沒有說出口,內心想著我怎麼跟阿嬤們做同樣的事。
講古,是我想要問候孩子,儘管相隔許久見面,沒有共通話題,講古是努力尋找彼此交集下的結果。
明白為什麼阿嬤們多年來講古,相同的問候和回憶,是我們生命中寶貴的交集啊。那少少的共同回憶,讓他們願意看到我都用溫暖來包圍,笑容大開到銀色假牙套都露出來的真誠。看見這個角度,以後再面對長輩講古的心情,是溫暖的,不再難為情。不過,轉變位置,遇到晚輩,我還是會記得當個少點講古,多點好奇、欣賞現在的他。能聽見年輕人分享他們世代的特色,有世代交流,也是很有趣的。光是喜歡吃雞腿還是雞胸,就顯現世代間的大不同。國中生說他們班只有兩三個喜歡吃雞腿,其他都是喜歡吃雞胸,沒人想吃有骨頭或帶筋的肉。我是雞腿派,你是哪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