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2《當呼吸化為空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發現自己罹患癌症時,該如何規劃最後的生命?

本書由神經外科醫師——保羅所著,而他的妻子——露西替本書收尾。為了成為一名精神外科醫師,保羅花了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而就在臨門一腳的時機,癌症病發。保羅該如何重整他的生涯規劃,又該如何面對深愛的家人們?

本書不僅提到了保羅的心路歷程,也展露了醫師會面臨到的問題。而本書尾聲,妻子露西所描述的情節更是引人熱淚。

不能再從事畢生所追求的目標,該當如何?

保羅曾嘗試重回手術室——他確實做到了,但身體狀況卻不允許他再繼續開刀。當一個醫生罹患癌症;一位歌手失去聲音;一位廚師喪失味覺,該有多絕望?

正因如此,我更加確信自己不用急於訂立一個目標,我是指為了追尋目標而設定目標。但若各位早有確定的方向,且其真的出於本意,那便勇敢去追逐吧!

我不希望我們在無法達成目標時,感到的不是痛苦,而是“那正好,反正也不是非做這個不可”。為什麼?因為這代表我們在為一個自己不嚮往的事情,浪費青春。

那麼,當我們不能再從事畢生所追求的目標,該當如何?請重新規劃人生。不過區區一個大學生,你以為人生是說變就能變得嗎?一定有人心中正這麼想著。在此之前,且聽聽我的想法。

人生一定要有目標嗎?

昨天參加了學校所舉辦的一場活動——生涯設計。在課堂中,講師分享了一個我從未聽其他講師分享過的想法:

生涯是需要不斷嘗試的,且轉換跑道是正常的。

也許大家還沒有感覺,容我舉個例子讓各位比較。

曾聽過一位副總分享自己從高中便立志要成為高階管理人員。他說他的成長經歷較多接觸到死亡,因而更珍惜生命。我想,也許是認知到生命短暫,才促使他有明確的人生定位。還有許多的講者/長輩,提倡要趁大學找到興趣、目標(多半指工作)。

但是,有多少人能一條路走到底?有多少人無不時時刻刻後悔著年輕時所做的選擇?因此,生涯是可變動的,只要我們堅信著這一點,必定,能為自己減少悔恨。

(在我的年代)從國中開始,社會開始歸類我們,誰是數理資優?誰是語文資優?如果都不是怎麼辦?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因為最好的資源不會給中庸的人。而我正是中庸的人,不僅成績中庸,興趣也中庸。什麼意思?我的興趣有很多,手作、畫畫、料理、西語等等,但最喜愛的?沒有。

生涯是可變動的,給迷茫的我注入了很大的力量。我不需要說:我的目標/夢想是做一名xxx。我可以嘗試很多種職位,甚至是不同行業。回歸講師所分享的,她說,做一份職業,在你尚未了解之前,切勿轉換跑道(大約是一年半~兩年),且一定要記錄下自己在這份職業達成哪些成就或有哪些收穫(以免求職時不順利)。

人生要有目標,但不必給自己設限幾歲以前要找到目標,經過不斷嘗試才找到認定的目標並不可恥,且目標是可以變動的。僅管晚一些找到目標所要付出的成本會更多,但是,能找到,已經是莫大的幸運。

feliz
feliz
喜歡看書的數學系女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