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想要成為100%的太魯閣族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儘管過程中,有好多人、事、物差點澆熄了他的熱血,他還是好愛好愛支亞干部落。

書籍封面,取自博客來

書籍封面,取自博客來

書名「打開的樹洞」是太魯閣族語中「支亞干溪」的名稱返鄉後的Apyang不只是農夫,社區發展協會理事、也是一位部落體驗的嚮導,帶人們溯回與這條溪緊密連結的童年與現在。

然而一開始,並不是一切都那麼順利......

「倒退中」的理想

Apyang在支亞干部落出生、成長,為了求學移居到台北生活,遂與部落拉出了距離。後來,他在民族系的薰陶之中,了解很多田野的研究方法與理論,胸中滿盈對自己家鄉的嚮往。

而七年前,拿到碩士學位後,他選擇回到支亞干部落,做一位農夫。他想要實踐無農藥的自然耕種法,卻不斷接收到長老給予的建議,包括勸他應該使用化學肥料、機器耕作等,種種受到漢人文化、商業體系影響而發展出來的農法,長輩無法理解他沒效率的耕種方法,也為他擔心會不會被市場淘汰。

他反思,部落人長年以來被新台幣宰制而不得不學習主流價值觀,連農法也被潛移默化成「效益最大化」的模式,他更記錄下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對話:Apyang問部落中的一位baki如何料理山蘇,baki卻答道:「我沒吃過山蘇,山蘇是拿來賣錢的。」

因此,意識到這些的作者,即使不獲支持,仍然堅持以他認為對的、對生態友善的方式,親自作農。他的理想純淨而徹底,就像他說的:「不是零,就是百分之百。」

書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真實的田野勞動經驗,以及隨之而來的汗水、痠痛,而最深刻的是,當「作物的身體長出來」時,那種踏實的喜悅跟感動。

族語的意義

他曾困惑父母為什麼不跟他講族語,直覺的將童年錯失的怪罪給父母,然而,他的爸爸媽媽生長在語言同化政策壟罩的年代,講族語會被掛狗牌、被長官罵。

他遂發現要怪罪的是歷史、是漢人本位的主流進步觀。

因此,Apyang有意識的在文中使用族語的詞彙,特別是稱呼親近的家族成員時,如Bubu(媽媽)、Tama(爸爸)、Baki(祖父)。這對於兒時就離開部落,在城市求學、受漢人主流文化影響的作者而言,能夠聽懂、開口說太魯閣族語,甚至以族語吵架,讓他感覺離部落更近一些,也使他炙熱的心十分感動。

學習太魯閣族語的Apyang眼神發亮,像剛學會說話的幼童,很興奮地使用新習得的詞彙,他的文學也是,不僅忠實呈現了族人的氣口,也記錄下自己學習的軌跡。

語言對他的意義是超越溝通的,不僅可以更接地氣的與所愛之人談話,更帶有自我身分認同的意義在。而當這個語言漸漸變成他生活的一部份,他的思維邏輯也變得更貼近部落,讓他感覺歸屬,感覺親暱。

現在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返鄉的他,驕傲的說著部落的語言、寫部落的故事。

自我認同:是同性戀也是百分之百的太魯閣族人

Apyang另一個身分認同是同性戀,碰上部落中家人、族人的宗教觀念,遂產生了難解的衝突。

一方面,他清楚的知道,在山徑中,他與長輩之間的Bhring(默契、靈動之氣)是真的,像風一樣讓他們順利捕獲獵物。

另一方面,他的家人因為不理解而向他拋擲許多尖銳的言語,使他受傷。

他渴望被接納。在〈Tminum Yaku.編織.我〉一篇中,他將自己同性戀的身分認同,與部落原本只有女性才能做的「Tminum(織布)」兩個主題,像織布一樣交織在一起。

在對織布的嚮往與喜愛中,他找到自身陰柔氣質的寄託與歸宿。Tminum是愛與溫柔的展現,而在漸漸被家人接納後,他的兩種身分也交織成最美的、獨一無二的圖像。

他真誠地寫道:

「有天我會真正的觸摸Ubung(織布機),和他對話,告訴他我是Hagay(擁有兩種靈魂的人),跟他介紹我的男人,我們一起來幫他Tminum(編織),好嗎?」
圖片取自Openbook閱讀誌

圖片取自Openbook閱讀誌

結語

Apyang在民族系的學習與累積使我們在他生活化的散文中時時可見文化的反思。

返鄉青年的身分讓他既屬於部落,又不真正熟悉部落,這樣中介的狀態讓他有強烈的好奇心,也因陌生而有很高的敏銳度。他的眼睛炙熱,深刻記錄下不容易的日常。

儘管他並沒有刻意為之,他的字裡行間蘊涵了豐富的文化象徵:抓火雞、涉水、樹豆、山蘇、小米、苧麻、編織,以及跟著家族長輩去打獵,那種每一寸肌肉都用上,感受日曬、蟲咬,與肩上重量的真實經驗。

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Apyang的故事像結實累累的麥穗一樣貼近土地,而作為讀者的我們,把這些當成純粹的原住民書寫也好,但其中對日常生活的好奇與敏銳的洞察啟發了我,我想,我們也可以張開好奇之眼看待我們的日常,發掘更多感動,也思考那些「本應如此」的事情有沒有改變的空間與可能性。

Apyang長在打開的樹洞,他長成了自己所愛的模樣。


延伸思考:

  • 文章中提到Apyang的父母生長在語言同化的年代,導致他們不熟悉族語。這如何反映出文化的傳承和語言的重要性? 在當代社會,保留文化和語言對於族群的認同和歸屬感有何影響?我們應該如何平衡主流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間的關係?
  • Apyang的故事中有哪些元素能夠啟發讀者思考自我認同、文化傳承和家鄉情感? 你認為這些元素如何引導我們去探索自己的身份,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平衡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雙眼皮的沙龍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雙眼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19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在犯錯,回頭看,有一些遺憾或後悔,也有好多好多想要提早知道的事。 因此,我想要跟你們分享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或接觸的故事,以及這些小小片段帶給我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1/19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在犯錯,回頭看,有一些遺憾或後悔,也有好多好多想要提早知道的事。 因此,我想要跟你們分享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或接觸的故事,以及這些小小片段帶給我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1/16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2024/01/16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2024/01/05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2024/01/05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Thumbnail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 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書是來自程廷Apyang Imiq的「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推薦一本你最近在看的書?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聽看Alang Star們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 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書是來自程廷Apyang Imiq的「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推薦一本你最近在看的書?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聽看Alang Star們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是青年論壇心得(上)。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一想到部落青年,你會想到什麼?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聽看Alang Star們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是青年論壇心得(上)。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一想到部落青年,你會想到什麼?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聽看Alang Star們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書是百年太魯閣尋覓歸鄉路。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一想到太魯閣,你會想到什麼?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聽看Alang Star們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書是百年太魯閣尋覓歸鄉路。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一想到太魯閣,你會想到什麼?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聽看Alang Star們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很開心可以邀請到Yudaw來到節目當中。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一想到獵人你會想到什麼?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看看Alang Star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很開心可以邀請到Yudaw來到節目當中。 上禮拜我有在IG限動問大家,一想到獵人你會想到什麼? 那我們就趕快來聽看看Alang Star是怎麼說的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又是我自己主持啦! 今天的系列是「讓故事來說」,我想先聲明,因為關於這個系列的分享,我主要會是說自己看完書的心得,所以不會去講到太多書裡面的細節。因為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用心寫的,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去買來看,或者是點資訊欄的連結去看相關的內容。那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書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又是我自己主持啦! 今天的系列是「讓故事來說」,我想先聲明,因為關於這個系列的分享,我主要會是說自己看完書的心得,所以不會去講到太多書裡面的細節。因為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用心寫的,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去買來看,或者是點資訊欄的連結去看相關的內容。那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書叫
Thumbnail
我有一個夢,希望能把登山與石板屋故事讓世界知道。 我們的團隊都是來自返鄉的青年,起初用自己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家鄉,有的人用寫書、有的用舞蹈、有的用美編,而我則是尋找自己的認同及創業的初衷回到家鄉。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這些都是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   現在我可以很認真的回答你這些些問題。
Thumbnail
我有一個夢,希望能把登山與石板屋故事讓世界知道。 我們的團隊都是來自返鄉的青年,起初用自己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家鄉,有的人用寫書、有的用舞蹈、有的用美編,而我則是尋找自己的認同及創業的初衷回到家鄉。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這些都是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   現在我可以很認真的回答你這些些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我眼中的Alang」。 這集邀請的來賓是Pisaw。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utang,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我眼中的Alang」。 這集邀請的來賓是Pisaw。
Thumbnail
Apyang將年輕世代與原鄉的隔閡、土地的疏離、身為同志在家鄉的糾葛與不堪,融入非他母語的華語之中,將族語重新植入殖民者的語言裡,改造它、更新它,也更新傳統的定義——務農翻土,同時也耙翻自己在家鄉土地的記憶、身份,定位。
Thumbnail
Apyang將年輕世代與原鄉的隔閡、土地的疏離、身為同志在家鄉的糾葛與不堪,融入非他母語的華語之中,將族語重新植入殖民者的語言裡,改造它、更新它,也更新傳統的定義——務農翻土,同時也耙翻自己在家鄉土地的記憶、身份,定位。
Thumbnail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Thumbnail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