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韓國前三星電子常務理事全玉杓,曾經當過大學教授,後來擔任企業講師,他認為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暫停之後再重新開始的歷程」,也就是「重啟」的過程,過去大家都認為不休息加上持續努力是成功的要件,但事實上成功往往需要超越常識的悖論。例如全世界最大的計程車公司UBER自己並不擁有計程車、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之一臉書不曾有過自己的電視台、阿里巴巴不以賣出自家產品為目標,不只企業,成功人士們的內心世界也一直在經歷著不被固有模式束縛的重啟過程。
出現以上時刻就是需要重啟的時候了
每天都是晴天,一直不下雨的話,全世界都會變成沙漠
如果神想要毀掉一個人的時候,首先會告訴他是一個最有前途的人才,然後要他毫不休息地的往前衝—泰奧格尼斯
作者在進入大企業工作滿三年時產生了倦怠,他的上司建議他要找出可以挑戰的事情,起初他覺得他是歷經無數挑戰才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竟然還要再去挑戰,為什麼要活得這麼累。但他開始回顧自己過往人生後,發現每次他回想起過往的挑戰時,都會產生「那時候好有趣」的想法。「領悟到正在挑戰什麼」這件事情本身,對他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意義,也才理解上司說的話。於是他決定每天都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不論是大事、小事,只要自己相信那是有價值的,就會賦予那件事情意義,與其等待「有意義的一天」降臨,不如自己主動找到可以挑戰並且賦予意義的事情。
只要懷抱夢想,一定可以實現,因為限制只在於你自己
現在人們害怕活著並逐漸過得越來越扭曲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正視問題感到痛苦,人們因為對正確定義問題並解決問題必須付出代價這點感到害怕,所以害怕得逃走,而更多人因為迴避問題,不把問題看成問題,或是即使看到了也認為沒有方法可以解決。舉例,作者的目的是幸福,如果把「金錢不足」定義成問題,那就是錯誤的定義問題了,必須先重新設定「幸福」這個目的和「金錢不足」之間的關係,這個重新定義的過程也就是目的重啟的第一步。
弱點外顯的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而進化,可是把弱點隱藏起來的生物卻慢慢退化了
當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最危險的時候
因慢性赤字離破產只有一步之遙的日本雷射株式會社(JLC),在近藤宣之擔任會長後,創造公司連續23年的盈餘,他曾說「公司經營很好時,沒有什麼理由,但是公司經營不善時依訂有其原因。」身為企業可以藉由下面五點來確定正確方向:
而作者也提出自己找出(銷售)工作方向的三本筆記術:
如果你不曾盡其所能的挑戰,那麼在你今後的日子裡,你將是很不幸的。你將錯過各種可能性,最後結束短暫的一生
許多上班族因為陷入一成不變和厭倦找作者諮詢,大多數只為了領一份薪水過日子,勉強自己不停工作。不是單純討厭公司或是同事,而是對「工作」本身感到厭煩。在這個時候作者通常都會通過以下來改變思考方式:
某位剛踏入美術界的年輕畫家跟大師請教:「我要怎樣做才能更成功?請教教我。我能夠在兩三天內完成一幅作品,但要賣掉它卻要等上兩三年。」那位大師拍拍年輕人肩膀說:「這很常見,你不如用兩三年完成一幅畫作,也許就能夠在兩三天內賣掉了」
改變工作和思考的方式,就會產生奇蹟,這個改變過程就是流程重啟。
成長是以自己的努力、時間、能力為基礎,並相信自己擁有值得被發掘的價值
「我一天工作18個小時,一週工作96個小時。我比任何人還早上班,但工作到半夜才下班。回家後,我會開一瓶啤酒,但總是在我喝第一口之前就睡著了。這樣的生活我過了十幾年。」
記者問:「你是怎樣撐過這段時間?」
「我不是用撐的,我是因為喜歡才這樣做更準確地說,那是一段我很享受的時光。」
這是17歲就踏入料理界,現在是杜拜帆船酒店主廚權英民的故事,他對自己抱持期待,所以把艱辛的時間變成享受的時光。
作者建議問問自己「我擁有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只有我能做的理由是什麼?」來設計專屬於自己的人生,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創造出自己的支柱,讓你在遇到任何考驗或是環境變化都不動搖,並且永遠要提出問題,想要設定自我,要將自問「我是誰」的行動內化,並且不能任意修改問題。一旦提出後就要努力找出答案為止,才會知道自己擁有和要拋棄的東西各是什麼,把該丟的丟掉,然後繼續發展擁有的才能,就會發現之前自己也不知道的專屬自己的「自我」
當目標無法達成時,誠實地說自己害怕目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好像稍微停下來就會被這個時代給狠狠拋在後面,身為一個資訊焦慮嚴重的人來說,每天短暫的閱讀時間就是一個靜下來的時間,將自己的頭腦以及焦慮重啟一下,反覆問著自己定位以及目標的問題,讓自己可以好好盤點自己這段時間汲汲營營了些什麼,是窮忙還是有在往目標的方向前進。
最近發生一些影響情緒波動的事,但工作上的事情沒辦法緩下來,讓我前段時間沒辦法好好沉澱自己的情緒,更因為下班後沒辦法好好梳理情緒,而將情緒再帶回工作上,變成兩邊都心不在焉。趁著連假好好的充電,重新檢視前段時間哪個環節上可以再修正,是不是把自己逼太緊,超人般的希望自己的可以背負著情緒時還照常可以守護地球。或許這本書更傾向於工作以及職涯上的暫停,但對我來說對於人生中也需要暫停,重啟後才能夠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