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書籍推薦--中年以後,難道不能再創一次高峰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你願意花多少力氣或代價,去留下年輕時所得來的功成名就呢?」我想,這是許多人拚博一生之後,最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這麼努力的背後,不就是為了能在中晚年後,依然能享有名聲地位嗎?

但假如眾多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要能維持和年輕時一樣的水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此之外,衰退的時間甚至比我們想像的要提早來到,我們該怎麼辦呢?

你可以閱覽《重啟人生》這本書,或許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方法與答案。

(圖片擷取自網路)

(圖片擷取自網路)

《重啟人生》書本簡介

《重啟人生》一書的作者,是哈佛大學一位名叫Arthur C. Brooks的教授所撰寫,受到歐普拉、達賴喇嘛推薦,也是《紐約時報》上的暢銷書之一。之所以讓作者起心動念撰寫本書,是因為有一次在飛機上看見一位非常有名的名人(書中並沒有透漏對方名字),他與他的妻子之間的對話,而讓作者深有感觸,便決定開始研究這個議題。

飛機上的名人,不斷與妻子抱怨,覺得自己年老以後不再有用,甚至是世界上的廢物,不如來去死一死算了,這些對話,讓坐在名人夫妻旁的作者大為震驚,認為連這樣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都會面臨這樣的狀況,難道功成名就真的不能保留到最後嗎?難道我們沒有其他選擇與替代的方式,來發展事業的第二春嗎?

兩種智力模型

若你願意改變,那麼依照作者給予的答案是有的。倘若堅持要固守原本的道路,大概只會換得更多的失望。

作者在書中提到兩種智力模型。第一種稱為「流體智力」,第二種稱為「晶體智力」。所謂流體智力,是指人與生俱來,包含像是邏輯思維、創意思考、抽象問題理解的能力,是一種不需要依賴先前具備的知識技能。這種能力會隨著體力與腦力下降,跟著歲月流逝;另一種則稱為晶體智力,晶體致力則需要後天的教育,從學習的過程中累積技能,透過過往知識來理解新知與解決問題,雖然晶體致力到最後也會下降,但下降的速度緩於流體智力。

因此,在年輕時需要依賴大量流體致力的工作,基本上到中年後將變得力不從心。若我們只是想要不斷的再創高峰,恐怕是難為了自己,並且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假如我們能夠願意從大量仰賴流體智力的工作,轉換成依靠晶體致力的類型,那麼將有可能能在事業中找到另一個出口。

作者舉了偉大的音樂家巴哈的故事當作例子,有興趣的人歡迎去翻書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幾位名人來解釋:願意運用晶體致力,究竟能為中年後的人生帶來多少改變。

兩種成績

我們已經從書中知道,在人世間時,我們可以藉由轉換工作項目,從流體致力轉跳到晶體致力來保留豐功偉業。那麼死亡以後呢?你想多留下「履歷成績」,還「追悼成績」呢?所謂的履歷成績,是指外在的功名利祿,也就是普世中常說的財富、權力等,追悼成績,則是指在死亡以後,別人會在我們的墓誌上所留下的讚美與感念。

另一位與本書作者同名的David Brooks在《品格》一書中說到:「美德會跟著晶體致力往上走。」也就是說,美德是不會隨著年紀削減,反而可以在中晚年後,為自己留下更多名聲與佳話,讓更多人可以因為得到幫助,而感念自己的善意與仁慈,進而為自身帶來正向的評價。

書中有一段話,我覺得是本段最佳的寫照:

如果我用愛與他人連結,其他人增長,不僅能彌補我的衰退,其他面向也會獲得成長。

假如願意在中年之後,放下自我的成敗,而以更寬廣的心胸去協助他人成長,那麼即使自己的身體已經衰退了,但在看到與自己同樣身為人類的年輕人,因為自身的協助之下,變得更加茁壯,以整個大環境來說,不也的確是一種共同的滋養嗎?

《重啟人生》心得感想

書中的其他內容

除了兩種智力模型外,作者也在書中提到其他的概念,包含像是「工作狂成癮」、「孤單感受」、「死亡恐懼」等等,都有許多的著墨,其中也提到:「工作狂其實就類似於成癮,出於對失敗的恐懼所以拚命工作」、「孤獨的人,總覺得只有自己孤獨」、「死亡會帶走一個人,想到死亡則會拯救一個人」等等內容,讓各位讀者可以更仔細去思考,究竟我們活在世界上的意義為何。

這本書的排版相當乾淨俐落,字體的大小合適,是一本讀起來沒有負擔,而且能在其中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人生的好書。在借閱此書的期間,只要我剛好遇到低潮或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把這本書拿出來多翻幾頁,從作者提出的各種資料與證明中,回首思考自己追求的人生,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

我的心得感想

其實人生不就是如此嗎?這條路行不通,我們就換一條路試試看,糾結於任何過往的能力與成績,都只是讓自己更加難過與懊悔罷了。但假如能夠改變自己,從原本呼風喚雨的角色,變成引導他人的人生導師,那麼當他人在你的協助下發光發熱時,自己其實不也沾了許多光彩嗎?

因此,誰說發光的人只能是自己呢?當人生走到最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當年的叱吒風雲,而是臥倒在病榻上時,有多少人會來探望,願意陪伴你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若能早日看清,我們就更願意花時間,在這些看似無用,但其實將來會反饋回身上的人際關係。

人生走到終老時,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最好的禮物。

最後想幫自己工商一下:

最近想來試試看開啟兒童作文課程&成人樂齡陶笛課,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或者你身邊朋友的小孩正好是國小的學習階段,都非常歡迎點進去參考喔!

點這裡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3/12/18
我小時候很會寫作,也很愛寫作。我過去三十年,都在努力賺錢養家。小孩長大出社會後,我辭掉工作專心寫作,寫了兩年多,沒有什麼成就。但是我不在乎。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在我的有生之年,將我一生所思所想,全部用文字記下。
溫柚榕-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24
職場法蘭克 原來這樣算是想很多XDD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不過像你說的,就是寫到不能寫為止,我大概也是這樣想吧!一直寫一直寫,看看能寫到哪裡~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6會員
161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2023/11/19
賣不出產品怎麼辦? 最後我們回到商業思維,想詢問各位觀眾:如果一個產品賣不出去,你通常會覺的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呢?是產品不夠好?還是行銷廣告打不夠兇?還是銷售人員嘴笨不會銷售呢?在找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故事分享。 在此書中,作者的孩子為了園遊會做一組筆電模型,但不知道如何定價,便詢問…
Thumbnail
2023/11/19
賣不出產品怎麼辦? 最後我們回到商業思維,想詢問各位觀眾:如果一個產品賣不出去,你通常會覺的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呢?是產品不夠好?還是行銷廣告打不夠兇?還是銷售人員嘴笨不會銷售呢?在找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故事分享。 在此書中,作者的孩子為了園遊會做一組筆電模型,但不知道如何定價,便詢問…
Thumbnail
2023/11/12
颱風過後,一顆高麗菜怎麼漲價成這樣?為什麼同樣一個商品,不同人去購買的話,可能會用不同的價格到手?又到底是為什麼,自從疫情之後,民生物資的價格連環飆漲,通貨膨脹會這麼嚴重? 這些聽起來相當日常的問題,其實最終都能回歸到「經濟」與「商業」。看到這兩個名詞,是不是就想把螢幕關掉,等等,這裡用孩子都能懂…
Thumbnail
2023/11/12
颱風過後,一顆高麗菜怎麼漲價成這樣?為什麼同樣一個商品,不同人去購買的話,可能會用不同的價格到手?又到底是為什麼,自從疫情之後,民生物資的價格連環飆漲,通貨膨脹會這麼嚴重? 這些聽起來相當日常的問題,其實最終都能回歸到「經濟」與「商業」。看到這兩個名詞,是不是就想把螢幕關掉,等等,這裡用孩子都能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言 「你願意花多少力氣或代價,去留下年輕時所得來的功成名就呢?」我想,這是許多人拚博一生之後,最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這麼努力的背後,不就是為了能在中晚年後,依然能享有榮華富貴嗎? 但假如眾多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要能維持和年輕時一樣的水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此之外,衰退的時間甚至比我們想像
Thumbnail
前言 「你願意花多少力氣或代價,去留下年輕時所得來的功成名就呢?」我想,這是許多人拚博一生之後,最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這麼努力的背後,不就是為了能在中晚年後,依然能享有榮華富貴嗎? 但假如眾多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要能維持和年輕時一樣的水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此之外,衰退的時間甚至比我們想像
Thumbnail
作者在一次飛機旅程中,聽見一位老英雄感嘆而誕生這本書《重啟人生》,曾經的他擁有傲人的成就,現在年邁的他感到能力大不如前,人生充滿沮喪,覺得活著也沒有意義。​ ​ 這位厭世的老英雄讓作者開始研究,為什麼社會所認定的職涯勝利組會有這樣的念頭,他下半輩子不是就該從此走向幸福快樂的人生嗎?為什麼達成
Thumbnail
作者在一次飛機旅程中,聽見一位老英雄感嘆而誕生這本書《重啟人生》,曾經的他擁有傲人的成就,現在年邁的他感到能力大不如前,人生充滿沮喪,覺得活著也沒有意義。​ ​ 這位厭世的老英雄讓作者開始研究,為什麼社會所認定的職涯勝利組會有這樣的念頭,他下半輩子不是就該從此走向幸福快樂的人生嗎?為什麼達成
Thumbnail
你是不是在現在的生活中,總覺得茫茫然然不知所措?工作了好幾年,每天上班超過八小時,坐在辦公室裡望著窗外的天空,還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意義?每天上下班除了工作賺錢養小孩,你的生命還有其它不一樣的選擇嗎?《重啟人生》這本書讓你看到自己可以開始規畫你的第二人生。
Thumbnail
你是不是在現在的生活中,總覺得茫茫然然不知所措?工作了好幾年,每天上班超過八小時,坐在辦公室裡望著窗外的天空,還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意義?每天上下班除了工作賺錢養小孩,你的生命還有其它不一樣的選擇嗎?《重啟人生》這本書讓你看到自己可以開始規畫你的第二人生。
Thumbnail
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Thumbnail
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Thumbnail
成功就像酒精或毒品,嚐得越多越上癮。從求學到就業,屢獲佳績的人從不停下腳步,無時無刻用盡全力,為的就是再次成功,重溫那無比暢快的光輝時刻。而當他們發現,一樣的成就卻無法帶來一樣的快樂時,唯一的路看似只有往更大的成功邁進,直到撞上天花板,怎麼加速也只能倒退時,剩下的只有巨大的失落感...
Thumbnail
成功就像酒精或毒品,嚐得越多越上癮。從求學到就業,屢獲佳績的人從不停下腳步,無時無刻用盡全力,為的就是再次成功,重溫那無比暢快的光輝時刻。而當他們發現,一樣的成就卻無法帶來一樣的快樂時,唯一的路看似只有往更大的成功邁進,直到撞上天花板,怎麼加速也只能倒退時,剩下的只有巨大的失落感...
Thumbnail
時常會看到有些曾經很有名氣的人被評論為「過氣」或「走下坡」,這樣的形容多半帶有貶抑及嘲諷,而被評論的這些人過去意氣風發,也攢了許多財富與名氣,當面臨如此狠毒的批評時,有些人可以平心靜氣地面對,但有些人卻不服輸地強調自己仍然很有魅力及影響力,或是無法接受光環不再而抑鬱寡歡度過終生。 我們都能理解
Thumbnail
時常會看到有些曾經很有名氣的人被評論為「過氣」或「走下坡」,這樣的形容多半帶有貶抑及嘲諷,而被評論的這些人過去意氣風發,也攢了許多財富與名氣,當面臨如此狠毒的批評時,有些人可以平心靜氣地面對,但有些人卻不服輸地強調自己仍然很有魅力及影響力,或是無法接受光環不再而抑鬱寡歡度過終生。 我們都能理解
Thumbnail
六十五歲後一半人不快樂,是因為這一半人都是低成就者? 為什麼重要: 如果你是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根據哈佛教授— 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的研究得出→「成就愈高,晚年愈不快樂」!為什麼呢? 因為曾經猛然上升的,都將下降。你的人生奮鬥、勤勉不懈、野心勃勃,都正如著名經濟學
Thumbnail
六十五歲後一半人不快樂,是因為這一半人都是低成就者? 為什麼重要: 如果你是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根據哈佛教授— 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的研究得出→「成就愈高,晚年愈不快樂」!為什麼呢? 因為曾經猛然上升的,都將下降。你的人生奮鬥、勤勉不懈、野心勃勃,都正如著名經濟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