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棒球--一個甚麼樣的國家,居然用職棒國手修馬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寫于2017.11.18

台灣棒球冠全球,背後血淚無人聞;

少年練球荒學業,成就大人虛榮心。

關於棒球與讀書,我有話要說

今天看到陳金鋒在天下雜誌上的「關於棒球與讀書,我有話要說」一文令我非常感慨與難過!

每隔一段時間,住在台灣島上的我們都會被棒球運動的狀況感染情緒,每當棒球表現不錯時都一再的強化棒球帶來的光環與榮耀。可是多年來,陳金鋒可能是第一個將這些光環與榮耀背後付出的代價以第一人稱的親身經歷說出來讓大家知道,雖然之前也有很多教授或專家批評過台灣的棒球運動,但是都比不上親身經歷的陳金鋒說得擲地有聲。

權力遊戲的棋子

我必須很不客氣地說,台灣的大人把棒球運動作為一種爭權奪利的工具,而小朋友就變成這場權力遊戲的棋子,小朋友的未來根本不是這些大人關心的,這些大人只關心少棒能不能拿到世界冠軍,青少棒可不可以,青棒可不可以,成棒可不可以。沒有人在問當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每天都在練習棒球,練習了九年之後,哪一天不能再打棒球之後,他能做甚麼?這似乎不是重要的事情,因為從來沒有人問,可是難道這不是重要的事情嗎?當一個孩子被國家與大人利用完了之後,國家與大人就不再理他了,這件事情是正常的嗎?這件事情應該嗎?我是一個旁人,我看到這樣的狀況我都感到憤怒了,更何況當事人,可是為什麼大家都默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真的是欺負這些小朋友與家長不懂嗎?


不打棒球都去哪裡了呢

偏鄉地區這樣的狀況更普遍,也更無奈,常常有小孩說因為他要練棒球,不能參加課業輔導,我就不懂,一個孩子到了國小高年級或國中大字不認識幾個,基本能力很差,但是卻每天花超過五六個小時以上練棒球,到底這些小朋友是學生還是職業棒球員,如果是職業棒球員就應該給他們職業棒球員的薪水與待遇,好好長期栽培,國家有責任照顧他們一輩子,幫他們長大之後有大學念,畢業之後有國家分配的工作可以做一輩子,這樣才對吧!因為這些小孩為了成就國家與大人的虛榮心犧牲了人生最重要的學習時間,每天只在練習棒球,除了棒球之外沒有別的專長與技能,不能打棒球之後能做甚麼工作呢?這些人很多都曾經是代表中華民國台灣出國比賽的「國手」,而這些國手長大之後不打棒球都去哪裡了呢?

居然用職棒國手修馬路

幾年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記者採訪曾經是國手的職棒選手,有多位職棒選手因為職棒簽賭案被取消職棒選手資格,而這些國手後來有多人到「養工處」工作,養工處?您沒看錯,就是養工處,當記者採訪這些國手的時候,國手還感謝國家讓他們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我看到這裡我的火就上來了,這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國家,居然用職棒國手修馬路,更扯的是職棒國手還要卑微地感謝國家,到底要感謝什麼?感謝國家與大人讓他們為了打棒球目不識丁?感謝國家與大人讓他們為了打棒球沒有任何專長與技能可以找到工作?感謝國家與大人讓他們為了打棒球收入有限,最後只能鋌而走險打假球賺更多錢可以養家與養老?

如果今天陳金鋒現身說法都無法讓大家真正認識到我們國家與大人的惡劣行徑,那就再也沒有甚麼希望了!

#教育脫貧

#課業輔導

#社會工作

#社工督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文炎的沙龍
76會員
228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吳文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障礙兒童的行為背後,是源於對關係破裂的深切恐懼,而非單純的無理取鬧。文中以小傑的例子,說明錯誤的懲罰方式如何加劇孩子的恐懼,並提出以安撫、同理和支持取代懲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建議。
Thumbnail
2025/05/02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障礙兒童的行為背後,是源於對關係破裂的深切恐懼,而非單純的無理取鬧。文中以小傑的例子,說明錯誤的懲罰方式如何加劇孩子的恐懼,並提出以安撫、同理和支持取代懲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建議。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小一學童小傑在課後照顧班寫作業時情緒崩潰,拍桌、哭泣,表現出情緒失控的行為。文章探討了孩子情緒崩潰背後的原因,以及老師如何透過溫柔的回應和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文中強調理解和陪伴的重要性,指出孩子的情緒崩潰實則是一種求救訊號,需要大人們的耐心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小一學童小傑在課後照顧班寫作業時情緒崩潰,拍桌、哭泣,表現出情緒失控的行為。文章探討了孩子情緒崩潰背後的原因,以及老師如何透過溫柔的回應和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文中強調理解和陪伴的重要性,指出孩子的情緒崩潰實則是一種求救訊號,需要大人們的耐心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4/25
本篇文章以小語的故事,探討注意力不足的議題。小語在課堂上無法專注,容易被周遭環境干擾,老師起初誤以為他搗亂,後來才發現他的困難來自於無法過濾感官資訊。透過老師的引導和藥物輔助,小語逐步學習控制注意力,最終體會到專注的另一種樣貌。文章呼籲重視孩子努力,避免輕易貼標籤,鼓勵家長和老師給予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2025/04/25
本篇文章以小語的故事,探討注意力不足的議題。小語在課堂上無法專注,容易被周遭環境干擾,老師起初誤以為他搗亂,後來才發現他的困難來自於無法過濾感官資訊。透過老師的引導和藥物輔助,小語逐步學習控制注意力,最終體會到專注的另一種樣貌。文章呼籲重視孩子努力,避免輕易貼標籤,鼓勵家長和老師給予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幾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和地區裏,要數台灣人最瘋棒球,不僅瘋棒球,還稱呼它為「國球」。為什麼棒球對台灣人這麼重要?如果嘗試着梳理棒球在台灣的歷史,可以發現棒球不僅反映了台灣的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在國際社會命途多舛的台灣人,始終用打棒球向世界宣告:我們仍然存在! 日治:隨着殖民者來台灣的運動
Thumbnail
在幾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和地區裏,要數台灣人最瘋棒球,不僅瘋棒球,還稱呼它為「國球」。為什麼棒球對台灣人這麼重要?如果嘗試着梳理棒球在台灣的歷史,可以發現棒球不僅反映了台灣的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在國際社會命途多舛的台灣人,始終用打棒球向世界宣告:我們仍然存在! 日治:隨着殖民者來台灣的運動
Thumbnail
台灣棒球冠全球,背後血淚無人聞; 少年練球荒學業,成就大人虛榮心。
Thumbnail
台灣棒球冠全球,背後血淚無人聞; 少年練球荒學業,成就大人虛榮心。
Thumbnail
1969年,臺中金龍少棒隊代表我國奪下世界少棒冠軍,隨之從這一年起華興中學正式成立青少棒隊,開始與在棒球界嶄露光芒連結,不僅締造「北華興、南美和」與「北華興、南美和、東榮工」的美譽,更多次披上戰袍遠征美國,勇奪世界青少棒、青棒冠軍,締造臺灣棒球傳奇。
Thumbnail
1969年,臺中金龍少棒隊代表我國奪下世界少棒冠軍,隨之從這一年起華興中學正式成立青少棒隊,開始與在棒球界嶄露光芒連結,不僅締造「北華興、南美和」與「北華興、南美和、東榮工」的美譽,更多次披上戰袍遠征美國,勇奪世界青少棒、青棒冠軍,締造臺灣棒球傳奇。
Thumbnail
味全與樂天的球迷,會在賽中一起唱著炸裂陳子豪,也沒有人嘲笑富邦的墊底成績,大家團結的跳統一尚勇,兄弟球迷也不再討厭陳禹勳。
Thumbnail
味全與樂天的球迷,會在賽中一起唱著炸裂陳子豪,也沒有人嘲笑富邦的墊底成績,大家團結的跳統一尚勇,兄弟球迷也不再討厭陳禹勳。
Thumbnail
你會看到台獨份子說中華隊加油,你會看到民進黨支持者揮舞國旗,你也會看到國民黨支持者喊出Team Taiwan,不論你是什麼政治立場,或者你平常擁有什麼興趣,國際賽開打時,就是會一起看棒球。
Thumbnail
你會看到台獨份子說中華隊加油,你會看到民進黨支持者揮舞國旗,你也會看到國民黨支持者喊出Team Taiwan,不論你是什麼政治立場,或者你平常擁有什麼興趣,國際賽開打時,就是會一起看棒球。
Thumbnail
以往大家都罵台灣的教練團保守,不給年輕人機會只給老將,好不容易有個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教練,怎就因結果論批評人家?
Thumbnail
以往大家都罵台灣的教練團保守,不給年輕人機會只給老將,好不容易有個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教練,怎就因結果論批評人家?
Thumbnail
台灣漫畫家張季雅漫畫《帶我去球場》,是以台灣六座見證歷史的棒球場為主題,配合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球迷故事構成。職棒主播為何不再播報球賽、男孩長大後逐漸忘記看球賽的悸動、因為球賽而翹課是青春還是逃避現實、過去最後一場球賽的遺憾,導致對某位選手念念不忘,由六個球迷構成的棒球故事,獻給台灣棒球的短短細語。
Thumbnail
台灣漫畫家張季雅漫畫《帶我去球場》,是以台灣六座見證歷史的棒球場為主題,配合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球迷故事構成。職棒主播為何不再播報球賽、男孩長大後逐漸忘記看球賽的悸動、因為球賽而翹課是青春還是逃避現實、過去最後一場球賽的遺憾,導致對某位選手念念不忘,由六個球迷構成的棒球故事,獻給台灣棒球的短短細語。
Thumbnail
【無法被球棒擊退的陰影】藉由藏品,看到在當時的少棒激情之下,還是有願意正視問題,敢於提出質疑的人存在。
Thumbnail
【無法被球棒擊退的陰影】藉由藏品,看到在當時的少棒激情之下,還是有願意正視問題,敢於提出質疑的人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