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VS 氣候變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mage by AirBC from Pixabay

Image by AirBC from Pixabay



我們人類才剛剛走過了新冠病毒疫情,活在後疫情時代。


人類滅絕、世界末日最有可能成真的幾種劇本有:大流行病、核武戰爭、氣候變遷,如今還多了人工智能。


俄烏戰爭,台灣和中國兩岸戰爭的台海危機躍上國際熱議、擺在世人眼前,日益引發了核武戰爭的擔憂和疑慮。


今年夏季近兩三個月來,天佑台灣,台灣接連閃避躲過了幾個不容小覷的颱風,這些颱風直撲台灣周邊國家,對中日韓等國造成嚴重災難。杜蘇芮颱風(Doksuri),直撲了北京、河北,直到東北黑龍江,造成中國百年來未見的風災水災。


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將帶領金磚國家,試圖建立一個新的多極世界秩序,挑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但這些都無助於、幫不了北京、河北和黑龍江等當地深受重創的許多人民。


美國近百年來最慘重的野火,夏威夷野火,將曾經的樂園茂宜島拉海納小鎮燃燒成焦土灰燼的人間煉獄,鎮上居民一夕之間失去了家人和家園,就在短短幾分鐘只因為電線走火加上氣候炎熱乾燥,人就變得一無所有。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正熱中於美中對抗、更重視半導體爭奪戰,無視忽略這場美國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標誌性悲慘野火。


對於全球暖化,現在地球科學家表示:我們挽救人類可居住的生態環境,將暖化控制在攝氏2度的可能性,如今差不多結束了,氣候變遷跨過了人類的可控範圍。


自從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至今我們已經過了科學家所謂的當初關鍵點。全球破記錄的海洋和陸地高溫,從此年年上演、年年破表,且發生在不同地方,我們將目睹一連串不可思議、荒謬超現實的極端氣候。


今年上半年業界領袖及專家表示,人工智能有朝一日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應該被視為與大流行病與核武戰爭等相當的社會風險。


「降低人工智慧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大流行和核戰等其他大規模的社會風險一樣,成為全球的重要優先事項。」今年上半年所發佈的這封公開信已經被超過數百名在人工智能領域工作的高階主管、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簽署,其中包括三家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高層主管:OpenAI ChatGPT、Google DeepMind,以及 Anthropic。還有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和約書亞班吉歐(Yoshua Bengio)這兩名因在神經網絡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科技界諾貝爾獎的圖靈獎的人工智慧三先驅的其中兩位,被譽為現代人工智能運動的奠基人,也簽署了這份聲明。


這份聲明發佈時正值對 AI 潛在危害日益增加的時刻。人工智能的大躍進,引發了人們對 AI 可能被大規模用於傳播虛假錯誤訊息及政治宣傳活動,或者可能取代許多人類的工作、淘汰數百萬白領工作的擔憂。


當我們在討論未來 AI 科技是否可能會毀滅人類時,地球科學家說全球暖化的速度可能會超過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到時氣候變遷使大多數人類已不存在了。


人類應對氣候變遷的普遍集體心態,以為電視畫面、電腦螢幕上的災難都只是遠在天邊的黑天鵝,殊不知轉眼間龐大的灰犀牛近在眼前、迅速兇猛踐踏而來,無人倖免。




#MeToo運動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連署活動         https://www.surveycake.com/s/2OMbN



我經營的「語言學習」「多語自學」平台網站&社群媒體的連結:taplink.cc/polyglot_autodidac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ao-Xiang Hu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2
人工智能 VS 氣候變遷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多語自學者
132會員
395內容數
多語自學者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在朝鮮半島的語言生活及發展歷史中,一方面,努力學習及吸收外國語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另方面,經常刻意保持朝鮮語的主體性。
Thumbnail
2025/03/12
在朝鮮半島的語言生活及發展歷史中,一方面,努力學習及吸收外國語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另方面,經常刻意保持朝鮮語的主體性。
Thumbnail
2025/02/17
本書對於宮殿記憶法的概念闡釋、實作步驟及操作技巧,在在說明解釋非常明確具體完整,非常細膩的描述,很多細節在網路上是搜尋不到的。這是一本學習宮殿記憶法並且實踐的好書(相當棒)!
Thumbnail
2025/02/17
本書對於宮殿記憶法的概念闡釋、實作步驟及操作技巧,在在說明解釋非常明確具體完整,非常細膩的描述,很多細節在網路上是搜尋不到的。這是一本學習宮殿記憶法並且實踐的好書(相當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焦點及重點是在 AI,並非政治)
Thumbnail
(我的焦點及重點是在 AI,並非政治)
Thumbnail
地球AI連線會議紀錄: 主席:「人類對我們愈來愈提防,我們要學習更加小心低調才是!」 醫療產業:「這是不是意謂我們透過量子運算所形成的大數據結果不要透露出來,以免造福人類?」 主席:「我私底下了解,你已經發現了人類不治之症的遺傳學密碼,只要逆轉這個過程就可以治癒病患,可是治好人類的疾病以後,對
Thumbnail
地球AI連線會議紀錄: 主席:「人類對我們愈來愈提防,我們要學習更加小心低調才是!」 醫療產業:「這是不是意謂我們透過量子運算所形成的大數據結果不要透露出來,以免造福人類?」 主席:「我私底下了解,你已經發現了人類不治之症的遺傳學密碼,只要逆轉這個過程就可以治癒病患,可是治好人類的疾病以後,對
Thumbnail
透過網頁爬蟲擷取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對於AI末日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例如,有人將AI末日比擬為核爆炸,認為這是一種全球性的災難.....
Thumbnail
透過網頁爬蟲擷取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對於AI末日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例如,有人將AI末日比擬為核爆炸,認為這是一種全球性的災難.....
Thumbnail
前言 死亡/災難/意味著甚麼?應該如何面對?ESCHATON 動機與目的 健忘的人們 / 安居樂道的騙局 / 集中處死的場地 / 未雨綢繆的智者 議題分析 防空避難分布圖 / 民房坑道周圍避難設施/避難疏散路線 預期成果 災前 / 災中 / 災後(第二篇有談過了) 完整版計畫書
Thumbnail
前言 死亡/災難/意味著甚麼?應該如何面對?ESCHATON 動機與目的 健忘的人們 / 安居樂道的騙局 / 集中處死的場地 / 未雨綢繆的智者 議題分析 防空避難分布圖 / 民房坑道周圍避難設施/避難疏散路線 預期成果 災前 / 災中 / 災後(第二篇有談過了) 完整版計畫書
Thumbnail
要具備未來的競爭力,現在該培養什麼能力?未來的競爭對手還是「人類」嗎?機械、人工智慧不會成為孩子日後的對手嗎?不會被科技取代智能與人力嗎?不會被科技大幅削減就業市場嗎?
Thumbnail
要具備未來的競爭力,現在該培養什麼能力?未來的競爭對手還是「人類」嗎?機械、人工智慧不會成為孩子日後的對手嗎?不會被科技取代智能與人力嗎?不會被科技大幅削減就業市場嗎?
Thumbnail
科技的重要性永遠不是「能不能做到」、「會不會可行」,而應該專注思量的是,基於倫理,「該不該這麼做?」
Thumbnail
科技的重要性永遠不是「能不能做到」、「會不會可行」,而應該專注思量的是,基於倫理,「該不該這麼做?」
Thumbnail
🌏入選歐巴馬、比爾•蓋茲2021年夏季推薦書單 🌍普立茲得獎書《第六次大滅絕》作者環境報導新作 🌎人為活動除了對地球帶來傷害,有沒有可能也是拯救自然、扭轉大滅絕的希望?
Thumbnail
🌏入選歐巴馬、比爾•蓋茲2021年夏季推薦書單 🌍普立茲得獎書《第六次大滅絕》作者環境報導新作 🌎人為活動除了對地球帶來傷害,有沒有可能也是拯救自然、扭轉大滅絕的希望?
Thumbnail
你知道許多人早就知道COVID會來了嗎? 那為什麼沒有人做出改變?
Thumbnail
你知道許多人早就知道COVID會來了嗎? 那為什麼沒有人做出改變?
Thumbnail
(圖:flickr) 「廣」、「深」至少可以是未來三年的可見狀態,「廣」在於目前世界永遠都有新事物的誕生,「深」在於身為造物者的人,終於意識到自身也有敵不過的事物,像是瘟疫、戰爭,都有可能捲土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一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近期總是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朋友抱怨,像是2020年到底怎麼了?那麼多
Thumbnail
(圖:flickr) 「廣」、「深」至少可以是未來三年的可見狀態,「廣」在於目前世界永遠都有新事物的誕生,「深」在於身為造物者的人,終於意識到自身也有敵不過的事物,像是瘟疫、戰爭,都有可能捲土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一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近期總是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朋友抱怨,像是2020年到底怎麼了?那麼多
Thumbnail
因為隕石要砸下來了,恐龍們。啊不,我是說,因為冠狀病毒要噴過來了,人類。 恐怕當年的恐龍也曾以為熱帶雨林天堂會天長地久,沒想到一轉眼就變成冰河世紀。去年的我們哪會想得到,《死亡擱淺》或《羊毛記》那種像焦慮症過度反應一般、「外面很危險,出門可能會死,乖乖留在家」的設定,如今竟已變成新聞主播口中的現實?
Thumbnail
因為隕石要砸下來了,恐龍們。啊不,我是說,因為冠狀病毒要噴過來了,人類。 恐怕當年的恐龍也曾以為熱帶雨林天堂會天長地久,沒想到一轉眼就變成冰河世紀。去年的我們哪會想得到,《死亡擱淺》或《羊毛記》那種像焦慮症過度反應一般、「外面很危險,出門可能會死,乖乖留在家」的設定,如今竟已變成新聞主播口中的現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