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年前的歷史教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9年3月12日發表於FaceBook

在全球氣候日趨不穩定的今日,古氣象學已成為歷史研究的新潮流。

古氣象學上有一個“4.2千年事件”(4.2-kiloyear event):距今4200年前,因地球氣候的變化,出現長達一個世紀的乾旱。正值此時,兩河流域第一個大一統帝國—阿卡德帝國—滅亡、埃及“古王國”收攤;這場環球性災難並造成印度河古文明的消逝,它撐至元前1900,因為不是帝國毀滅,而是逐漸被環境淘汰:人口從城市向鄉野疏散、中心往南與往東轉移,文明原址則趨沙漠化。

“4.2千年事件”亦解釋了長江下游處於鼎盛的良渚文化之突然夭折。考古學唯獨不能考證神話,中國古代有“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的神話,不知是否這場氣候異常的另一反映?

換而言之,人類史上第一代的“元祖文明”或“準元祖文明”—存在了1000年已開花未待結果的良渚文化—被這場大劫一掃而光。

2018年7月,國際地層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ICS)決議將我們所處的全新世(Holocene Epoch)再分為三個時期,已獲它的母機構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公佈。

也就是說,原先以為第四冰河時期結束至今只構成一個時段,如今有必要調整為三個副時段,而“4.2千年事件”被當作是從第2至第3段的分水嶺。

3個副時段為:

(1)格陵蘭期(Greenlandian),始自距今11700年(從西元2000年算起),終止於距今8326年(從西元2000年算起)。

(2)諾斯格瑞比期(Northgrippian)始於距今8326年,終止於距今4200年(從1950算起)。

(3)梅加拉亞期(Meghalayan)始於距今4200年-

三者以目前的階段最長,似乎也該到了臨界點,或者已經越過了也說不定,學術界是否在等待一個大劫以命名分期“事件”?

“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

“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隆基的沙龍
28會員
87內容數
孫隆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我從詢問DeepSeek有關一部耆那教經典的中譯名稱,打開了比較印度古代宗教的話匣子:耆那教與佛教一般不相信天啟,但耆那教的經集“阿笈摩”在佛教裡只是“阿含經”即最古老的層次。耆那教典籍的地位反類似印度教的天典“吠陀”。佛教與印度教都有次級經典,耆那教沒有,雖然佛教與印度教極端不同。
Thumbnail
2025/04/27
我從詢問DeepSeek有關一部耆那教經典的中譯名稱,打開了比較印度古代宗教的話匣子:耆那教與佛教一般不相信天啟,但耆那教的經集“阿笈摩”在佛教裡只是“阿含經”即最古老的層次。耆那教典籍的地位反類似印度教的天典“吠陀”。佛教與印度教都有次級經典,耆那教沒有,雖然佛教與印度教極端不同。
Thumbnail
2025/04/20
該文無一字提及台灣。境外一位猶太友人認為諷喻以色列在製造國際人球。與該文發布時日吻合的陸委會刁難“陸配”事件亦有製造人球的潛能。如為了”防諜“,民進黨內核亦出共諜案,用反滲透法即可。陸委會卻是將人口的一部分“敵體化”,是與本地人婚配的,無“配”在不在被歧視之列,故似納粹德國的紐倫堡法。
Thumbnail
2025/04/20
該文無一字提及台灣。境外一位猶太友人認為諷喻以色列在製造國際人球。與該文發布時日吻合的陸委會刁難“陸配”事件亦有製造人球的潛能。如為了”防諜“,民進黨內核亦出共諜案,用反滲透法即可。陸委會卻是將人口的一部分“敵體化”,是與本地人婚配的,無“配”在不在被歧視之列,故似納粹德國的紐倫堡法。
Thumbnail
2025/04/19
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與兩種AI程式對談的結果是:俄軍的主力在莫斯科方向,乃法軍消滅的對象;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行軍。本來,沿波羅的海北上聖彼得堡,補給較便利。但法國在波羅的海沒制海權,聖彼得堡反而是俄海軍的母港。
Thumbnail
2025/04/19
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與兩種AI程式對談的結果是:俄軍的主力在莫斯科方向,乃法軍消滅的對象;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行軍。本來,沿波羅的海北上聖彼得堡,補給較便利。但法國在波羅的海沒制海權,聖彼得堡反而是俄海軍的母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Thumbnail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Thumbnail
原先以為第四冰河時期結束至今的全新世只構成一個時段,如今被國際地層委員會為三個副時段,而“4.2千年事件”被當作是從第2至第3段的分水嶺。三者以目前的階段最長,似乎也該到了臨界點,或者已經越過了也說不定,學術界是否在等待一個大劫以命名第四個副時段的起點“事件”?
Thumbnail
原先以為第四冰河時期結束至今的全新世只構成一個時段,如今被國際地層委員會為三個副時段,而“4.2千年事件”被當作是從第2至第3段的分水嶺。三者以目前的階段最長,似乎也該到了臨界點,或者已經越過了也說不定,學術界是否在等待一個大劫以命名第四個副時段的起點“事件”?
Thumbnail
所有歷史都是當下。 當我們回望時,其實是在看自己的未來。 西元千年,東方的中原帝國開始了一場影響至今的大變革。 而幾乎同時,西方的英格蘭,也逢遇了亡國之變。 歷經百年,一個「崖山之後再無華夏」,一個走向共和,並且引爆了人類文明“顛覆”性進步的工業革命。
Thumbnail
所有歷史都是當下。 當我們回望時,其實是在看自己的未來。 西元千年,東方的中原帝國開始了一場影響至今的大變革。 而幾乎同時,西方的英格蘭,也逢遇了亡國之變。 歷經百年,一個「崖山之後再無華夏」,一個走向共和,並且引爆了人類文明“顛覆”性進步的工業革命。
Thumbnail
大洪水審判過後,挪亞一家八口人類重新在地上生活,生養眾多,遍佈全地,而後分開居住於不同之地方,形成不同的邦國及部族;而大洪水後約 100 年時間,當第 15 代祖法勒出生時(B.C. 2249年),原本相連之盤古大陸開始發生大陸漂移及分隔,分離的「地」讓當時全地的「人」遍佈地極...。
Thumbnail
大洪水審判過後,挪亞一家八口人類重新在地上生活,生養眾多,遍佈全地,而後分開居住於不同之地方,形成不同的邦國及部族;而大洪水後約 100 年時間,當第 15 代祖法勒出生時(B.C. 2249年),原本相連之盤古大陸開始發生大陸漂移及分隔,分離的「地」讓當時全地的「人」遍佈地極...。
Thumbnail
我處於歷史教學這門行業中大半輩子,到頭來發現講授世界史的教師基本上是洗腦師。以"中古"時段為例,這個名詞內建的相對上古的"倒退"觀源於西歐一隅,卻被鋪蓋到整部世界史的"中古"時段上。本文解構了西方中心論,卻未免文明中心論:只論及貫通歐亞大陸的城居文明帶,未及歐亞大草原的遊牧帶,故在文後添加了附錄。
Thumbnail
我處於歷史教學這門行業中大半輩子,到頭來發現講授世界史的教師基本上是洗腦師。以"中古"時段為例,這個名詞內建的相對上古的"倒退"觀源於西歐一隅,卻被鋪蓋到整部世界史的"中古"時段上。本文解構了西方中心論,卻未免文明中心論:只論及貫通歐亞大陸的城居文明帶,未及歐亞大草原的遊牧帶,故在文後添加了附錄。
Thumbnail
最近因為東亞局勢的關係,想到要理解造成現今東亞局勢的歷史文化演變因素,將其整理後我認為東亞基本上就是活物想要摧毀化石的殘餘,但是在再造新世界的過程中被遠自於地球另一端的另一個勢力所打斷。
Thumbnail
最近因為東亞局勢的關係,想到要理解造成現今東亞局勢的歷史文化演變因素,將其整理後我認為東亞基本上就是活物想要摧毀化石的殘餘,但是在再造新世界的過程中被遠自於地球另一端的另一個勢力所打斷。
Thumbnail
在我們所知之前,一切是如此寧靜。 記錄DUNE SAGA — 沙丘宇宙的完整時間線共計約34000 ( B.G.19000-A.G.15557 )
Thumbnail
在我們所知之前,一切是如此寧靜。 記錄DUNE SAGA — 沙丘宇宙的完整時間線共計約34000 ( B.G.19000-A.G.15557 )
Thumbnail
英國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曾經如此觀察科學:「科學思想的目標是在特例中發現通則,在無常變化中看出永恆不變。」然而,發現「尋找規律」並不是近代科學人所獨有的嚮往,而是根植於遠古人類對天空的興趣。從古至今,不同的文化究竟如何看待天體運動的規律,曆法的制定又如何影響不同的文化        
Thumbnail
英國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曾經如此觀察科學:「科學思想的目標是在特例中發現通則,在無常變化中看出永恆不變。」然而,發現「尋找規律」並不是近代科學人所獨有的嚮往,而是根植於遠古人類對天空的興趣。從古至今,不同的文化究竟如何看待天體運動的規律,曆法的制定又如何影響不同的文化        
Thumbnail
如同地理篇中提到的,在一開始研究馬雅文化的歷程中,會遇到許多令人困惑的術語。這些術語會讓描述簡潔有力,但是要理解這些術語,便要花上一番功夫。地理名詞以外,馬雅文化的分期架構也是初心者會遇到的麻煩術語。
Thumbnail
如同地理篇中提到的,在一開始研究馬雅文化的歷程中,會遇到許多令人困惑的術語。這些術語會讓描述簡潔有力,但是要理解這些術語,便要花上一番功夫。地理名詞以外,馬雅文化的分期架構也是初心者會遇到的麻煩術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