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是要讀者懷疑自己、勇於認錯。

我從這本書裡,找到了一種謙卑、臣服的力量。

圖片來源:辰心(用Hyread電子閱讀器閱讀《我可能錯了》)

圖片來源:辰心(用Hyread電子閱讀器閱讀《我可能錯了》)

以下內容會提及部份書籍內容,請斟酌觀看


來自瑞典的比約恩原事業有成,卻在巔峰之際,順從直覺出家,到了泰國做僧人,得到了納提科這個法號;中間也曾在不同國家體驗不一樣的僧人生活。而經歷了17年僧人生活,又順從直覺還俗回到家鄉瑞典,經歷了不適應帶來的憂鬱,以及為身體病痛所苦。然而,這樣的日子裡,並不全是被苦痛所佔據的,在書裡,我們見到了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智慧。


「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作者在泰國森林修行派作僧人時,某一次的例行講座裡,來自英國的比丘阿姜·賈亞薩羅所說。

在以「屏除任何與魔法、神秘主義有關的事物」作為理念之一的泰國森林修行派面前,阿姜·賈亞薩羅表示要傳授一句有魔法的箴言。此話一出讓在場所有比丘、比丘尼們大吃一驚。

「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箴言三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我閱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還沒有什麼特別感受,就像我原本就看過這本書的簡介,知道會出現這句話,知道這句話似乎會帶來什麼效果。

就當我這麼想著想著,突然,我感到自己被這句話安撫到了。

生活中與身邊的人相處過程,有時總是充滿著憤怒;探究心理,大家似乎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大家都不想輸,我也是。

我不想輸、我不能輸,因為我是對的!

越這麼想,越不可能放下,燃燒的火也會越來越旺。

那麼如果,我是錯的呢?

有沒有可能,我是錯的呢?如果我錯了,那事情應該怎麼發展呢?

「寬恕」兩個字浮現在腦裡。

是呀,我可能錯了,世界上太多事情沒有一定的答案;就算有,也不一定永恆;就算永恆,那也沒什麼好辯駁的。

好像聽到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即使是「輸了」也沒有關係,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原以為會讓人懷疑自己的書名,在這時、這之後,安撫了我的心。

我感覺就像是有一雙溫暖又偉大的雙手,撫摸著我燃燒的心臟,讓其慢慢冷卻,回到她原本該有的溫度。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我可能錯了》第20章 別忘記為奇蹟留下空間

比約恩長期追隨一名叫阿迪亞香提的美國導師,她曾說過:「你們知道嗎?如果你不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如果你能全神貫注(而且心只在當下)、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被拉走,就會發現一項基本原則。也就是整個宇宙根據以下原則運行: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

就會知道

你需要知道的事。

嗯,聽起來,好像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但還是很多人常常忘記這件事,忘記活在當下,心裡想著還不需要擔憂煩惱的事、內心各種念頭不斷轉移自己注意力。

其實,世界上很多煩惱,大部分都不會成真。難道不是嗎?

卻有太多人太常活在過去、活在未來,就是沒有活在當下。

別忘了,如果是需要知道的,那到時,就會知道了。

回到當下吧。


責任,是有能力應對。《我可能錯了》第21章 人生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

我以前是個出去旅遊會安排詳細行程的人,詳細到每個行程我都可以準確抓出大約會花的時間。

也試過做詳細的日規劃、周規劃、月規劃、年規劃,甚至到未來幾年的規劃都有。

但是,猜猜怎麼著?我這麼詳細的規劃,無論多麼完美,幾乎不可能100%實施。

而當我發現自己難以照著規劃走時,我會產生自我懷疑:為什麼我做不到?

比約恩說:「做計畫是很棒的事,我們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規畫自己的人生。我認為,這樣做好極了。但是,做計畫與認為自己所有計畫都必須實現,是兩碼子事。」

我在往後幾年才發現追著計畫跑的自己,真是太可笑了。

計畫是輔助我的生活的,為什麼我變得活在計畫裡呢?

當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的時候,是的,那是因為我有能力應對了。

而我也不需要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看著滿滿的計畫,因無法做到完美而自責。


伊斯蘭教中有許多睿智的格言,其中有一條聖訓是這樣說的:「信賴真主,同時也別忘了栓好你的駱駝。」《我可能錯了》第28章 走進為我敞開的每扇大門

現在是個身心靈盛行的年代,在紛擾的世界裡,有著強大的信仰支持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會是非常大的力量。

然而我也見過,有些人因為信仰,而忘了生活。

生活太多苦難,會想投靠信仰,這是人之常情。

但信仰難道不是支持著自己繼續過生活的嗎?

投入信仰而放棄生活,這難道不是一種逃避嗎?

比約恩說:「信任很重要,但信任不會一直是解決方案或答案。」

這句話,相信能在信念與生活產生矛盾之時,為自己點一條出路。


「你要喝一杯嗎?」「不了,謝謝。森林修行派的僧人禁酒。」「喔,喝啦!反正又沒人知道。」堂兄勸誘著。這時阿姜·帕薩諾抬起頭看著他,沈靜又真誠地回答:「我會知道。」《我可能錯了》第34章 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

回顧自己過往的人生,好像有不少次,在我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時(可能是減肥、可能是維持習慣、可能是戒癮),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妳就吃點零食,反正沒有人監督。

妳就少做一次運動,反正沒有人知道。

妳就做妳想做的,反正沒有人看到。

我通常很難反駁這些聲音,因為邏輯上他們沒有什麼錯誤,但就總覺得自己心理怪怪的。

駑鈍的我一直說不清這股怪怪的感覺是什麼,甚至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太膽小?

在看到阿姜·帕薩諾給堂兄的回應時,我才終於明白那怪怪的感覺是什麼。

沒人監督、沒人知道、沒人看到。

但我在監督、我會知道、我會看到。

內心的譴責有時威力大於任何人的指責,難怪我難以踏出去做那些違背自己的承諾。

未來當我又聽到這些如魔鬼般誘惑的聲音時,我知道自己將不再被動搖,因為我有一個終極boss-就是我自己,我不想背叛她。



這本書,確實如眾多評論所述,是個療癒之作。

看似是一位有著神奇經歷之人的傳記,卻有著滿滿的金句,在在透漏出臣服的力量。

我在「玩」了幾次顯化法則後,發現比起因匱乏而產生追求,不如放下執著,謙卑地感受著宇宙之流會把我帶到哪裡。

當然,有時會害怕,因為這世界總有各自一套對於「好」的標準。

當自己偏離那個標準時,會茫然、不知道自己應位於何處。

但我在學習臣服的過程中,也慢慢懂得信任宇宙,一定會給予我最適合我的路。


謝謝在這樣的日子裡,出現了《我可能錯了》這本書。

圖片來源:辰心

圖片來源:辰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race-avatar-img
2023/11/03
每次講出順其自然時,其實都不是真的想順其自然;順了自然,就會身在自然內了~ ”是呀,我可能錯了,世界上太多事情沒有一定的答案;就算有,也不一定永恆;就算永恆,那也沒什麼好辯駁的。” 被這句療癒了
辰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03
Grace 太好了!「每次講出順其自然時,其實都不是真的想順其自然;順了自然,就會身在自然內了~」說得好!似乎就是這樣呢~
辰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03
太好了!「每次講出順其自然時,其實都不是真的想順其自然;順了自然,就會身在自然內了~」說得好!似乎就是這樣呢~
avatar-img
辰心家
77會員
114內容數
紀錄日常、分享日常,也學習著如何享受無聊的日常;偶爾會有一些心得、有一些創作。我喜愛閱讀文字、也喜歡用文字表達。如果能剛好遇到跟我志同道合的人,那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
辰心家的其他內容
2023/12/08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2023/12/08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2023/11/24
我一直以來幾乎不太看理財類的書籍,不是我不喜歡這類書,而是我一直對理財本身沒什麼興趣,自然而然就不太會接觸理財類書籍;雖然偶爾會想嚐試閱讀,但似乎是內心逃避著「理財」這件事,因此從來沒真正接觸這類書籍。 直到最近出現了一本書-《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台灣由先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似乎最近
Thumbnail
2023/11/24
我一直以來幾乎不太看理財類的書籍,不是我不喜歡這類書,而是我一直對理財本身沒什麼興趣,自然而然就不太會接觸理財類書籍;雖然偶爾會想嚐試閱讀,但似乎是內心逃避著「理財」這件事,因此從來沒真正接觸這類書籍。 直到最近出現了一本書-《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台灣由先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似乎最近
Thumbnail
2023/11/02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Thumbnail
2023/11/02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是一位在日本朋友的臉書大力推薦!如果也想聽分享,可以聽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買了後,看完手邊書,之後在清單中找出這本書。 作者在成為森林僧人之前是一位經濟學家,在企業服務。,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要他不要這樣繼續下去了,成為了僧人後17年,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要他還俗! 也許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是一位在日本朋友的臉書大力推薦!如果也想聽分享,可以聽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買了後,看完手邊書,之後在清單中找出這本書。 作者在成為森林僧人之前是一位經濟學家,在企業服務。,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要他不要這樣繼續下去了,成為了僧人後17年,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要他還俗! 也許
Thumbnail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
Thumbnail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
Thumbnail
原本在工作上有聲有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之際,決定向公司請辭,並且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 本書《我可能錯了》即是比約恩親筆寫下的經歷,從決定出家的心路歷程,到修行中的點點滴滴,也記錄了在他決定「還俗」後,在返鄉後憂鬱籠罩他的身心靈,還發現
Thumbnail
原本在工作上有聲有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之際,決定向公司請辭,並且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 本書《我可能錯了》即是比約恩親筆寫下的經歷,從決定出家的心路歷程,到修行中的點點滴滴,也記錄了在他決定「還俗」後,在返鄉後憂鬱籠罩他的身心靈,還發現
Thumbnail
感謝能與這本撫慰心靈的書籍相遇,能在地球的這端,認識地球彼端的比約恩,這樣一個既出世又入世、高貴的靈魂,讓我明白何謂「通往自由之鑰」,隨時提醒自己「這也會過去」。 全書內容非刻意的營造出一股寧靜的氛圍,你的內心卻會很自然的沉定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個情境、咀嚼每一句既靈性又人性的話語。
Thumbnail
感謝能與這本撫慰心靈的書籍相遇,能在地球的這端,認識地球彼端的比約恩,這樣一個既出世又入世、高貴的靈魂,讓我明白何謂「通往自由之鑰」,隨時提醒自己「這也會過去」。 全書內容非刻意的營造出一股寧靜的氛圍,你的內心卻會很自然的沉定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個情境、咀嚼每一句既靈性又人性的話語。
Thumbnail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Thumbnail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在瑞典,每 30 個人就有 1 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是瑞典人的床頭書!達賴喇嘛看完也十分推薦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幫助大家遠離焦慮!
Thumbnail
在瑞典,每 30 個人就有 1 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是瑞典人的床頭書!達賴喇嘛看完也十分推薦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幫助大家遠離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