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治法筆記01 地方自治的理論基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壹、地方自治本質

地方自治之理論基礎,在學理上有以下不同見解:

一、固有權說

地方自治權並非由國家所賦予,而是地方自治團體本於「自然法」當然享有之固有權利,憲法或法律對地方自治團體的保障僅具有確認意義、無創設效果。

(然近代我國之政治型態乃採「中央集權」,且與近代公法理論所主張之「主權單一不可分性」有所矛盾)


二、承認說

地方自治團體之法人格、區域、權能皆由國家所賦予,並非固有權利,國家亦可隨時撤銷其對地方自治團體權利之承認。

(此說見解使地方自治團體權限之有無完全係於國家之意志,地方自治權之保障十分薄弱,將使國家得以法律完全廢除地方自治。)


三、制度性保障說

地方自治作為一制度,其存立並不以國家之存立為前提,且保障根據源自於實定憲法。縱得以法律對地方自治做限制,但仍不得侵害其核心本質內容,否則即屬違憲。

(然透過修憲程序,仍可能根本性地剝奪地方自治權或廢止地方自治團體,且前述之核心本質內容意義亦不明確。)


四、人民主權說

國家與一切地方自治團體之存立均以保障人權為終極目的,而以個人為中心藉同心圓說明各個團體與個人關係親疏之遠近,由近至遠乃:家庭、地方自治團體、國家,立於同心圓外側者,僅於內側者無法達成照顧、保障時始得介入。


貳、我國實務採制度性保障說

一、 釋字第498號理由書

釋字第498號理由書提及,「地方自治乃憲法所保障之制度」。

二、制度性保障之具體內涵

(一)制度性法律主體之保障

地方自治團體乃是憲法保障之法律主體,具有憲法保障之位階,不容立法者廢除。

目前我國憲法明文保障之地方自治團體 ,包括縣 (市)以及直轄市;鄉(鎮、市)之地方自治團體地位,則來自法律的賦予,並非憲法保障之法律主體。

惟須注意,此乃針對「制度」之保障,故個別地方自治團體被廢除或裁併,只要該制度仍存在於國家結構中,即不生違反此之問題。

(二)客觀法律制度之保障

地方自治團體對於地方事務有權以自我負責方式來加以辦理,亦即確保地方自治團體有特定、無法放棄的自治區域內事務以及承認其得依其意思及責任實施自治。

(三)主觀法律地位之保障

若國家對前述「法律主體保障」或「法律制度保障」造成侵害時,在憲法的保障下,地方自治團體得因此享有提起司法救濟之主觀法律地位,以對抗國家之侵害。

(四)不保障地方自治團體享有自我解散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品言的沙龍
12會員
25內容數
用來記下一些混亂的文字,有信仰的、學業的、動漫的,總之就是各種沒有說出口的日常。
林品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2
整理自黃源浩老師《租稅法》第一章之內容。
Thumbnail
2024/02/02
整理自黃源浩老師《租稅法》第一章之內容。
Thumbnail
2024/01/02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
2024/01/02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
2024/01/02
整理一下強執的期末擬答,努力爬過這科痾呵呵呵…
2024/01/02
整理一下強執的期末擬答,努力爬過這科痾呵呵呵…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都市計畫決定是以達成未來目標為目的,為帶有預測性、創造性之規劃行為,與傳統行政機關面對已發生或是目前待解決之個案,依據法令從事,而立即呈現成果之行政行為有別。立法者多以訂定目標性、指示性之框架規範,至於計畫目標之設定,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或應如何具體化履行該任務,則交由行
Thumbnail
都市計畫決定是以達成未來目標為目的,為帶有預測性、創造性之規劃行為,與傳統行政機關面對已發生或是目前待解決之個案,依據法令從事,而立即呈現成果之行政行為有別。立法者多以訂定目標性、指示性之框架規範,至於計畫目標之設定,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或應如何具體化履行該任務,則交由行
Thumbnail
法律的制定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制定機關的審議和總統的公布,包含著程序的繁瑣和複雜。從行政到司法、考試到監察,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嚴謹的審查和表決。公布後,法律才能在社會上發生效力,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和行為。
Thumbnail
法律的制定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制定機關的審議和總統的公布,包含著程序的繁瑣和複雜。從行政到司法、考試到監察,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嚴謹的審查和表決。公布後,法律才能在社會上發生效力,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和行為。
Thumbnail
既能服從民主體系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時又能保障少數人的利益,這樣的政治制度稱爲——共和制。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1776—1850年間的美國。我之所以限制年代,是因爲當前的美國已經偏離了其建國先輩們所設想的道路。這是後話,會在其它文章中進行論述。
Thumbnail
既能服從民主體系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時又能保障少數人的利益,這樣的政治制度稱爲——共和制。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1776—1850年間的美國。我之所以限制年代,是因爲當前的美國已經偏離了其建國先輩們所設想的道路。這是後話,會在其它文章中進行論述。
Thumbnail
- 以威脅作為後盾的指令模型未能描述一個主權國家法律體系的內部方面。 -主權國家承認準則的意義在於為確定主要規則所規定的標準。 -這些準則有多種形式,包括: 1。權威文本 2。立法頒佈 3。慣常的做法 4。指定人士的一般聲明 -承認的準則是“法律”被從心接納的清晰特徵。
Thumbnail
- 以威脅作為後盾的指令模型未能描述一個主權國家法律體系的內部方面。 -主權國家承認準則的意義在於為確定主要規則所規定的標準。 -這些準則有多種形式,包括: 1。權威文本 2。立法頒佈 3。慣常的做法 4。指定人士的一般聲明 -承認的準則是“法律”被從心接納的清晰特徵。
Thumbnail
法律要素: 哈特說,如果社會控制的唯一手段是針對義務規則範疇之下的群體對規則的普遍態度,那麽一個社會賴以生存的主要規則應該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它必須包含對自由地使用某種形式暴力的限制。 然而,它一定有缺陷。
Thumbnail
法律要素: 哈特說,如果社會控制的唯一手段是針對義務規則範疇之下的群體對規則的普遍態度,那麽一個社會賴以生存的主要規則應該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它必須包含對自由地使用某種形式暴力的限制。 然而,它一定有缺陷。
Thumbnail
什麼是法人?法人也是人,只是它不是血肉之軀,是法律去創設的一個人(民法第25條),它與自然人是相對的概念,基本上法人就是被創設來做法律行為的主體,除此之外,由於與自然人在本質上畢竟還是不同,所以法人擁有自己一套的制度系統!本次我們會就「法人」做個概念性的介紹,之後會再細部介紹各法人種類的特性與
Thumbnail
什麼是法人?法人也是人,只是它不是血肉之軀,是法律去創設的一個人(民法第25條),它與自然人是相對的概念,基本上法人就是被創設來做法律行為的主體,除此之外,由於與自然人在本質上畢竟還是不同,所以法人擁有自己一套的制度系統!本次我們會就「法人」做個概念性的介紹,之後會再細部介紹各法人種類的特性與
Thumbnail
民法的相關規定,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麼民法總則要規範時效?為什麼民法債編要有買賣、租賃等個別規定?總不會是憑空誕生吧?
Thumbnail
民法的相關規定,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麼民法總則要規範時效?為什麼民法債編要有買賣、租賃等個別規定?總不會是憑空誕生吧?
Thumbnail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Thumbnail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