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並不溫柔》:學生運動、勇敢去愛、與結構反抗,關於我沒有選擇的那頁青春(有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青春並不溫柔》劇照|圖源

劇情簡介

故事背景設定在解嚴後的台灣,女主角季微(李玲葦 飾)是一名美術系的學生,坦率且不輕易服膺既有教條,恰逢美術系學生會反抗教育內容及給分標準傳統僵化的校方,逐漸融入這群集結捍衛權益的學生團體,並發展了屬於自己的「社會化」,包括與魏青(葉曉霏 飾)的親密關係。

學生站起來:時代性的共鳴與紀錄

看完電影和朋友討論的第一件事,是關於極其靠近生命經驗的共鳴感。2013年來到台北唸大學,不久便恰逢太陽花運動,身邊友人多是時時關心事態發展,也不乏請假實際前往第一線現場參與的同學。雖然我個人沒有積極投身當時的社運活動內,但透過朋友們的參與經驗分享交流,以及盡量做到關注和連署等能力所及範圍內的支持,總之關於這個故事背景設定是很讓我共鳴的,包括社運團體內幾種主要的立場擁戴者,以及基於不同理念的立場衝突,都真實到像是一個世代性學生運動的紀錄。

但這個「世代性」也是曖昧的。劇中所要反抗的威嚴教育與僵化意識形態,無論是故事背景設定的解嚴後,或是我最親身經歷的2014,在如今的2023年看這樣的故事,都讓人忍不住不寒而慄的是,並沒有在「回顧歷史」的感覺,就好像隨時可能在明天的新聞看到這樣的反抗,或是從朋友的口中聽見這樣的不公,時時刻刻都正在上演。

結構只會變形不會消失,自由反抗不會停止

劇情的走向,季微從個人的反抗,接觸且加入了關懷更廣的學生運動,並開展了與「性/別」既存結構拉扯的反抗(當然就觀影直覺而言,魏青在這部分的拉扯與反抗可能更顯而易見)。如同劇中台詞自述,這是一段個人的「社會化」過程。我們都在每個選擇、和每個人的關係中,不斷學習著高大上或具體而微的種種,一點一點變成一個,未必更好,但或有不同的自己。

結構的問題從家庭、教育、性別認同、政治等等無所不在也無孔不入。它可以體現在學生與校方、學生團體與政客、子女與親屬、或是身邊同學朋友「無心」甚至「真心」的幾句話(從「你喜歡怎麼樣的『男生』」到「我覺得女生可以...但我不行」),像是鬼魂縈繞一般,提議了一個「正常」的樣子希望大多數人效仿,壓抑個人自由,為了社會運作或策略目標,相忍為大局。

有趣的是,情節中「結構的惡」大多是絕對的,例如拒絕溝通的系主任和父親,或是政客與異性戀霸權。對我而言這展現了既真實又不真實的微妙狀態。我初看完電影其實認為,劇中結構的惡是刻意透過「錯到滑稽」的方式來凸顯,塑造一個容易帶入的仇恨對象,但其實真實世界並不會如此二元對立。然而睡了一覺重新思索整部片的結構,突然多了一份新的心得是,這反而更準確地反映了某種個人經驗的真實。

當這不是一部電影,我們不是以全知者的角度看劇情發展,站在任何一個角色的立場,都將擁著各異的、自己的觀點、經驗、與著重點。這時候我們眼中的權威,或許就是這樣絕對的、純粹的,不講道理的惡。

從角色的視角出發,也比如電影後段,學生反抗團體內愈發失控,季微同步地正轉向追求愛情的答案;反抗運動輕巧落幕,女主角間的愛情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成為全片作收的畫面。

對我而言這算是有點反主流敘事邏輯的操作,乍看有點衝突,怎麼好像圈畫了一個抗爭活動,卻沒有積極投入到看到最後結果、和夥伴們齊聲歡慶。但這或許才是更真實的。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原因聚集,卻不一定方方面面都能百分百契合,而這些原因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流動轉變。或許這樣在敘事結構上放空了「大」、擁抱了「小」小的個人情慾,是導演的一種反抗,也其實反而更貼近平凡如你我的人們,實際上會採取的行動模式。

依著這樣的詮釋,也合理了劇情中對於「藝術教育的評分標準」或「本土化運動連動的藝術界/學界變革」等,其實很有機會多加發展或深化討論的面向,選擇不過度追加著墨。

「只有一次」的青春,選擇過後的平行宇宙

「青春」是很浪漫的題材。青澀與反抗的面貌,就有好多好多吸引人的詮釋可能。

正因為這個故事的「青春」,貼近著身邊友人跟我分享過的生命經驗,更讓我有感於,當初如果選擇一同到現場參與社會運動,或是某一次的勇敢說愛,會不會故事劇情的某一段,也會在「我的青春」中上演。

沒有伴隨太多後悔,但也叫人感嘆,關於只能活一次、只能帶著曾經的選擇,繼續走下去的,生命規則。

91會員
211內容數
聊聊音樂、ACG、文化、ESG、閱讀,還有無法歸類的靈光乍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渡狼/DL 的其他內容
永續風潮下,「砍樹」變成形象極差的行為。即使是合法的、最初圈地培育就是為商業用的人工林場亦然。連帶著,對於林木的需求越發仰賴進口,導致我國林業相關人才及技術面臨流失的危機,包括在山坡地種植、除草、砍伐、運送等,以及林場經營管理。親臨現場看到長得粗壯的林木和陡斜的山坡,更真切同感於這些林業技術的專業。
台灣企業發展永續時經常會先資蒐國際同業有什麼相關作為,其中物流業的借鏡相對微妙。畢竟放眼世界,台灣的交通環境算是相當有特色,將機車文化、地狹人稠等特性,以及在地的人文及氣候等條件納入考量,物流業的永續策略常常不是抄抄國際同業就可以的。也因此,物流業的永續實踐更可以看出一些因地適宜的策略。
研究者應該要依據研究題目與「當下的自己」作為考量,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當然研究方法可以不只用一種,所以都試試看也沒什麼不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個性、專長、人脈,都可能影響到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的適合度和效果。 這篇主要分享文本分析、論述分析、訪談、參與式觀察四種質性研究方法。
先看作者、標題、摘要和結論,應該是很多人的做法。同意但,建議也同步看看文獻回顧和各章節大小標。第二,可以使用書目軟體如Endnote記錄,或至少,要把有用到、會用到、可能會用到的文獻,好好收在一個資料夾中,註明在第幾頁、哪一段,有可能會引用或參照到的資訊。此外,務必也記錄資料搜尋的路徑和方式。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最近在整理舊資料,忽然看到碩班時修「婦女與性別研究導論」時,和小組夥伴們一起製作的小書「Sex is Life」。當時製作的初衷是,希望「性」和「討論性」這件事,不再是隱晦的、私密的、污穢的,讓更多資訊透明、讓更多需求被看見和正視。結合「性」與「雜誌」元素,我們嘗試讓「性」的討論正常化。
永續風潮下,「砍樹」變成形象極差的行為。即使是合法的、最初圈地培育就是為商業用的人工林場亦然。連帶著,對於林木的需求越發仰賴進口,導致我國林業相關人才及技術面臨流失的危機,包括在山坡地種植、除草、砍伐、運送等,以及林場經營管理。親臨現場看到長得粗壯的林木和陡斜的山坡,更真切同感於這些林業技術的專業。
台灣企業發展永續時經常會先資蒐國際同業有什麼相關作為,其中物流業的借鏡相對微妙。畢竟放眼世界,台灣的交通環境算是相當有特色,將機車文化、地狹人稠等特性,以及在地的人文及氣候等條件納入考量,物流業的永續策略常常不是抄抄國際同業就可以的。也因此,物流業的永續實踐更可以看出一些因地適宜的策略。
研究者應該要依據研究題目與「當下的自己」作為考量,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當然研究方法可以不只用一種,所以都試試看也沒什麼不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個性、專長、人脈,都可能影響到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的適合度和效果。 這篇主要分享文本分析、論述分析、訪談、參與式觀察四種質性研究方法。
先看作者、標題、摘要和結論,應該是很多人的做法。同意但,建議也同步看看文獻回顧和各章節大小標。第二,可以使用書目軟體如Endnote記錄,或至少,要把有用到、會用到、可能會用到的文獻,好好收在一個資料夾中,註明在第幾頁、哪一段,有可能會引用或參照到的資訊。此外,務必也記錄資料搜尋的路徑和方式。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最近在整理舊資料,忽然看到碩班時修「婦女與性別研究導論」時,和小組夥伴們一起製作的小書「Sex is Life」。當時製作的初衷是,希望「性」和「討論性」這件事,不再是隱晦的、私密的、污穢的,讓更多資訊透明、讓更多需求被看見和正視。結合「性」與「雜誌」元素,我們嘗試讓「性」的討論正常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女兒的女兒》以小女兒范祖兒的逝去展開整個故事。女兒的逝去,胚胎的誕生。迎生面死之際,是天地未開的混沌期間,如濃霧鋪滿雙眼,當悲傷的暴風襲來,被宣判獲得胚胎監護權的金艾霞,直直落入渾沌。這樣一個胚胎究竟代表什麼?它尚未著床也還沒發展,沒有意識與靈魂的此刻,它是生命也不是生命,它究竟是什麼?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故事先從婁燁2009年的《春風沉醉的夜晚》講起,當時他因為《頣和園》被中國當局禁拍5年,後來照樣在南京偷拍了這部,雖然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但依然過不了審批,無法公映。一部電影最終無法進入戲院放映,,也像未完成一樣......
2024金馬影展:首週觀影隨筆心得紀錄 收錄《少年西蒙的煩惱》、《憐憫的種類》、《隔壁的房間》
這篇文章讓大家也可以知道我會寫的哪些電影的心得。雖然很喜歡看電影,但是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參加影展!其實參加影展並沒有什麼資格限制,只要到網站上註冊 申請成為金馬會員,並於預購或正式售票時間去購買就可以了!這次除了拿到法律白話文的公關票,我另外自己購買了六張票,終於可以參加金馬影展,超興奮!
上星期五,11月8日,我們全六年級到信義威秀參加了金馬影展的電影欣賞活動!
《女兒的女兒》以小女兒范祖兒的逝去展開整個故事。女兒的逝去,胚胎的誕生。迎生面死之際,是天地未開的混沌期間,如濃霧鋪滿雙眼,當悲傷的暴風襲來,被宣判獲得胚胎監護權的金艾霞,直直落入渾沌。這樣一個胚胎究竟代表什麼?它尚未著床也還沒發展,沒有意識與靈魂的此刻,它是生命也不是生命,它究竟是什麼?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故事先從婁燁2009年的《春風沉醉的夜晚》講起,當時他因為《頣和園》被中國當局禁拍5年,後來照樣在南京偷拍了這部,雖然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但依然過不了審批,無法公映。一部電影最終無法進入戲院放映,,也像未完成一樣......
2024金馬影展:首週觀影隨筆心得紀錄 收錄《少年西蒙的煩惱》、《憐憫的種類》、《隔壁的房間》
這篇文章讓大家也可以知道我會寫的哪些電影的心得。雖然很喜歡看電影,但是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參加影展!其實參加影展並沒有什麼資格限制,只要到網站上註冊 申請成為金馬會員,並於預購或正式售票時間去購買就可以了!這次除了拿到法律白話文的公關票,我另外自己購買了六張票,終於可以參加金馬影展,超興奮!
上星期五,11月8日,我們全六年級到信義威秀參加了金馬影展的電影欣賞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整部片的色調有種迷濛、溫柔、陰鬱糅雜在一起的氛圍,恰巧與中文片名〈青春並不溫柔〉給人的直覺形成呼應;若說中文片名表述了某種情緒語感覺的狀態,英文片名〈Who'll Stop the Rain〉則成為情節的暗示。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抗爭永遠不會結束,因為抗爭不只存在於世代間,還有自己曾經建立的每個信仰。與過去的瞬間抗爭,才最矛盾難解。或許我們一輩子慢慢長征,都在做這件事。
Thumbnail
抗爭、校園、對於情感的探索,或許是所有青春必經的反叛掙扎吧。 在剛解嚴的校園,有一位剛入學的美術系新生梁季薇(李玲葦 飾),真誠且直率的與美術系師長的教條發生碰撞。此時,系學會發起反抗教育僵化的罷課行動,季薇在爭取創作自由的同時,遇見了系學會長王毅光(張洛偍 飾)與他的女朋友魏青(葉曉霏 飾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定在解嚴後的台灣,女主角季微(李玲葦 飾)是一名美術系的學生,坦率且不輕易服膺既有教條,恰逢美術系學生會反抗教育內容及給分標準傳統僵化的校方,逐漸融入這群集結捍衛權益的學生團體。劇中反抗的威嚴教育與僵化意識形態,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在如今的2023年看這樣的故事,並沒有在「回顧歷史」的感覺。
Thumbnail
《青春並不溫柔》取材自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抗爭事件,電影以大一新生梁季薇的角度,事後回首為期34天的罷課,她藉此思考創作自由的意義,並在運動期間誤打誤撞涉入領袖王毅光及其女友魏青的三角關係中,一個多月的日子裡,無論是對抗威權、衝撞體制的經驗,抑或初嚐戀愛的甜蜜與苦澀,於她而言,都是一場「轉大人」
Thumbnail
關於《青春養成記》 青春其實很複雜 青春 v.s 家庭 《青春養成記》的主軸圍繞著家庭、同儕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電影中以華人家庭為背景,因此許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禮教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例如:百善孝為先、三從四德,這些禮教確實是種美德,然而就如電影一開頭所說的: 紅熊貓的一體兩面 擁抱內在小孩 後記
Thumbnail
新的學期開始了,P是資優班的學生。 秋分之後,暑氣天地蕭瑟,只剩秋老虎的尾巴慵懶地摩娑著,讓人心頭發躁,定睛要尋,卻悄悄隱沒在暮色之中。 也許從那時候開始,P糾纏的思緒,在每次無法妥協的困境後,一絲一絲密密地織成防線。 他用冷漠與淡然,抵抗父母熱切的期望。這一吋吋的抵抗,後來成了綑縛自己的繭。
Thumbnail
14歲是什麼樣的概念?是我現在的年紀折對半,是從國小畢業正在蛻去稚氣、是離邁入成年的十八歲稍遠——是卡在中間混沌不清的狀態。 彼時的記憶遙遠地像是上輩子,卻銘印著那些尷尬無措的痕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整部片的色調有種迷濛、溫柔、陰鬱糅雜在一起的氛圍,恰巧與中文片名〈青春並不溫柔〉給人的直覺形成呼應;若說中文片名表述了某種情緒語感覺的狀態,英文片名〈Who'll Stop the Rain〉則成為情節的暗示。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抗爭永遠不會結束,因為抗爭不只存在於世代間,還有自己曾經建立的每個信仰。與過去的瞬間抗爭,才最矛盾難解。或許我們一輩子慢慢長征,都在做這件事。
Thumbnail
抗爭、校園、對於情感的探索,或許是所有青春必經的反叛掙扎吧。 在剛解嚴的校園,有一位剛入學的美術系新生梁季薇(李玲葦 飾),真誠且直率的與美術系師長的教條發生碰撞。此時,系學會發起反抗教育僵化的罷課行動,季薇在爭取創作自由的同時,遇見了系學會長王毅光(張洛偍 飾)與他的女朋友魏青(葉曉霏 飾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定在解嚴後的台灣,女主角季微(李玲葦 飾)是一名美術系的學生,坦率且不輕易服膺既有教條,恰逢美術系學生會反抗教育內容及給分標準傳統僵化的校方,逐漸融入這群集結捍衛權益的學生團體。劇中反抗的威嚴教育與僵化意識形態,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在如今的2023年看這樣的故事,並沒有在「回顧歷史」的感覺。
Thumbnail
《青春並不溫柔》取材自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抗爭事件,電影以大一新生梁季薇的角度,事後回首為期34天的罷課,她藉此思考創作自由的意義,並在運動期間誤打誤撞涉入領袖王毅光及其女友魏青的三角關係中,一個多月的日子裡,無論是對抗威權、衝撞體制的經驗,抑或初嚐戀愛的甜蜜與苦澀,於她而言,都是一場「轉大人」
Thumbnail
關於《青春養成記》 青春其實很複雜 青春 v.s 家庭 《青春養成記》的主軸圍繞著家庭、同儕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電影中以華人家庭為背景,因此許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禮教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例如:百善孝為先、三從四德,這些禮教確實是種美德,然而就如電影一開頭所說的: 紅熊貓的一體兩面 擁抱內在小孩 後記
Thumbnail
新的學期開始了,P是資優班的學生。 秋分之後,暑氣天地蕭瑟,只剩秋老虎的尾巴慵懶地摩娑著,讓人心頭發躁,定睛要尋,卻悄悄隱沒在暮色之中。 也許從那時候開始,P糾纏的思緒,在每次無法妥協的困境後,一絲一絲密密地織成防線。 他用冷漠與淡然,抵抗父母熱切的期望。這一吋吋的抵抗,後來成了綑縛自己的繭。
Thumbnail
14歲是什麼樣的概念?是我現在的年紀折對半,是從國小畢業正在蛻去稚氣、是離邁入成年的十八歲稍遠——是卡在中間混沌不清的狀態。 彼時的記憶遙遠地像是上輩子,卻銘印著那些尷尬無措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