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害怕的話語
有一天午休時間,小傑在教室悶悶不樂,老師靠近他時,他低聲說:「爸爸說,如果學校老師再傳Line給他,我就會被警察抓走,關起來,不能出來了。」他講得很輕,像是在說秘密,卻又像是在自我宣判。這樣的話語,讓小淑老師一時間說不出話來。這是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他沒有做壞事,只是在功課太多時會哭,字寫不好時會拍桌子,或者坐不住、搗亂、躲起來。但在他的世界裡,這些「不乖」,竟然會導致被逮捕、被關起來的懲罰。他相信大人不開心時,他就會被處罰,而且是無法回頭的那種。
情緒障礙的孩子,常常活在這樣的內傷裡:他們不是不想配合,而是活得太小心,太害怕。那不是壞脾氣,而是一場對「關係破裂」深切的恐懼。

錯誤的懲罰劇本
在情緒觀察中,小傑常出現劇烈反應,例如因為功課訂正過多而崩潰、拍桌、摔本子,甚至撞頭。大人看見這些行為,第一反應可能是:「他就是脾氣差」、「情緒控制差」、「講不聽」,但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說的話上,就會發現他其實不是在「對抗老師」,而是在「怕老師」。
他說:「怕學校老師。」
他說:「我如果寫不完,會被爸爸罵,會被警察抓走。」
他說:「老師不愛我了。」
這些語句組成了他自創的「情緒懲罰劇本」:一旦他表現不好,就會被關、被罵、被拋棄。而這種恐懼,往往不是源於當下的處罰,而是長期在家庭或社會互動中學會的。
也許是過去有人對他說過:「你再不乖,我就叫警察來抓你。」
也許是他曾經看到別人被責備後就消失了。
也許,是一種孩子無法解釋,但深刻烙印的感受:我不夠好,就會失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