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序) ‧ 妙叶禪師

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夫念佛三昧名為如來勝異方便。凡聖均收。利鈍悉被。
以一念頓歸佛海。可謂至圓至頓第一了義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總目:
.
. 卷上 (第一 ~ 第九)
. 卷下 (第十 ~ 第二十二)

述曰。聞夫法外之異見易除。法內之異見難滌。慈氏所謂謗菩薩藏。說相似法也。淨土法門。如大小權實諸疑。皆自外來者也。胥徒入境。望為敵國。壁壘雖堅。而亦可攻。唯認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者。以虛妄識神為自性。以胸中緣影當唯心。癡守迷情。妄撥身土。此自內發者也。以法謗法。真似難明。襲我旌旗而來。人皆認賊為己。在昔像季。此說尚未熾然。末法漸深。毒氣漸慘。古今師匠。未有認定此疽以為時證。而專治之者也。

妙喜老人。痛呵默照邪禪。埽清黑山鬼窟。妙叶禪師著念佛直指。暴斥土外立心之謬。二師所治者同一病。所投者同一藥。所顯示者同一不思議心性。而淨土尤難。良以自性二語。乃諸祖誠言。天下古今所共據。奸生肘腋。多易忽難圖。舉國皆狂。每一呼眾譁。

余讀十疑或問。以迄直指。深歎運愈移。人根愈陋。時日降。見網日張。所幸至人出興。恰應時節。簫牆禍起。幹蠱誕生。十方廣長。無處不徧。諸佛恩德。其在茲乎。謹奉直指。次天如禪師或問而流通焉。至於此書顯晦之緣。詳在別序。(今調西齋詩於第七。此則次西齋詩後。)

***

重刻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諸三昧寶。如轉輪王。普統一切諸三昧王。蓋是至圓至頓之法門也。

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無不讚揚此寶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賢。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薩聖祖。無不修證弘通此寶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猶以為自性彌陀。非即樂邦教主。惟心淨土。不在十萬億西。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無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

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識。厥名妙叶。深憫邪見。述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傳。故雲棲老人每欲見之。而不可得。神廟年間。古吳萬融禪伯。偶于亂書中。得此遺帙。唐飛錫法師所撰寶王論。同為一編。皆雲棲老人所未見也。韓朝集居士。先刻寶王論板。置于雲棲。予續刻此直指板。留于佛日。客歲幻寓長干。有車蔤蕃居士。秉受歸戒。聽講唯識心要。及南岳大乘止觀。遂專心修淨土行。今夏禁足九旬。執持名號。因念今時狂妄之徒。薄視念佛法門。以大悲心。手輯古今淨土法語一冊。名曰念佛須知。分為信解。發願。修行。證驗四門。蓋信願行三。乃生西之要筏。而證驗。則舉果以勸因也。節錄甫成。

適予應祖堂請。重到長干。遂虛心乞予讎較可否。予曰。居士之志則善矣。但淨土法語。從古迄今。充楹積棟。曷擇其簡切精到者而流通之。不尤易取信乎。以予觀居士命名立科之旨。則叶師直指最為相似。何以言之。

  • 彼第一極樂依正。第二斥妄顯真。第三訶謬解。乃至第八示折攝。皆居士所謂信解門也。
  • 第九勸修。即居士所謂發願門也。
  • 第十勸戒殺。乃至第十八羅顯眾義。皆居士所謂修行門也。
  • 第十九一願四義。謂戒解行向。是重申以願攝信行也。戒亦是行。解即是信。向仍是願。一願便具四義。四義乃滿一願。明信願行。本非條別。願居於中而統前後。厥義彰矣。
  • 第二十示滅罪義。第二十一示列祖行。皆居士所謂證驗門也。
  • 第二十二正示迴向。普勸往生。

例同經論有流通分。從始至終。雅合居士之旨若此。居士何不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乎。於是居士踴躍歡喜。再拜稽首而謝曰。某乃知妙叶大師。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能發我之所未發也。今得奉此遺編。誓當刊布流通。用薦先人。早生淨土。又願普與法界有情。決定信入此門。永不退轉。請更序厥緣。以為同志者告。噫。如車居士。亦可謂勇於自利利他者矣。讀是書者。慎勿負此苦心也哉。

~庚寅冬十有一月之吉。古吳蕅益道人智旭。識於祖堂幽棲寺之大悲壇右。


***

刻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序

蕅益道人智旭著

夫念佛三昧名為如來勝異方便。凡聖均收。利鈍悉被。以一念頓歸佛海。可謂至圓至頓第一了義者也

而世之迷義徇名者。見有五逆眾惡十念往生之說。反以為專攝凡劣但化鈍根。可謂昧佛妙旨。謗讟深經矣。予因慨。末世行人多疑多障。難悟難開。於此深妙法門。非著事而忘理。必執理而撥事。著事者猶堪作下品生因。執理者竟淪於惡取空見。蓋至此而直指之道翻成斷滅深坑。非藉金錍。誰扶翳膜。

爰有妙叶導師。法紹宗乘。教興蓮社。應永明角虎之記。暢寶王三昧之談。境觀並彰。纖疑悉破。闡惟心之致。依正宛然。示自性之源。感應不忒。俾達者以理融事。而理非事外。愚者亦因事入理。而事挾理功。誠除惑之前茅。生西之左券也。

顧二百餘年。幾成廢典。流通機塞。蓮大師尚欲見而未能。而願力不磨。韓居士乃從萬融禪師處遘得之。予既獲借讀。如飫醍醐。悲劫濁之方殷。喜津梁之有在。急謀付梓以廣厥傳。普願見聞隨喜。種樂土之圓因。讀誦思惟。證寶王之法印。轉相曉悟。共脫沈淪。庶不負此希有良緣也已。右序編錄乎淨信堂初集今鈔出冠于篇首也。

>> 續下一頁 : 卷上 (第一 ~ 第九)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0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道名一心。多想非道。— 瓔珞經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 坐禪三昧經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述曰。昔雲棲宏祖在日。深慕飛錫法師寶王論。及妙叶禪師念佛直指二書。往往博諏。未獲遘止。神廟末年。古吳萬融老宿某。偶於亂楮中獲一遺編。蓋二書合刻也。磨滅之餘。僅存墨影。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 . 以念佛故。佛從想生。故云是心是佛。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故明此宗而求生樂土者。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也。— 天台幽溪無盡師。奉慈雲行願為日課。講自所述生無生論。每一登座。天樂臨虛。臨終畫空。書妙經題。屹然而化。以為蓮宗嫡裔。何愧焉。淨要中收幽溪兩作。今會為一要。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如諸經所說。或一生繫念。或三月繫念。或晨朝十念。 或七七日念。或十日十夜六時中念。或一日一夜不斷專念。加以深信之力。淨願之力。佛加被力。皆生極樂。又下而至於逆惡凡夫。臨終十念。亦許得生。」 — 蕅益大師 勸勵眾生 應當痛自鞭策,要「念不離佛,佛不離念」,然後就能感應道交了。
道名一心。多想非道。— 瓔珞經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 坐禪三昧經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述曰。昔雲棲宏祖在日。深慕飛錫法師寶王論。及妙叶禪師念佛直指二書。往往博諏。未獲遘止。神廟末年。古吳萬融老宿某。偶於亂楮中獲一遺編。蓋二書合刻也。磨滅之餘。僅存墨影。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 . 以念佛故。佛從想生。故云是心是佛。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故明此宗而求生樂土者。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也。— 天台幽溪無盡師。奉慈雲行願為日課。講自所述生無生論。每一登座。天樂臨虛。臨終畫空。書妙經題。屹然而化。以為蓮宗嫡裔。何愧焉。淨要中收幽溪兩作。今會為一要。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如諸經所說。或一生繫念。或三月繫念。或晨朝十念。 或七七日念。或十日十夜六時中念。或一日一夜不斷專念。加以深信之力。淨願之力。佛加被力。皆生極樂。又下而至於逆惡凡夫。臨終十念。亦許得生。」 — 蕅益大師 勸勵眾生 應當痛自鞭策,要「念不離佛,佛不離念」,然後就能感應道交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