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們回到商業思維,想詢問各位觀眾:如果一個產品賣不出去,你通常會覺的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呢?是產品不夠好?還是行銷廣告打不夠兇?還是銷售人員嘴笨不會銷售呢?在找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故事分享。
在此書中,作者的孩子為了園遊會做一組筆電模型,但不知道如何定價,便向自己的父親求救,作者回答大概價值50元,後來發現兒子對於價錢不太滿意後,又說了100元,但兒子還是相當不認同,於是作者先舉了一個心理學的案例。
研究者找到兩組非專業人士,以及一組專業摺紙大師,要求他們按照步驟摺出青蛙與紙鶴後,再對所有的作品進行估價。後來發現,大家對於摺紙大師的作品估價大約是27美金,而自己的則是25美金,但另一組非專業人士的作品,卻只有5美金。你有發現其中的秘密了嗎?
最後想要介紹的概念,在這本書中被稱為「雞蛋效應」,上網查詢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在20世紀時,某間食品公司,因為蛋糕粉一直賣不好,即使經過各種改良後,顧客依然不買帳,最後才發現是因為蛋糕的配方配太齊全,讓購買的人失去親自動手做的成就感,所以公司就把其中的部分配方去掉。
儘管仍保留了百分之七十的配方,卻因為有一部份仍是親自操作完成,而讓購買率大幅上升。因此,這本書中所指的雞蛋效應,就是指當人們對於某一個物品,產生勞動或付出時,就會提高對此產品的估價價值。當我們對於一個事務付出努力後,就會讓我們對於此事務產生更多依戀,進而改變對於此產品的評價。
這個概念讓我想到在心理學上,也有類似於「雞蛋效應」的一個概念,我們稱之為「錯誤認知」。因為人類的大腦會習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當我們對於某事物產生付出與努力後,就會自動解讀成「應該是我喜歡這件事,所以我才會去做這件事」,有一種「越付出越喜歡」的感覺。
記得大學念社會心理學時,教授還用上課當作例子,他說:「就像你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社會心理學,但是因為你們都花時間坐在這裡聽課,並且完成作業報告,就會產生一種『我應該是很喜歡這門課程,所以才會願意付出這麼多吧!』這就是所謂的錯誤認知,因此你們在感情裡也是一樣,要記得讓對方多付出一點,就會讓他誤以為自己更喜歡你。」
一直到現在,對於上面這段講解仍然讓我印象深刻,因為覺得老師實在太有趣了。原本以為只能用在一般人際互動中,沒想到在看這本書時,才發現原來也可以運用在商業營運中,透過各種心理學知識去找出經營的問題啊!已經畢業幾年的我,當下彷彿醍醐灌頂,重新複習一遍過去所學的溫馨感。
而如果你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概念的人,也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這本書既然是寫給小朋友看的,裡面所提到的例子,就都會非常淺顯易懂,讓人好消化好咀嚼,完全不像訪間其他書籍一樣文謅謅,想看都看不下去。
而且我覺得這本書比起商業思維,更像是人生思維呢!除了上述詳細介紹的概念以外,這本書也還有提到:在做選擇時要考慮期望值與風險分配;什麼是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什麼又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無論在做什麼事情,堅持下去遠比快速衝刺更重要等等,除了這些較理性邏輯的概念外,也有提到像是助人、勇敢面對、同理心等等,這些非常重要的軟性思維。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的心態正確,不管是從事什麼領域的工作或任務,久而久之也都能駕輕就熟、游刃有餘,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本書,不只適合親子共同閱讀,也很適合大人自己買來輕鬆閱覽,因為書中的許多概念,教導的根本就是人生必備的思維,作者不會告訴你很枝微末節的事情,相反的,是告訴你非常大方向、世俗通則的概念,因此不管放在哪裡都很適用,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