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念彌陀名號。念到境寂心空。
佛性自當顯現。
即能悟入佛之知見。遂得親見自性彌陀。」
勸修念佛法門
***
【序】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實如來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妙道。彌陀誓願。九界齊資。乃眾生速出苦海。頓預蓮池。心作心是之良謨。
此之一法。為一代時教中。仗佛力之特別法門。不可與一切大小權實。仗自力之諸法門同論者。
世多不察。稍聰明者。多矜己之智力。不肯修持。且藐視修持之人。鄙之為愚夫愚婦。若將浼焉。是讓此即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大利益。於愚夫愚婦。而自己不願得之。可不哀哉。不知淨土法門。其大無外。為一切法門之發源歸宿法門。是故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
果已三惑淨盡。四德圓證。不修亦可。若尚未至此地位。且請隨華藏海眾。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菩薩之班。一致進行。以十大願王之不思議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速圓佛果。能如是者。可謂大智慧。大丈夫。世出世間之能事畢矣。
尚須隨類現身。弘揚此法。作證佛果後之觀音普賢。以期眾生。咸成佛道而後已。光(印光法師自稱)宿業深重。雖則五十餘年。虛預僧倫。一切諸法。皆無所知。雖常念佛。以業重故。其心與佛。未能相應。然信佛無虛願。當不棄我。故其志願。任誰莫轉。
近圓瑛法師。講演群經之暇。著勸修念佛法門之論。將欲流通。函命作序。光(印光法師自稱)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給。久已謝絕筆墨差事。今幸念佛一法。得人提倡。遂攝舉大意。以塞其責云。
~ 古吳靈巖山 釋印光撰 年七十八
【圓瑛法師法彙序】
圓瑛上人。吾閩產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養。穎悟絕人。甫成年。即受牒度於石鼓山之湧泉寺。早參三昧。夙擅說經。素以宏化利生為本願。初主甯波接待寺。倡辦甯波佛教孤兒院。次至泉州重興開元寺。創辦開元慈兒院。孤露子弟。薰育者眾。旋歷內地。並南洋群島。周流說法。於大乘教義。多所闡明。生平著作。編成法彙。近被推為甯波天童七塔二大叢林及中國佛教會首席。去年天童寺不戒于火。上人則奔走四方。募化重修。規模閎敞。為四明道場之冠。間亦稍治生產。為發展化育基金。是皆躬行實踐。以求達其利濟宏願。固不僅以舌粲蓮花見稱也。今秋上人蒞京說法。持示所講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講義。其所發揮演繹。皆切於護國愛人。旨趣之宏。足維風化。爰樂而為之序。
~ 閩侯林 森
【圓瑛法彙序】
閩中山川磅磚。靈氣所鍾。高僧輩出。黃蘗心要。百丈清規。古德流風。至今猶有存者。圓瑛法師。籍隸古田。蚤歲脫俗。真參實學。孜孜弗懈。卒能成就其德業。光明俊偉。與先哲同揆。鄉人士皈依座下者。如水趨壑。比歲卓錫浙東。先後住持七塔天童二寺。法雨覃敷。三根普被。余今夏曾詣天童。參承道席。是時方演講楞嚴。緇素翕集。法師闡明義趣。機辯縱橫。聽者無不悅服。又以持戒為學佛之要。每反復誥誡而不已。信乎宗說兼通。行解相應。足為學者之模楷也。
今海上佛學書局。以法師平生撰著。彙刻行世。徵序於余。夫我佛設教。法門雖廣。無非使人解黏脫縛。明心見性而已。學道之士。真積力久。有悟於第一義諦。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雖不立文字可也。其或明宗弘教。發為文辭。等身著作亦可也。
何以故。此心既空。則文字與實相。不相違異。故法師願力宏毅。所至修廢舉墜。鉅細靡遺。至於挺身衛道。處事變艱危之會。不怵不撓。尤為難能可貴。惟其真理既徹。應物無方。雖熾然有為。而不著有為之相。故觀法師之文。即事即理。圓融無礙。而佛法之體用彰明。具可於言外得之。
嗚呼。魔說害教。魚目混珠。大法之陵夷甚矣。有如法師言句。引經據論。涵義深廣。而歸於平實。是能燦真燈於既昏續慧命於將墜者。余安得不為之往復讚嘆也哉。
~ 閩侯林翔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