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日記:長大是不會自動學會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在長大以後都會忘記自己成長過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就會自己學會了,所以不需要教。

可是,如果不好好教,孩子長大了,還是什麼都不會。白紙不會因為放久了,就會自動產生美麗的圖畫,只會漸漸泛黃而已。

所以,無論是什麼都需要教,如果沒有教育孩子,孩子的模樣就是直接複製父母的樣子。

我說一句,他就學一句。無論好壞。

我想有孩子的父母,或是孩子本身,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孩子都會說「你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接著,父母就會大發脾氣,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有時候,父母和孩子會因為觀念不同,或者情緒激動,而發生爭吵和不愉快。

父母會覺得,我是大人當然可以,你是小孩就是不行。

可是,小孩不會理解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

我覺得,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關鍵是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要用情緒化或者暴力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父母要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一味地強加自己的意志和期望。

孩子也要嘗試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思考,了解父母的苦心和良意,不要一味地反抗和抱怨。這樣,父母和孩子才能夠達成共識和諧解。

創作-疑問

創作-疑問


你要明白。父母不解釋,孩子永遠不會懂的。

很多事情,孩子都會想要弄得明白,於是會一直問,但是很多父母不願意解釋,就會把孩子罵一頓,企圖趕走好奇的孩子,滿肚子疑問的孩子也許就這樣離開了,也帶著一肚子的不滿和疑問,一點一點的減退尋找答案的心。

有些事情是父母過去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但聽在不經世事的孩子耳裡刺耳,他們不會明白父母為什麼阻止他們去做某些事情,不明白為什麼做了這件事情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去某些場所,如果你不清楚的告訴他們,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而是一昧的阻止的話,那只會促使孩子更加積極的想要親身體驗一番。

親自解答的重要性

現在有些父母覺得自己都不懂或是沒有耐心,就直接要孩子上網找google要解答,但是,父母在為孩子解答的過程,也是在了解孩子能力與思考能力的過程,更是培養親子關系的重要時刻。

我想現在一定也有很多父母會為孩子解答,透過大量的親子互動可以讓孩子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生活上的各種心情,孩子也能夠成長開朗的孩子。

這麼做真的很辛苦,一開始連情緒都沒有辦法控制,只想把孩子趕走做自己的事情。

可是,漸漸地就能夠把情緒控制好,讓孩子感受到孩子自己是重要的。

並且將孩子所做所說的話對父母的影響和情緒直接的告訴孩子,難過或高興或是其他更為複雜的心情,說出來,孩子才會明白,如果能夠以更為生動的方式表達,孩子就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所說所做會對他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再困難的問題,如果透過平靜的溝通,多半都能讓心裡的大石頭放了一部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3/10/23
說得很好。就跟人不會變老就更有智慧是一樣的。也像留洋的人一樣,外國空氣中不會飄著英文,讓你自動會說英語。你必須融入,交流,學習,英文才會進步,是一樣的道理的。
avatar-img
月菲的沙發
42會員
491內容數
真實世界比想像的世界更難以想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觀,微觀或宏觀?將一切串聯起來
月菲的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4/09/0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和放手的教育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帶來複雜的挑戰。孩子在應對父母的情緒波動時,必須學會自我獨立,而這樣的成長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的堅強,也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立。本文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並提供應對父母情緒影響的建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Thumbnail
2024/09/0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和放手的教育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帶來複雜的挑戰。孩子在應對父母的情緒波動時,必須學會自我獨立,而這樣的成長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的堅強,也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立。本文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並提供應對父母情緒影響的建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Thumbnail
2024/07/05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2024/07/05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2024/03/05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2024/03/05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很多人在長大以後都會忘記自己成長過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就會自己學會了,所以不需要教。 可是,如果不好好教,孩子長大了,還是什麼都不會。白紙不會因為放久了,就會自動產生美麗的圖畫,只會漸漸泛黃而已。 所以,無論是什麼都需要教,如果沒有教育孩子,孩子的模樣就是直接複製父母的樣子。 我說一句,他
Thumbnail
很多人在長大以後都會忘記自己成長過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就會自己學會了,所以不需要教。 可是,如果不好好教,孩子長大了,還是什麼都不會。白紙不會因為放久了,就會自動產生美麗的圖畫,只會漸漸泛黃而已。 所以,無論是什麼都需要教,如果沒有教育孩子,孩子的模樣就是直接複製父母的樣子。 我說一句,他
Thumbnail
大人的世界有大人的規矩,小孩的世界也有小孩的規矩。為什麼是小孩要聽父母的?應該是父母要聽我的!唉……說真的,爸媽實在好難教!!!講都講不聽…… 以上,應該說中很多小小孩的心聲吧!只是他們說不出什麼大道理,所以他們“教養”父母的方式就是「不要!不要!」,父母講不聽就來個“哭鬧+尖叫”!!
Thumbnail
大人的世界有大人的規矩,小孩的世界也有小孩的規矩。為什麼是小孩要聽父母的?應該是父母要聽我的!唉……說真的,爸媽實在好難教!!!講都講不聽…… 以上,應該說中很多小小孩的心聲吧!只是他們說不出什麼大道理,所以他們“教養”父母的方式就是「不要!不要!」,父母講不聽就來個“哭鬧+尖叫”!!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Thumbnail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
Thumbnail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