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孤獨的距離-高齡者所感知到的鄰里環境有多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我們來談談孤獨感這件事情。



人類是群居動物,孤獨對我們來說一直是負面的情緒感受。孤獨感甚至被人認為是疾病,相當於每日抽15根菸


我們會因為性格、家庭、性別、社會、經濟狀況等等因素,而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孤獨。目前對於孤獨感的研究較多都是負面的影響,它也是衡量人們幸福感的一個指標。孤獨感​可以分成兩個面向:情緒孤獨社交孤獨,前者是指個人的情感依附所造成的孤獨感;後者則是因為社交網絡、社會支持度所造成的孤獨感受。我們可以透過問卷的方式調查一個人的孤獨程度,像是De Jong Gierveld 孤獨量表[1]、UCLA孤獨量表[2],以提醒自己是否陷入孤獨而不自知。


近年來也發現孤獨感與我們的建築環境有關,在中國的一項18-75歲的研究中就發現:與無變動的城鎮相比,住在新建社區與原始農村的居住者會有明顯的情緒孤獨感,但在社交孤獨感上卻無差異。而若是對於租屋族臨時性的居住在某個地方,會提升他們社交上的孤獨感[3]


鄰里環境與孤獨感的研究也常常應用在高齡者身上,由於高齡者因為身體行動力變差,他們所能夠自行到達的範圍會越來越小。


若是鄰里規劃不好,讓高齡者出門時會:
-擔心路面狀況,讓自己跌到。
-擔心路途中,沒有中繼的休息地點。
-若目的地沒有良好的輔助設施或公共廁所,又更進一步降低出門的意願。


在種種阻力之下,久而久之會讓高齡者漸漸養成不敢出門、出門需仰賴家人或親友陪伴的習慣,這對於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是一種壓力。


想必這種有地方想去,卻有各種條件限制的感覺--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在疫情期間都曾經歷過。(疫情期間的孤獨感與建築相關研究,又是另一個層面的議題,這個我們有機會再討論。)寸步難行的感覺讓高齡者留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久而久之影響到與鄰里的互動,也減少了鄰里的參與感,進而增加孤獨的感受。


研究也證實鄰里間的物理環境與高齡者的孤獨感有高度關係[4, 5,6]。


以下是研究中探討孤獨感及建築環境的幾點因素,其結果也紛紛表明不好的居住環境是會加劇孤獨的感受。


交通可及性

  • 輕鬆地到達附近的商店、藥局、公園、社區活動中心。
  • 到達重要設施的距離能夠讓人接受。
  • 行走/騎腳踏車的容易程度:人行道的連續性、是否太窄或有障礙物。


感知上的安全程度

  • 在家裡/社區中是否感到安全、安心
  • 社區是否足夠安靜
  • 附近的建築環境是否讓人感到不愉快。


公共設施

  • 公車、火車等交通暫離居住地很近。
  • 住家附近有對生活中有幫助的設施:市場、郵局、銀行、診所、健康中心。


住房滿意度

  • 房子是否可以支持居住者所有的日常活動
  • 房子是否容易維護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5個人當中就會有1個人是超過65歲的。現在對於高齡者的建築環境較多聚焦在無障礙空間,但在建築環境於心理健康影響上的關注度相對較少。



我們所創造的環境,在未來會不會是造成孤獨感的幫兇呢?






時時慕家設計|

桃園室內設計公司,我們關注室內環境對身體與心理健康的影響,希望從科學的角度與美學設計結合,為人們帶來幸福的生活空間。



北歐風格-2房2廳1衛住宅案例

北歐風格-2房2廳1衛住宅案例


更多作品案例|

https://tokidokiinteriors.com/works/

為什麼說設計師都在設計人?因為他們真的透過空間在設計你的感受!空間不只會改變人的感受,也可以改變人的行為。甚至可以控制人的情緒、大腦判斷跟生物反應。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科學家已經研究這類議題好多年了!這個專題主要在探索環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讓我們一起了解空間如何影響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這個問好似乎很不常見,但希望未來透過一連串的分享與討論,我們能夠更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影響我們每天的行為及情緒。 在進行室內裝修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與設計師討論風格、功能及設備,希望打造一個能夠完美迎合我們生活習慣的家。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花更多時間關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這個問好似乎很不常見,但希望未來透過一連串的分享與討論,我們能夠更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影響我們每天的行為及情緒。 在進行室內裝修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與設計師討論風格、功能及設備,希望打造一個能夠完美迎合我們生活習慣的家。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花更多時間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宣告「孤獨是一項迫切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影響的不光是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也有危害。 孤獨的外在因素包括搬家、換工作、轉學或失去親人等,而內在因素則較為複雜,例如社交恐懼與焦慮、嚴重自卑感,擔心他人對自己持批判態度;還有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等。 你了解自己的孤獨程度嗎?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宣告「孤獨是一項迫切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影響的不光是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也有危害。 孤獨的外在因素包括搬家、換工作、轉學或失去親人等,而內在因素則較為複雜,例如社交恐懼與焦慮、嚴重自卑感,擔心他人對自己持批判態度;還有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等。 你了解自己的孤獨程度嗎?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