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in Place)談高齡就業活動的成功案例之前

更新於 2024/09/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面那個是說在地老化,香港說是原居老化,我覺得都翻的普普,但有個詞不錯叫做「老有所屬」,可能就是認同吧?!所謂在地老化意味著在長久居住的地方老去,通常我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家”, 所以在地老化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在家老去」然後做仙,老年生活由家中的親人陪伴一起度過。我今年五十歲了,開始關心這個老人學之前有很多故事可以說,但既然標題是aging in place就先講我自己好了。

我老家在府前路,爺爺據說是台南的海岸小村落灣里的孤兒,但是來台南市區落地生根。而我則是離開很久之後才回到家鄉,哇 這題目真的好大,好想睡。嗯,先回頭來說說變老這件事,「老化」是一種人生常態,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在老化,人不應該因為身體老化就被貼上標籤,也沒有理由因老化而失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權力。但是老化終究是無法逆轉的人生樣態啊,至少在這篇文章存續的一、二十年內,科學再怎麼進步我是不可能吃到不老仙丹的。所以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老去甚或以PPK的狀態下翹辮子就是真的再好不過了。(PPK是日本老人發明的一種講法,也就是健康地度過晚年然後一睡不起,或是沒有病痛地嚥下最後一口起。)

「在地老化是一種不需要遷移的老年生活,高齡者不必為了找尋支持性服務和不斷增加的生活需求而搬離原本的居所。」by Pastalan(1990)。看得懂就懂,不懂的話多讀幾遍自然就明白了。簡單說就是好幾十年前北歐幾個福利水準較高的國家,由於高齡者不滿居住在養護機構所受的束縛,及缺乏自主隱私的生活,逐漸產生回歸家庭與社區的思考,許多年後台灣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經濟教育水準提升、專業人員照護理念改變、長期照護費用壓力等等,以及其他種種因素,讓在地老化成為國家的長期照護目標。

我們注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要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們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在一年內失去了兩位至親,但他們離開我之前卻什麼都沒能說什麼,前面提到了我離開家鄉很久才回到台南,可其實我並沒有回到家裏住,也就是家人臨終前所居住的原有的家。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沒說什麼是否代表了什麼意涵,但我只知道他們對我很重要,要告訴我的事情我得一步一步自己去探索出來。我有段時間很喜歡布萊德彼特跟凱特布蘭琪主演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隨著每次觀看都會有不同感想與心得。「值得去做的事,永遠都不會太早或太遲」,所以我開始了老人學的研究。

avatar-img
20會員
129內容數
超高齡社會、gerontology、失智、認知症、青銀共創、高齡生活模式、QoL生活品質提升的價值共創模型、高齡就業活動、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概念、生存價值、存在意義、退休黃金人口、gerotech、社區公共參與、城鄉合作、地方創生、無障礙旅遊、日本UT= 任何人都能隨意參加旅行、IC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wei Ch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題目也太大了吧,想了兩天也累了。
這題目也太大了吧,想了兩天也累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透過不要去做什麼的思考法,意外的可以把問題給簡單化。因為不是要去跟長壽者過一模一樣的生活,尤其是居住在都市的人,是不是全都要搬到鄉下去才能長壽呢?這會有一定的難度。而是盡可能的去提升長壽的機率,這樣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利用,也就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換言之,這樣的可
過年時去了阿公阿嬤家,才真正發現到衰老。知道他們年紀增加,卻沒有預料到是以這樣子的方式。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透過不要去做什麼的思考法,意外的可以把問題給簡單化。因為不是要去跟長壽者過一模一樣的生活,尤其是居住在都市的人,是不是全都要搬到鄉下去才能長壽呢?這會有一定的難度。而是盡可能的去提升長壽的機率,這樣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利用,也就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換言之,這樣的可
過年時去了阿公阿嬤家,才真正發現到衰老。知道他們年紀增加,卻沒有預料到是以這樣子的方式。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