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感悟

近日在閱讀《涅槃經》讀到這一段經文讓我感悟許多事情。「ㄧ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ㄧ切眾生現有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ㄧ切眾生悉有佛性。」

這意思是說,佛說ㄧ切眾生悉有佛性ㄧ事,是基於一切眾生於無量過去世,必定曾修習斷煩惱之事。而在今世雖未能完全擺脫煩惱,佛性難顯,但於未來世「當有」達至覺悟的ㄧ天,佛性得自當開顯。

這表示眾生有佛性雖內具但若不行修,任處煩惱即難以開顯,但佛慈悲認為眾生終將於無量劫的歲月得顯。所以佛教相信人性善良,恩怨情仇自可歸於無量劫來消融,所以學佛可以滅煩惱泯情仇,這就可以解釋目前異教徒間的衝突不斷而佛教徒與世不爭的質性。


所以如只有耽溺於此生此世的恩恩怨怨,沈重的將會壓的人喘不過氣來,「業」只有積累難以消解,但如相信佛性必顯,就給了恩怨消融的空間,對人性就不會絕望,眾生平等,皆有成佛的可能了。


這五濁惡世已滙聚太戾氣,眾生純潔的佛性,已被塵世所蔽障,那感官經驗的世界,已無法有真善美的意向。只有聚會心中的如來,意識超出時空的制限,在無有來去的永恆裡,尋個清淨佛土,來安頓心靈,心形美好。所以在《摩訶止觀》的十乘觀法中即以「觀不可思議境」為本要。


從這裡憶起了弘ㄧ法師與日籍妻子江上別離的場景。

雪子問「什麼是愛?」弘一法師回答:「愛就是慈悲。」雪子懟曰:您對世人慈悲,為何獨獨傷我?」弘一法師並沒有回覆答,隨著輕舟的漸離,雪子的哭聲煙没在江風裡。


弘ㄧ的慈悲之大愛,是已脫塵俗的情欲糾葛,是ㄧ種自度涅槃又回歸世俗的世間大愛,佛性需要行修開顯的事實,在這裡充分驗證。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在弘一法師的生命轉折裡體現,且又不ㄧ不異。如此彰顯佛性在出入世時都不會改變,因緣成熟時則顯,所以要相信佛性終將開顯,對世間的愛不要絕望,愛的呈顯與型式不可思議,美麗新世界終將會來。











avatar-img
4會員
107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浩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來試著脫落世事嘈雜,還一個恬靜和諧的生活,由晨早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微涼朝露沁著肌膚,秋晨裡的微涼神清氣爽,公園裡小草抹著ㄧ層新綠,綠晃晃的朝氣蓬勃,似乎從不念舊快樂迎新。這個社區的小公園,綠草如茵草色常新,綠圃裡散發著鮮活的生命力。
平安 目前這個世界每分每秒都激烈的變動著,傳播媒體的無遠弗屆與迅即,時空相異的人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覺。而更由此關心起身邊的人了。
鱼樂 莊子與惠子曾為鱼兒悠游的快樂,展開ㄧ場辯論,這理據輸贏,鱼兒必是無所知的,評鱼之樂否!只呈顯人之好爭。    世多紛爭,人有憂而鱼有悠,人不如鱼啊!人世如池,鱼之水清,人之池濁,何以致之,人心紊則水濁,鱼無心則悠然,柳中元於《至小丘至小石潭記》記觀鱼趣,「潭中鱼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悲 電視新聞正播著醫院被炸的畫面,雖然沒有播出血腥的畫面,但我正吃著水果悠閒躺在沙發上,這一刻我腦中浮現駭人的ㄧ幕,而卻只有冷漠以對,這種面對殘酷現實的心裡,出於無力感。真正內心是為死者哀`傷者泣。
最近以巴衝突的事,讓人們知道加薩這個露天的牢籠,但人們能否意識到自己也正關在地球這個牢籠
面對這幾天的新聞,多數人沈默了。但內心應是不安而憂慮,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這種的無常,出於共業,是歷史性因果,個人在這情狀是無能為力的,僅能藉宿命來自慰。
近日來試著脫落世事嘈雜,還一個恬靜和諧的生活,由晨早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微涼朝露沁著肌膚,秋晨裡的微涼神清氣爽,公園裡小草抹著ㄧ層新綠,綠晃晃的朝氣蓬勃,似乎從不念舊快樂迎新。這個社區的小公園,綠草如茵草色常新,綠圃裡散發著鮮活的生命力。
平安 目前這個世界每分每秒都激烈的變動著,傳播媒體的無遠弗屆與迅即,時空相異的人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覺。而更由此關心起身邊的人了。
鱼樂 莊子與惠子曾為鱼兒悠游的快樂,展開ㄧ場辯論,這理據輸贏,鱼兒必是無所知的,評鱼之樂否!只呈顯人之好爭。    世多紛爭,人有憂而鱼有悠,人不如鱼啊!人世如池,鱼之水清,人之池濁,何以致之,人心紊則水濁,鱼無心則悠然,柳中元於《至小丘至小石潭記》記觀鱼趣,「潭中鱼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悲 電視新聞正播著醫院被炸的畫面,雖然沒有播出血腥的畫面,但我正吃著水果悠閒躺在沙發上,這一刻我腦中浮現駭人的ㄧ幕,而卻只有冷漠以對,這種面對殘酷現實的心裡,出於無力感。真正內心是為死者哀`傷者泣。
最近以巴衝突的事,讓人們知道加薩這個露天的牢籠,但人們能否意識到自己也正關在地球這個牢籠
面對這幾天的新聞,多數人沈默了。但內心應是不安而憂慮,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這種的無常,出於共業,是歷史性因果,個人在這情狀是無能為力的,僅能藉宿命來自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