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該繼續在方格子寫文?用經濟學2種成本思維,衡量得與失

Justin_inder
發佈於JK碎碎念 個房間
2023/09/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哉問:你為什麼會開始寫文?


我爽我就寫,我喜歡我想,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從單純的「只是想寫」,到你想要在寫作上得到成就感,被更多人看見並獲得共鳴,然後,在心靈上你有一種跟社會連結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我很難想像,有一個人打從寫作的第一天,就是朝錢的目標奔去的。所以,是什麼時候,寫作跟經濟成本扯上關係的?


為了討生活?

還是你想要財富自由?

好,那我們就來從上次看到的那篇很有才的文,其中所提到的另外兩種成本(第一種沉沒成本上回提過了),來談談關於寫作,你到底要怎麼判斷,以及你該如何做取捨。


邊際成本


其實理解邊際成本,最具體的就是工業革命。你想像工廠每生產一個產品,就會增加一單位成本。


在紙本媒體的時代,每印一本書就要付給印刷廠一本書的成本。以前的作者是每賣出一本書,會獲得一定比例的版稅,也就是說,以前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如果沒有被印刷成書鋪到通路上販售,那麼他寫出來的東西,就等於零。


但在網路時代就完全不是這樣玩的。文章中提到:

互聯網思維:邊際成本為零+用戶思維+迭代升級。


邊際成本為0是個什麼概念──就算你寫的文章,不經過出版社、印刷廠、通路(書店)的實體加值過程,還是有機會被網路上的讀者(用戶)看到。雖然,你只寫了一篇文章在平台發表,但卻會大量複製被傳播出去,所以對每一單位的成本而言,它會漸漸趨近於零。

(注意:這邊指的趨近於零只是逐漸縮小,但不一定最後會等於零,還要考量其他部分)


該文章中也提供了,檢視自己在做的事的判斷依據:

是否朝著邊際成本逐漸降低的方向在推進,將很大程度決定你做這件事的回報,和未來的爆發力。


由此可見,寫作發表這件事就算不一定會爆發,但邊際成本的確朝逐漸降低的方向推進,這也是因為你寫出來的文放在網路上,是有長尾效應的,它對你後續不管是累積粉絲(品牌價值)或是廣告收益,都有細水長流之效。


那麼,你該考慮的只有,現在你要花多少時間精力(資源)來投入這個項目中,我們就可以繼續從下一種成本來作判斷。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思維模式是這樣的: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我可能會失去什麼?


如果你不寫文,把時間精力投入做其他的事,你會得到更多OO嗎?這個OO可以是錢,可以是快樂,也可以是成就感,端看你要從哪個面向切入,重點是你要問自己你要的是什麼,並且很確信;

唯有你確信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你才會明白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才會清楚什麼代價,是你無論如何都不想犧牲的。


機會成本的思維,提供了我們以某種標準去衡量「這全部的可能性」中,我只能選一條最想要的路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無法既要、又要。


如果不做這件事,你還能做什麼讓你得到更多OO的事?如果有,那麼你為什麼還要花時間精力,在現在做的這件事情上呢?


這有助於你釐清,為何自己在某些抉擇上猶豫不決、躊躇不斷、患得患失的痛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54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JK碎碎念、Justin的鋼筆需要水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2.7K會員
537內容數
這棟大樓似乎有著各形各色、各種不同的「房間」?身為Justininder,你忽然興起那種想要一一探索的好奇。喂⋯⋯不會吧,這、這未免也太刺激⋯⋯微微的不安油然而生,卻又無法遏止,那潛藏在心底的原始渴望。你,並不寂寞,我們一定是共享了什麼,才會在這裡出沒。雖然還有點害羞,但既然夜幕早已落下,就一起來玩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