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一次飛機旅程中,聽見一位老英雄感嘆而誕生這本書《重啟人生》,曾經的他擁有傲人的成就,現在年邁的他感到能力大不如前,人生充滿沮喪,覺得活著也沒有意義。
這位厭世的老英雄讓作者開始研究,為什麼社會所認定的職涯勝利組會有這樣的念頭,他下半輩子不是就該從此走向幸福快樂的人生嗎?為什麼達成願望清單後,並沒有感到特別滿足或幸福,為什麼成功後的人生沒有想像中那麼快樂?
多數人在職涯上達到巔峰後會開始衰退,尤其是追求卓越的人士衰退程度更明顯 .人們在追求累積大量財富、權力、地位時,通常會做出這樣的假設:只要我達到這個目標,下半輩子就能享受財富了。
我們把快樂的因子歸於「要成功」,但事實上這些人生勝利組們真的達到人生自由目標後,在開始新人生回歸平淡退休生活時感到痛苦,這個現象是「職業心理的重力定律」,當一個人由盛轉衰時,感受自己不再重要而悶悶不樂。
當我看到這本書前半段談職涯衰退時,以為這本書比較適合功成名就的人看,但當我再將這本書看第二次時,我擷取裡面談到三種人生感悟,都可以給不同階段的我們帶來很多反思。
你以為衰退的狀況會很晚出現嗎?
書中提到人的體力、腦力、能力及記憶力的衰退時間大約在35歲開始,如果你又沒有保持學習習慣,這個時期會很明顯感受自己的成長慢慢減緩,過去習慣的工作比之前巔峰時期做時更明顯感到鈍感。
面對無可避免的衰退該怎麼辦,書中分享學會「接受」這個事實,運用「暴露療法」在腦海裡反覆練習衰退情境來緩解恐懼,最後會坦然面對,轉換思維培養新的強項與技能,你還有新的未來等著你探索。
最難做到的不是學習,而是「接受」這個衰退的現實。
𓇻我的父母都已經退休了,記得老爸剛退休第一年非常不習慣,他曾是工廠的師傅,過去的他工作不是為了成就、財富自由,而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溫飽的家,退休後第一年常常嘴裡叼唸著:每天退休在家等吃、等睡覺,我覺得自己好像沒用了。
看到這狀況其實給我很大的衝擊,工作是為了有更好的退休生活,然而等到退休後發現自己大半輩子都奉獻工作,真正空閒了卻找不到喜歡的事情做。這讓我明白從現在要開始探索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能等退休才去做,無論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都要讓生活充實有趣。
(現在老爸新職務是鄰長伯,他做得非常快樂)
你曾想過❝人生在世,所為何來。❞
書中提到人一生有兩個成績單,「履歷成績單」及「追悼文成績單」。「履歷成績單」是事業與世俗成就,這種成績需要與他人比較。「追悼文成績單」則是你的品德、善行和對社會的貢獻,不必比較。
「追悼文成績單」跟墓誌銘會寫上什麼的概念一樣。
這是台灣傳統的葬禮上較少有「追悼會」的程序,每位親友會分享與逝者的故事,他是什麼的一個人、最喜歡做什麼事。
「追悼文成績單」你可以想像,當離開時希望親友們怎麼談論你,希望他們記得你哪些事情。
𓇻最近聽到一個例子,一位朋友的親戚才四十多歲女生因重病現在已住進安寧病房,朋友覺得很心疼也很惋惜,她年紀還那麼輕,還有兩個才剛要上高中的小孩,她感觸生命無常與脆弱。
而這個故事給我的感觸是,無論什麼時候離開,我都希望自己不帶著太多遺憾。人生很多痛苦的事來自後悔與遺憾,因為遺憾會讓我更糾結於無法改變的過去,我活在過去就無法好好體驗當下的生活,也等於浪費美好未來。
還有一種遺憾是無法一一實現願望清單,這本書也有提到清單不要只是加,還要減。教你怎麼練習寫下「真正快樂的願望清單」。
如果你現在碰上麻煩,你會毫不猶豫打給哪些朋友呢?
中年幸福的關鍵之一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這裡不單指是伴侶關係,更要有知己好友。無論是好事、壞事你都想跟他分享的朋友,無論歡笑還是淚水,彼此分享生活的點滴支持對方,沒有任何利益價值交換而是純粹的友誼。
如果你跟伴侶的關係不僅建立在愛情基礎上,還包含了深厚的友誼,這樣的關係會更長久幸福喔。
無論單身還是已婚,要建立自己的摯友圈,從喜歡的社交活動開始認識新朋友,聊天時可以選擇價值觀相似的議題,例如:幸福、生活態度、健康,這有助於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結。
𓇻後記
這本書是參加家德老師台中新書分享會時,特別推薦這本書。
非常推薦給每位在工作上不停奮鬥的朋友,在我們努力追求美好人生的過程會經歷跌宕,從老爸的身上我意識到找到第二人生不能等退休再去做,而是現在要開始探索,這本書建議除了外在成就,你還可以追求人生第二曲線。
進入職場超過20年累積的智慧跟人脈,這都是幫助你開創第二曲線的珍貴資產,你可以貢獻所長將實務智慧分享給年輕一輩幫助他們成長,也可以回饋社會投入慈善工作,人生下半場把重心放在傳承信念,擁有成功不在我的氣度,讓世界可以變得更好。
至於怎麼找到第二曲線,以及找到後該如何行動。愛大近期的新書《內在成就》會有更詳細的建議跟指導,近期也會分享這本書圖卡。
最後,希望在我離開的那一天,可以少一點遺憾,多一些感謝,還有驚訝於原來我完成了那麼多有趣的事情。想體驗的都去嘗試,願望清單上的每個夢想都是由我自己填上,不是看著他人的人生必做100件事列下。
#用圖卡分享知識
#我是圖卡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