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拍桌-你知道我不要寫了啦!背後的訊號嗎?
即時精選

479拍桌-你知道我不要寫了啦!背後的訊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5.04.24

情緒風暴的起點:一張作業的重量

在某個平凡的下午,小一的小傑到了特殊需求課後照顧班的教室寫作業。這次的國語作業是訂正圈詞。他剛開始寫得還算順利,但當翻到導師要他補寫的那一頁時,他的眉頭皺了起來。「要寫這麼多喔?」他嘟囔著,語氣中混雜著不耐與恐懼。緊接著,他拍了一下桌子,聲音震得旁邊的同學都停下了筆。他把本子推到地上,大聲喊著:「我不要寫了啦!」眼淚一瞬間從眼角滾落,情緒如洶湧的浪潮般傾瀉而出。

微小事件下的崩潰

對小傑來說,每一次的崩潰背後都有觸發點。有時是筆劃太多的字,有時是功課太多、太難,或是他發現同學完成得比他快。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壓垮他的內心,讓他用拍桌、哭泣、敲頭等激烈的方式表達無力與求助。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有時候,是因為字的筆劃太多;有時候,是因為功課太難、太多,或是同學完成得比他快。每一個「小事」,都可能成為他情緒崩潰的導火線。而他經常的應對方式,是拍桌、哭泣、甚至敲自己的頭。

教師的溫柔回應

但那天不同,小淑老師沒有責備,只是輕聲說:「沒關係,我們先休息一下好不好?你想先玩個象棋再寫嗎?」短短的提問,讓小傑重新找回了情緒的平衡。他玩完象棋後,主動撿起本子,一筆一畫完成了作業。對外人而言,這樣的行為也許像是耍賴、不配合,但實際上,對情緒障礙的孩子來說,那是一場來自內在的失控。他們對失敗的預期格外強烈,而一旦面對壓力與不確定性時,便難以用理性的方式處理,只能用情緒「喊救命」。

raw-image


練習「不打自己」的替代方式

在小淑老師的陪伴下,小傑開始嘗試用其他方式來取代激烈的反應。容恩老師(特教老師)設計了「不打自己」的加分卡,引導他使用深呼吸、說話、或當「小老師」的方式來調節情緒。有一次,他成功地在沒有自傷的情況下完成功課,甚至主動向老師討抱抱。處理情緒最關鍵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提供一條「可以回來的路」。當我們問他:「要不要先休息五分鐘?」「我們一起選一個你最有把握的字先訂正?」這些看似簡單的提問,實則是告訴孩子:「你可以做得到,我相信你。」

穩定的情緒,來自「可依靠的大人」

孩子不是不想表達,而是沒有足夠的語言與經驗來表達:「我怕我寫不好」、「我怕你不喜歡我了」。情緒障礙的孩子不需要特權,只需要被理解。當老師、家長與整個環境願意一起幫他找方法,而非責怪他,那麼孩子就會真的開始改變。老師的陪伴、家長的傾聽,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支點。他們的成長不在於「從此不再爆炸」,而在於「學會在爆炸前抓住出口」,逐步學會自我調節、建立自信,並在每一次成功中累積更多內在力量。

每一次崩潰,其實都是一種求救

那隻用力拍桌的小手,可能只是想尋找可以依靠的大手;那句「我不想寫了啦!」其實是在說:「我怕我做不好,你還會喜歡我嗎?」當我們願意放下標籤與急躁,就能聽見這些潛藏在情緒底層的聲音。理解,是改變的起點。當情緒來襲,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避風港,一次又一次,用信任與陪伴,引導他們從崩潰走向平靜,從混亂走向成長。

所以,你知道我不要寫了啦!背後的訊號了嗎?

avatar-img
吳文炎的沙龍
72會員
202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文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以小語的故事,探討注意力不足的議題。小語在課堂上無法專注,容易被周遭環境干擾,老師起初誤以為他搗亂,後來才發現他的困難來自於無法過濾感官資訊。透過老師的引導和藥物輔助,小語逐步學習控制注意力,最終體會到專注的另一種樣貌。文章呼籲重視孩子努力,避免輕易貼標籤,鼓勵家長和老師給予更多支持和理解。
小傑的故事突顯了現代學童在學業壓力下的真實困境。文章描述小傑因情緒障礙,在面對作業時產生巨大壓力,並非單純抗拒學習,而是對失敗、不被喜歡的恐懼。文章呼籲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情緒需求,給予更多陪伴與理解,而非僅著重成績和速度。
2025.03.25 屬於小傳的一天 今天,是小傳的第一次個別化支持計畫討論會,這樣的一天,對我們來說,也許只是學期中的一項任務,但對小傳來說,卻是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節點。那是一個真正屬於他的時刻—我們圍繞著他的需求與成長,一起傾聽、一起思考,如何在他面前鋪一條更穩定的學習之路。 有幸被看見的
本篇文章以小語的故事,探討注意力不足的議題。小語在課堂上無法專注,容易被周遭環境干擾,老師起初誤以為他搗亂,後來才發現他的困難來自於無法過濾感官資訊。透過老師的引導和藥物輔助,小語逐步學習控制注意力,最終體會到專注的另一種樣貌。文章呼籲重視孩子努力,避免輕易貼標籤,鼓勵家長和老師給予更多支持和理解。
小傑的故事突顯了現代學童在學業壓力下的真實困境。文章描述小傑因情緒障礙,在面對作業時產生巨大壓力,並非單純抗拒學習,而是對失敗、不被喜歡的恐懼。文章呼籲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情緒需求,給予更多陪伴與理解,而非僅著重成績和速度。
2025.03.25 屬於小傳的一天 今天,是小傳的第一次個別化支持計畫討論會,這樣的一天,對我們來說,也許只是學期中的一項任務,但對小傳來說,卻是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節點。那是一個真正屬於他的時刻—我們圍繞著他的需求與成長,一起傾聽、一起思考,如何在他面前鋪一條更穩定的學習之路。 有幸被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