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觀點# 001】長輩

Nin
發佈於關於我
2023/11/1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長輩的思維方式


多年前,我跟一群職場上的長輩在午休時間一同收看電視新聞,這則新聞的大致內容是 : 一位父親帶著妻小到野外遊玩,然後看到野菇就摘回家料理吃了,結果全家中毒。當時我第一時間的想法不自覺地脫口而出 : 「這樣也可以當老爸 !?」,此話一斷,隔壁幾個長輩就也開口發表意見,統整起來他們要表達的大概是 : 為什麼不能當爸爸 ?當爸爸哪需要甚麼條件 ?孩子生了就是爸爸了阿。以上敘述大概是二到三秒鐘的事,其實時間很短,但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就足以讓我想到很多事。所以這裡我占用一點篇幅來跟你分享我這一兩秒,腦袋想到了甚麼。


成長過程我們多多少少遇過一些莫名其妙的長輩,這些長輩似乎活了一輩子,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這些人有個明顯的特徵,話很多、好像很健談,實則不會講話、兩秒鐘激怒別人是他們的基本功。這種長輩老是覺得自己很老,自己以外的人都是年輕人,不管講甚麼話都一副好像是見過很多世面的智者一樣,白話文就是吹噓自己。愛對年輕人說教,但質疑他講得這麼利害,為什麼不見他的成就時,就藉口自己老了,這就讓我匪夷所思,老了跟成就有甚麼關係 ?再說了,你有年輕的時候吧 !你不會一生下來就是老人吧 ?那年輕時的成就呢 ?


這種長輩老是寬以待己、嚴以律人。就連吃個飯也可以念,「唉呦 !年輕人吃這麼少 ?真是丟臉 !」,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原來吃飯跟年紀有關係,我也是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年輕人吃不下飯是丟臉的。接著,反問他 : 「您吃的也不多阿 !?」。「啊我就老了啊 !」。嗯…老了似乎得到免死金牌了,老了可以為所欲為了、犯法不用治罪了、老了就無敵了,真好;年輕人,該死。


時間線我們再拉回來。誠然,他們說的都沒錯,但我覺得也不對。其實我想談的是責任問題,這個責任包含對外的責任和對內的責任,也就是對別人與對自己。先講結果,我沒有跟他們深入討論下去,因為我知道,就算我就算想談,他們也聽不懂我想表達甚麼,或者說得更直接一點,他們根本不把我的問題當一回事。這很明顯可以得出來,因為他們對我所說的爸爸,只理解在字面上的意思,所以他們會有這樣的回答我一點都不意外。


對我來說,要成為一個長輩是很不容易的,這兩個字的責任太重,該知道的太多,而教育本就是漫長的路,一旦執行就不能停,該怎麼執行、還有哪些地方不足、還有甚麼沒有照顧到 ?這都是身為長輩要做的,這些想法,使得現在的我感到非常不安。以我現在的年紀,對很多小朋友來說,也是一個長輩了,那麼,我準備好了嗎 ?面對孩子們,我該如何教育 ?我要跟他們談些甚麼 ?當然,這世界上沒有人是準備好的,但我們身為長輩的能不能再多加油一點、多做一點甚麼、多學一點甚麼,畢竟,要傳承香火,好歹也要有點料。


那麼,既然時間硬是推著我們走在長輩的路上,現在,還有甚麼事是我們可以做的,我認為有三件事 :


  1. 閱讀
  2. 自律
  3. 開放性


閱讀


不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有閱讀的習慣、希望自己的小孩樂於學習、最好在各方面都優於別人家的小孩。可是很遺憾,通常會帶有這種希望的父母,他們的小孩通常不會是他們希望的那個樣子。這些父母們可能逢人就問 :該如何管教自己的小孩、該如何讓自己的小孩樂於向學。


以身作則就是答案。我永遠相信,帶著做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其實,會問這種問題的家長,多半也沒有持續學習的習慣。自己都不閱讀了,小孩怎麼可能知道有閱讀這件事 ?因為孩子們從來沒看過。我們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最初一定是看到了甚麼,引起了自己的興趣或好奇,然後就跟著做出一樣的動作、或是發出一樣的聲音。為什麼音樂家的孩子容易在音樂上有創意、運動家的孩子容易在運動表現比同齡的孩子好,就是因為他們常常看到家長在做這件事,所以他們跟著做了,而做久了、熟了就比別人厲害了。因此,希望孩子有閱讀的習慣,那就自己先做,當孩子想要模仿你的時候,事情就容易多了。等到孩子有一定基礎時,還能夠帶著做更深入的研究或討論,如此,根本也不需要煩惱孩子不想學習,而且還能使親子關係更親近,因為你們可以共同談論一個話題。


會閱讀的父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會虛心聆聽他人的聲音、懂得自省。這樣的父母已有一定學養儲備,在飯桌上聊的內容都很有素養,私底下與孩子談話也不會說些無關緊要話。這點很重要,很多的紛爭都是從無關緊要的內容衍生的。因為父母本身沒有話題可講,就硬扯話題,這類話題多半沒有重點,也就是有說跟沒說一樣,不過如果僅止於此,事情可能還沒那麼嚴重,最糟糕的是,因為沒話題,結果硬是挑起孩子的毛病,開始嫌起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或是為了表現出自以為是長輩的智慧或關心,連珠炮地念經。如此就很容易引起爭吵,因為話題沒營養又容易激怒人、浪費時間又浪費生命。


自律


這種對自我的要求絕對不過分,因為長輩總是要求晚輩該做甚麼、該達到甚麼成就,那麼要求別人的自己做到了嗎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標準的「只會出一張嘴」的家長。

很多父母都期望小孩長大能夠有好的成就、甚至超越自己,各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句話的核心就只是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然後就沒自己的事了。

這反映出兩家長的兩種心態 : 1.賭博 2.怠惰。


首先,這跟賭牌玩梭哈有甚麼兩樣 ?憑甚麼覺得孩子會造著自己的想法長大 ?難道孩子們在自己人生的路上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嗎 ?如果孩子都沒有自己的想法,所有的人生劇本老老實實按照家長的安排進行,這是作為家長希望看到他們的樣子嗎 ?


其次,出一張嘴的都很簡單。這就是把事情交代下去,好像一切就會自動成形一樣,甚至連督促、指導都懶,只需要等著最後開獎。做家長的,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有成就,好歹自己也要像個樣,也別讓孩子隨隨便便就超越。完全不努力的家長,小孩超越你完全沒有難度,長時間面對無聊的關卡,使孩子喪失鬥志,只因為兩三下就把關給破了,以後家長說話恐怕很難有份量。


然而,這些做家長的,說希望自己兒女超越自己也是說假的。當家長真的被孩子超越後,又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老面子拉不下來,面對孩子理性的提問,又回答不出所以然,所以惱羞得只剩下用一招——用輩分來壓制。起初多少有用,不過一招半式用久了肯定不會再有用,而且很可能會出事。千萬不要走到這一步,要是真的走到這一步就完了,如果只剩下用輩分壓孩子,這表示當長輩的已經沒價值了。


孩子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每每面對家長的要求,孩子都必須無條件吞下去,成長的這一路上,都要求持續要求孩子不能做A、而只能做B,孩子也遵照指示行事,直到未來的某天,家長突然的一句話 : 阿你怎麼到現在還不會做B !?舉例 : 孩子成長過程,家長一直要求孩子只能把心思放在課業,孩子照做了、也順利畢業進入職場了,這時候突然問孩子 : 為什麼妳到現在還沒有男朋友 ?在舉例 : 要求孩子讀文科,孩子畢業了,家長看到隔壁的孩子到了大型科技公司上班,便問孩子,為什麼妳進不了人家的公司 ?對理工一竅不通 ?


想要孩子飛、又先剪了孩子的翅膀,真是弔詭。


開放性


當然,世上沒有全知全能的人,每個人都各有所長也有所短,所以保持開放心態是很重要的,因為有開放性就會持續學習。做家長的肯定也有不懂的事,這也沒有關係,面對孩子的提問,不懂就說不懂,孩子不會因為這樣看不起你,孩子在意的是,家長有沒有重視他們說話,與他們交流的過程,從此處觀察到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照顧他們的心理。面對不懂的問題,只要家長後續有試著尋找方法,即便在嘗試後,家長告訴孩子自己努力過,但仍然沒有找到解方,孩子都能夠感受到家長的付出。


而這個找答案的過程,看似在幫助小孩,實際上,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這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親子關係有加分的作用。小孩很聰明、感知力很強,家長有做事小孩都知道,也許孩子暫時還不懂得表達,但這些事都會存放在小孩的心理慢慢發酵,有一天會發展成一股很強的正面能量;反之,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接收到的都是家長的惡意、謊言、蔑視、無視等,在日後也會發展成毀滅性的力量。


孩子並不需要厲害的父母親,家長不用甚麼都知道,孩子看重的是家長與自己的相處、陪伴的過程,所以不會看不起有弱點的父母;孩子看不起的是,明明不懂還硬要裝懂,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胡謅了一個錯誤的答案,明明錯得離譜,孩子都可以揪出錯誤的答案,家長還死要嘴硬,不准孩子質疑自己,甚至惱羞而大罵孩子沒大沒小。這種家長似乎認為,胡說八道不需要負責任,可是家長可有想過,這樣亂講會對孩子的將來產生多大的影響 ?會為親子關係造成多大了裂縫 ?小孩對家長亂講的答案信以為真,並帶著這個錯誤的答案進入他的社交圈,把這個錯誤的、但信以為真的答案分享出去,然後怎麼了 ?孩子就變成大家口中的「喇叭王」。


語言是有力量的。當長時間被眾人貼上某種標籤,久而久之你就會相信你是這種人。而這孩子日後會如何發展呢 ?為了完美符合「喇叭王」的人設,本來不會說謊,自此開始愛騙人 ?還是發現這是不對的,但是長輩們不能也無法溝通,所以疏離家庭關係 ?還有更多的可能存在,但不管是哪一種,長輩的亂講話,都已經對孩子們造成影響,而孩子這樣的轉變,都不是大家樂見的。


結語:是成人也是孩子,自省的重要


很多的成年人,在心智上其實也還是個小孩子,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對孩子說出比孩子還要孩子氣的話。這顯示的作為成年人、作為長輩的人自省能力的重要。這為成年人提供很好的思考機會。我們在小時候不喜歡長輩怎麼對待我們,現在我們是不是以一樣的方式對待晚輩 ?還是我們有思考過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用其他的方式去與孩子想處 ?


不可否認,真實世界的確有所謂的「歹竹出好筍」的事件發生,但為什麼我們要去賭這種小概率的事 ?為什麼要老想著這種好康的事會落到自己身上 ?這是標準的「願望思維」( wishful thinking ) 加上「奇蹟思維」,總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那個、自己是最特別的那個、是老天眷顧的那個人。

前面說過,小孩很聰明、學習力與感知能力都很強。可以發現,很多事為什麼我們似乎甚麼也沒教,但孩子們好像自己就會了 ?因為你的言行就是他們最好的教材,而身教又大於言教,你的所做比你說得再多都還有威力。所以不要再說一套做一套,孩子都知道的。其實說到底也只是大人們的怠惰,希望孩子變成甚麼樣子,大人們自己要先做到。

37會員
42內容數
這裡是我的不分類讀書心得、閱讀筆記,偶爾偶爾分享一些自己的小事,歡迎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