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滿格時】2022
一句話短評:看蒙古草原的天地日月蒼茫,就值回票價了!
【愛在滿格時】是一部蒙古電影,這已經在我看電影的守備範圍之外;說到蒙古電影,會先想到什麼?我能想得到的大概就是那些講成吉思汗題材的影視劇,或是1992年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夏柯夫Nikita Sergeyevich Mikhalkov拍攝的【蒙古精神Urga】,這已經是我最接近「蒙古」題材的觀影經驗。我對於蒙古及其電影,在看【愛在滿格時】之前,我是一無所知。
【愛在滿格時】一開始,在蒙古草原上,有個人試圖用棍子架高通訊電線,他要聯絡在城市飯店擔任主廚的圖佳,說他的繼父病危;千辛萬苦趕回草原的圖佳,遇見了一位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的10歲男孩屯圖雷,兩人從一開始互看不順眼,到慢慢地熟稔過程中,發展出一段類父子關係。只是秋天過了,糧草收了,圖佳要回城裡,屯圖雷希望圖佳當他父親的心願,能否成真?!
由阿木爾賽汗巴爾金尼亞姆Amarsaikhan Baljinnyam自編自導自演的【愛在滿格時】故事很簡單,可是內在的情感相當飽滿。電影花了一些篇幅,描寫圖佳失去繼父後,與屯圖雷不打不相識;屯圖雷的隔代教養、在草原的生活,都可以窺見過去的成長過程;屯圖雷也在這個男人身上,看到一個父親/男人的典型。兩人漸漸拉近彼此關係,卻又因為另外一通電話,揭破現實的那層薄紙。
在草原上通訊不易,想要讓手機滿格,就只能把天線架得很高;有一天,屯圖雷好不容易和離鄉工作的母親通上電話,結果電話那頭的敷衍不耐的語氣,粉粹了期待的心情。手機的滿格換來了愛的空格,屯圖雷的失望不可言喻,但同樣的遭遇,是否也在圖佳的成長過程中發生過?【愛在滿格時】就是用這樣的手法補足角色的心情及故事,讓內在情感越來越飽和。
屯圖雷和圖佳身世相似的對照,讓人看到的蒙古當代生活的現實,在草原上生存不易,成年人離鄉背井,隔代教養的問題,游牧生活被現代科技、資本社會吞噬,貧富與城鄉的差距,薄情的現代人對照生活智慧的傳統,在在都可以引發相隔遙遠的台灣人如我引起共鳴,之前2018年的台灣電影【只有大海知道】不也有著同樣的命題。
其實電影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對於情感的渴求,這是無關乎地域侷限的通俗性,屯圖雷在圖佳身上找到缺席的父親寄託,圖佳想要給屯圖雷自己失落的童年情感與協助他度過生活困境,兩人終在一場「轉大人」儀式的摔角大賽中,補足了彼此的缺憾。
遊牧民族的生活在秋季收割後,就要啟程前往下個地方,為寒冷的冬天做準備。【愛在滿格時】並沒有為了戲劇性,在圖佳和屯圖雷身上強加不合理的故事發展,就像圖佳繼父臨終前,說:「當年以為可以教好你,用兩隻全羊換來這把口琴,卻怎麼也阻止不了你的離開。」銀幕上大草原的遼闊無邊,天地自然的景色變化,月光下篝火間的口琴聲,「離開」似乎成了蒙古人的宿命。
我很喜歡【愛在滿格時】的一段情節,屯圖雷問圖佳說:「你在城市做什麼?」「我是一間五星級飯店的主廚。」「只有五星?」接著,屯圖雷望向滿天星斗,靜默!努力在城市打拼為自己賺的所謂的功成名就,可能還比不上此刻,抬頭看看家鄉沒有汙染的寂靜夜空裡的滿天星斗,很多時候,電影不需要說太多,就已經說了很多。
【蒼鷺與少年】2023
如果你看不懂【蒼鷺與少年】就算了,這部宮崎駿的「(暫時)封箱」作品,很講究緣份,至少你要看過宮老爺子一路以來的作品,不同時期風格與關心主題的改變,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經歷。當然,看電影不用這麼累,所以我才說看不懂就算了!用直覺去感受這部電影就好,它會帶給你的收穫—有可能是未來的某天你才會感受到,都大過於你現在看到的。此外,它讓我想起黑澤明在1990年的作品【夢】。
【夢】用八段式影片拍了黑澤明的「人生」與「夢」,當時看得人一頭霧水,不是國際大導演嗎?怎麼拍得如此艱澀冷諱不知所云。後來隨著年紀增長再看,當然可以懂得黑澤明創作的重點,也感知到某些電影的問世意義是對「創作者」而言,大於對於「觀看者」而言。
【蒼鷺與少年】我當然可以寫出千字文,分析電影重點,與1937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的𨶹係,電影與宮老爺子一生交纏的對照,吾道一以貫之的創作手法,但我無意如此做。對黑澤明或宮崎駿這樣等級的創作者來說,他們絕對有權為所欲為,甚至拍出一部告訴後世的人「吾乃何人」的墓誌銘式的作品,對我來說,【夢】和【蒼鷺與少年】就是這樣的電影。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滿目瘡痍的世界吧!」宮老爺子回顧一生,拍出了【蒼鷺與少年】,有如泰弋爾說的:「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走出電影院後,才發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