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美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是外顯、真與善相對是內隱
最接近人性的真與善莫非就是孩子的本質
自然孩子的創作離美不遠
孩子擁有美的天賦
眾所皆知畢卡索Pablo Picasso所言

“Me tomó cuatro años pintar como Rafael, pero me llevó toda una vida aprender a dibujar como un niño”. Picasso.

我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像拉斐爾一樣畫畫,卻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所以當一位美術老師是一項幸福產業工作
尤其在觀賞孩子的畫作時
審美更是一種享受
家長常常會有疑問
美育到底可以帶給孩子什麼?
葉子老師喜愛用美學中”美麗”與”美力”來說明
“美麗”是直觀的以文化去支撐的
“美力”是競爭力以教育去培養的
有感受力、有創造力、有實踐力、有審美能力
美的價值自然在生活中體現
讓生活更美好
當然美的力量不可估量

沒有美的世界?
相信不少人人內心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失去美的人也確確實實的每天呼吸生活著
只是屏蔽了自我感受能力

En somme, la Beauté est partout.

Ce n'est point elle qui manque à nos yeux, mais nos yeux qui manquent à l'apercevoir.

美,無處不在
她並非不在我們的眼前,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審美就是教育上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葉子畫室裡並不會刻意去強調或專門上鑑賞的課程
而環境教育與教學中的對話言談
淺移默化開啟美的視野之關鍵
坊間許多以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為藝術課程主題
認為這些達利畫作可以啟發孩子的創造力
所以孩子的作品畫面開始出現長長的腳或軟化的時鐘
但認識達利藝術家的藝術內涵並非只是夢境與超越現實
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是數學與科學前進思考
更多的是與當時社會的衝撞與反動
草間彌生藝術家也是常常在孩子的美術課出現的課程主題
無數的點被老師詮釋成可愛的小點點
所以無數的孩子複製出無數點的南瓜
草間彌生藝術家精神疾病卻鮮少與孩子去談論
所提到的美不是作品上的美感
而是其生命歷程的堅韌與苦澀之美
流於形式讓孩子去模仿這些現代藝術家的作品
很容易讓孩子對美的事物開始混淆價值觀
以為特立獨行跟人家不一樣就是美
以為奇形怪異五顏六色吸引大眾眼球就是美
結果真正有美感的作品放在眼前就不覺得美了
美學教育只教一半比完全沒教還要恐怖
美要如何教?美要如何用在生活?
這些都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


raw-image

#葉子美術 #葉子美術教室 #美術班 #兒童美術 #兒童畫畫班 #成人水彩 #手繪 #竹北畫室 #新竹畫室 #水彩 #素描 #水墨 #創意表現 #兒童美術 #興趣 #畫室 #兒童才藝 #幼兒美術 #美術教學 #創意手作 #手作課程 #幼兒美術教學 #招生 #彩畫 #畫畫好好玩 #葉子畫室 #國中美術 #水彩課程 #國中水彩創作 #國中美術教學 #藝術課程 #藝術工作坊 #水彩素描 #兒童美術課程 #色鉛筆 #畫畫教室 #繪畫教學 #成人興趣 #藝術 #painting #art #artlovers #sketch #watercolor #colorpencildraw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 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 如何開啟才藝學習在家長的心中必定有許多的疑問 葉子老師有時遇到被擺錯位置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教室裡是很痛苦的,是反效果的學習 教育是一門專業,但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去認識這些專業內容,才能幫助孩子有正確的選擇! 性之所近,
告訴學生要畫好眼睛的畫作 需要練習和注意一些關鍵 首先就是觀察 眼睛的結構和細節(眼球、眼瞼、睫毛、瞳孔和虹膜的形狀,以及光影如何在眼睛上投射) 確保眼睛的比例和位置正確 陰影和高光去反映出光線照射的方向 自由使用彩色規劃眼睛的顏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瞳孔顏色 學習關眼睛的生理知識 繪畫眼
手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 如何把技藝學好甚至頂尖 跟身體反覆的投入練習是很有關聯的 持之以恆地去接觸與練習是基本的觀念 在很多因素下 孩子的學習之初偏向體驗式學習 當然在試探孩子的興趣所在的狀況下是有所必要的舉措 但接續下來的學習就必須開始轉換 不能一直讓孩子周遊列國到處體驗學習 一下鋼琴試試!一下書
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 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 如何開啟才藝學習在家長的心中必定有許多的疑問 葉子老師有時遇到被擺錯位置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教室裡是很痛苦的,是反效果的學習 教育是一門專業,但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去認識這些專業內容,才能幫助孩子有正確的選擇! 性之所近,
告訴學生要畫好眼睛的畫作 需要練習和注意一些關鍵 首先就是觀察 眼睛的結構和細節(眼球、眼瞼、睫毛、瞳孔和虹膜的形狀,以及光影如何在眼睛上投射) 確保眼睛的比例和位置正確 陰影和高光去反映出光線照射的方向 自由使用彩色規劃眼睛的顏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瞳孔顏色 學習關眼睛的生理知識 繪畫眼
手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 如何把技藝學好甚至頂尖 跟身體反覆的投入練習是很有關聯的 持之以恆地去接觸與練習是基本的觀念 在很多因素下 孩子的學習之初偏向體驗式學習 當然在試探孩子的興趣所在的狀況下是有所必要的舉措 但接續下來的學習就必須開始轉換 不能一直讓孩子周遊列國到處體驗學習 一下鋼琴試試!一下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畢卡索的名言:It took me four years to paint like Raphael, but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我花了四年學習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了一生,去學習像孩子般的畫畫。)。這句話表達了小孩創作的珍貴價值在於不受拘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重新學習畫畫的過程,有對不同媒材的使用和練習,以及學習畫畫的喜悅和療癒效果。文章充滿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
Thumbnail
孩子的天真燦爛,彷彿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純淨的禮物。 每當細細端詳一張張孩子的畫作,我總能被深深打動,感受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溫暖力量。 這就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可貴能量,透過筆觸、線條和色彩的流瀉,化為視覺上的詩意。 著名心理學家-里夫‧福伊溝斯基 (Lev Vygotsky)在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理論
Thumbnail
人物素描在兒童繪畫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每一幅小小的人像背後,都蘊藏著獨特的自我認知和形象詮釋。 首先是研究和了解兒童繪畫作品中的人物素描如何反映他們的自我形象和內心世界。然後以負面詞彙研究兒童應對自己形象的情感和應對策略,分析孩子們筆下的人物肖像,體會其中流露的自我意識。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並通過繪畫將所見所感傾瀉在紙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繪畫風格和能力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一切都源於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而維果茨基的理論正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寶貴指引。 維果茨基將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塗
Thumbnail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學科名稱是由 18 世紀的鮑姆加登所確立。美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包含:藝術鑑賞及其社會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內容。透過學習美學將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畢卡索的名言:It took me four years to paint like Raphael, but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我花了四年學習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了一生,去學習像孩子般的畫畫。)。這句話表達了小孩創作的珍貴價值在於不受拘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重新學習畫畫的過程,有對不同媒材的使用和練習,以及學習畫畫的喜悅和療癒效果。文章充滿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
Thumbnail
孩子的天真燦爛,彷彿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純淨的禮物。 每當細細端詳一張張孩子的畫作,我總能被深深打動,感受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溫暖力量。 這就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可貴能量,透過筆觸、線條和色彩的流瀉,化為視覺上的詩意。 著名心理學家-里夫‧福伊溝斯基 (Lev Vygotsky)在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理論
Thumbnail
人物素描在兒童繪畫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每一幅小小的人像背後,都蘊藏著獨特的自我認知和形象詮釋。 首先是研究和了解兒童繪畫作品中的人物素描如何反映他們的自我形象和內心世界。然後以負面詞彙研究兒童應對自己形象的情感和應對策略,分析孩子們筆下的人物肖像,體會其中流露的自我意識。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並通過繪畫將所見所感傾瀉在紙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繪畫風格和能力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一切都源於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而維果茨基的理論正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寶貴指引。 維果茨基將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塗
Thumbnail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學科名稱是由 18 世紀的鮑姆加登所確立。美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包含:藝術鑑賞及其社會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內容。透過學習美學將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