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經驗帶給我的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我個人的生命經驗裡,出國交換帶給我的最大收穫是知道生活還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選擇。在國外十個月的時間裡,我在學校上文化相關的課、用步行的方式探索城市、學習當地語言、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閒談。這些事情在當下看,都不是足以撼動價值觀的大事件,然而經歷過這些像是鑰匙一般的小事之後,我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成長的環境帶給我什麼樣的特權、習慣與思考模式,我不再認為傳統觀念中的人生腳本就是理想的生活模式,而是接受了更多元的,對「好」的定義,從中找到自己更認同的觀念、更想要追求的目標。


一日,我在youtube上隨意瀏覽影片,有一位成功的創業家,同時也是一位母親,自信的對著鏡頭鼓勵觀眾說:「女性可以趁年輕時好好拚事業,要相信自己能夠開創很多可能性,不要太早生小孩,就這樣被逼著把重心轉移到家庭」」若是以前的我,我一定會點頭稱是,認為這樣的論點為了女性的自主權發聲,鼓勵人們扭轉傳統的性別角色。但,在閱讀了關於瑞典職場的性別平等制度之後,我開始去思考,「女性生小孩後,勢必沒辦法繼續在職涯有長足的發展」的預設,是因為男女的經濟條件不同,是因為勞工法規的育嬰假政策沒有積極的去矯正不平等。在「體制不會改變」的前提之下,個體當然會選擇推遲生育的時程作為因應。但,想改變這個情況可能有別的出路。這是我改變觀點的其中一個例子,


我著實對瑞典的福利制度與平等的社會氛圍感到嚮往,然而我認為,這樣的心態不能單純以「媚外」來概括描述。對我來說,當我們見到別人的優點,心想自己也想要做到/擁有,是積極正面的信念。我認為關鍵在於,必須對事情的脈絡有深刻的了解,就像人們常說的:「越在地,越國際。」先洞察自己身處的環境有什麼優勢、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在接觸到陌生的文化、事物時,才能夠形成有機的連結,並區分能夠借鏡的部分,以及目前還沒有能力達成的部分,並拆解要達成目標,可能需要哪些步驟。


例如人們總說「臺灣是個行人地獄。」臺灣的交通問題長年受人詬病,有一位作者便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在粉專寫了一系列文章,去爬梳是什麼原因造成臺灣紊亂危險的交通。他點出了城市設計者缺乏「人本思維」,並且分析國外的案例,從中萃取可以參照之處,試圖改變臺灣的交通規劃。雖然他行文的語氣頗為激烈,但我喜歡這份「雖然不滿意現狀,但仍然相信事情可以變好」的信念。我認為臺灣其實是個寶島,比其他國家方便得多,物價也並不真的過高。


但,我在閱讀吳媛媛的著作《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時受到很深的啟發:情人節時,她買了一束玫瑰花,卻被兩位年輕人攔下,向她說明歐盟玫瑰種植產業的勞工處境。她手上捧著那束血玫瑰,在情人節聽著勞工被剝削的沉重議題。讓她往後每年情人節,都會想起這件事。而我也開始思考,我們日常中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有誰付出了什麼代價?寶島之所以方便、之所以便宜,是不是也是犧牲了某些人的生活品質而換得的?有多少勤奮工作的人,被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蠶食鯨吞,沒有餘裕好好為自己下廚,坐下來品嘗一頓飯?


人生沒有辦法十全十美,社會的發展有值得欣羨的好處,也有需要承擔的代價,但如果你曾經感覺「卡住」、感覺無力改變事情,或許你需要跳脫原本身處的環境,到陌生的地方走走看看、找人說話,在挫折、鑽牛角尖之時,你會知道世界上其實存在更多選項,易地而處、改變某些固有的制度或者條件,生活可以有不一樣的面貌


而知道世界其實比想像中大得多的你,或許會感覺迷失,但別害怕,要為了自由勇敢起來。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瑞典的書那麼多,為什麼選擇這本《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呢?我覺得瑞典劉先生很可貴的是他並不偏心,不只挑選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來寫,而是正反並呈,真實的以一個有異國文化背景的居民角度,寫下文化民情、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觀察,因此走出了和另一個作家吳媛媛不同的路。
作者寫這本書、這13個真確問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打臉人們、推翻人們的既有認知,而是讓讀者從「意識到自己錯了」這一刻作為起點,打開對世界的好奇心,敏銳察覺自身的直覺偏誤,然後時時刻刻懷疑:媒體上、身旁人說的話、以及自己的印象,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其實我很慶幸,自己有耍任性的自由,有指認規矩,並拒絕遵從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媽媽以前並沒有。
關於生涯規劃的主題,我想要反其道而行,選擇一篇關於失敗的作品。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太多成功人生的腳本,人們總是在社群媒體上展示自己最好的那面,而極力隱藏脆弱、陰暗的時光。師長前輩也總是在分享如何奮鬥成功,卻沒有人訴說失敗消沉的日子如何度過。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
關於瑞典的書那麼多,為什麼選擇這本《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呢?我覺得瑞典劉先生很可貴的是他並不偏心,不只挑選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來寫,而是正反並呈,真實的以一個有異國文化背景的居民角度,寫下文化民情、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觀察,因此走出了和另一個作家吳媛媛不同的路。
作者寫這本書、這13個真確問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打臉人們、推翻人們的既有認知,而是讓讀者從「意識到自己錯了」這一刻作為起點,打開對世界的好奇心,敏銳察覺自身的直覺偏誤,然後時時刻刻懷疑:媒體上、身旁人說的話、以及自己的印象,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其實我很慶幸,自己有耍任性的自由,有指認規矩,並拒絕遵從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媽媽以前並沒有。
關於生涯規劃的主題,我想要反其道而行,選擇一篇關於失敗的作品。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太多成功人生的腳本,人們總是在社群媒體上展示自己最好的那面,而極力隱藏脆弱、陰暗的時光。師長前輩也總是在分享如何奮鬥成功,卻沒有人訴說失敗消沉的日子如何度過。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有時候很慶幸自己脫離了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的國度,因為某種程度上,它幫我擺脫過去許多讓我倍感壓力的人際關係。 但同時也必須說,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思維模式,思維不改變的話,終究也只是帶著同一副軀體與腦袋,繼續在新的環境中產生固有的碰撞。很感恩空間的距離給了我全新的機會去拓展自己的視野。
Thumbnail
打下這篇文章的開頭,是奧斯陸的八月十二日,晚上九點十分。我在挪威的第五天。 靛藍色的天空,日仍未落。我坐在陽台邊,望著街上的跑者為自己配速、看著騎單車的人為齒輪轉動,一邊在電腦前敲敲打打的我,也試圖透過文字,感受在這座城市生活的節奏。總的來說,今天是愉快且有靈感的,所以想與讀者分享初會歐洲的奇妙感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也許是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國際性的文化背景,上了國際學校,住了不同國家,最後現在主要待在台灣,突然覺得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進而發覺在台灣,我身邊有越來越多不結婚的女生,或是不把婚姻當成人生必須要完成的事,似乎背後有其道理。   先說說那些,把婚姻當成重要追求的故事。在我身邊的女生朋友,大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有時候很慶幸自己脫離了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的國度,因為某種程度上,它幫我擺脫過去許多讓我倍感壓力的人際關係。 但同時也必須說,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思維模式,思維不改變的話,終究也只是帶著同一副軀體與腦袋,繼續在新的環境中產生固有的碰撞。很感恩空間的距離給了我全新的機會去拓展自己的視野。
Thumbnail
打下這篇文章的開頭,是奧斯陸的八月十二日,晚上九點十分。我在挪威的第五天。 靛藍色的天空,日仍未落。我坐在陽台邊,望著街上的跑者為自己配速、看著騎單車的人為齒輪轉動,一邊在電腦前敲敲打打的我,也試圖透過文字,感受在這座城市生活的節奏。總的來說,今天是愉快且有靈感的,所以想與讀者分享初會歐洲的奇妙感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也許是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國際性的文化背景,上了國際學校,住了不同國家,最後現在主要待在台灣,突然覺得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進而發覺在台灣,我身邊有越來越多不結婚的女生,或是不把婚姻當成人生必須要完成的事,似乎背後有其道理。   先說說那些,把婚姻當成重要追求的故事。在我身邊的女生朋友,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