睏讀歷史:台灣史 中華民國外交發展

2023/11/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教主的話

  •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爛了,所以推出「睏讀系列」「具時序」「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真‧前言

台灣(中華民國)的外交發展是需要方在「蘇美冷戰角力」的觀點去理解,簡單講台灣的外交自己的努力空間實事上不大,受美方態度轉變影響才是主力。因此:

掌握幾個重要大事件與事件中美國的態度就大抵能掌握台灣中華民國時期的外交...

所以...重要大事件有那些呢?

答案是:四場戰爭 ( 二次世界大戰 / 國共內戰 / 韓戰 /越戰 )

二次世界大戰

開羅宣言

美國為了應付二戰亞洲戰區,進而拉攏與日戰爭的中國,於是在開羅會議中發表《開羅宣言》表示:「支持中華民國戰後取得台灣」是台灣長期以來流傳中華民國統治台灣合法性、正當性的理由之一。

但《開羅宣言》是有爭議的:因為《開羅宣言》就只是個「宣言」並沒有正式條約,在國際法上並沒有效力。

簡單講《開羅宣言》就是妳男朋友跟你在一起時的山盟海誓愛的宣言,沒有白紙黑字簽約,自然也沒有法律效力。

中華民國接收台灣

理論上,戰後台灣(戰敗區)是由盟軍接收,而中華民國則是盟軍在亞洲的代表,但在中華民國認為的理所當然、台灣民眾的引領期盼下,「台灣投降於盟軍」變成「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溫暖的懷抱(驚!)於是中華民國就開始殖民治理台灣了!

中華民國治理台灣,事實上存在了50年的鴻溝,中華民國在接收台灣之前,紛亂的時間與比穩定的時間還要來的多,而台灣雖然是遭殖民統治,但日本帶來的現代化轉變,卻使得台灣成為比當時中國還要現代化的地方。後進國家(中國)統治先進地方(台灣)自然產生了許多的問題....這以後講到內政再說

中央政府遷台

國共內戰

國共內戰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說:

  1. 二戰結束,中國沒有外部敵人使內部團結後,內部國民黨、共產黨開始內鬥
  2. 國民黨、共產黨的內鬥事實上可視為著美蘇冷戰在亞洲暖場對抗賽

所以,美蘇的心態就很重要了,左右著戰局。

  • 美國心理:哭啊!剛收拾完二戰,又給我重開一局?
  • 蘇聯心態:爽啊!我在亞洲的小老弟要起飛了!快上車!

最終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中共在蘇聯的扶持之下壯大起來,而美國曾一度嘗試調停但失敗,國民黨丟了在大陸的政權撤退來台。

國共內戰期間,美國對此事件發表了《對華白皮書》指責國民黨要為此事件負責,此時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是交惡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認為自己代表著「中國」,而中華民國也認為自己代表著「中國」,自此「兩個中國」問題產生。雙方都在國際上角力,爭取國際社會的認可,也引發後續一堆主權爭議的問題。

韓戰爆發

二戰後,世界陷入美蘇冷戰的架構下,韓戰不只是美蘇冷戰的一場熱戰,也是則是美蘇冷戰架構下的一場代理人戰爭(北韓代理蘇聯,南韓代理美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代表共產勢力在亞洲擴張成功,而韓戰則是共產勢力在亞洲的繼續擴張,所以美國介入圍堵共產勢力的擴張自然是必然的。

所以,美國要做的事情就是組成圍堵共產主義在亞洲擴張的陣營,也就是俗稱的第一島鏈。於是要做的事情有:

美國對日關係正常化

重修與日本關係,《對日和平條約》(又稱《舊金山和約》)中,美國與日本自二戰敵對關係轉為正常關係。日本在美國扶持之下迅速重戰後中復甦,日本也成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同盟(?或是代理人)

台灣主權未定論
《對日和平條約》簽訂時,日本只「放棄台灣、澎湖主權」並提及台灣、澎湖主權要給誰,以至於今日有著台灣主權未定論的爭議。

美國重新與中華民國(台灣)友好

為避免毛澤東趁機進攻台灣開闢韓戰之外的第二戰場,於是美國推出台灣海峽中立化政策,派第七艦隊來到台灣協防,嚇阻中國進攻的可能。

就如同扶持日本一樣,美國也開始對台灣展開大量的援助計畫(美援),並與中華民國(台灣)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協防台灣。條約重點有:

  1. 僅協防台灣、澎湖
  2. 美國沒有同意之下,台灣也不能對中共進行軍事行動

也因為這樣,金門、馬祖成為最前線的防禦島嶼,與中共的軍事衝突主要爆發於此,像是1958年金門爆發八二三炮戰,以及後來的「單打雙不打」(單日打戰,雙日不打戰)象徵性衝突皆在金門前線。

1950-1970年代台灣與中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對峙狀況下,僅前線零星或象徵性衝突外,實質上兩個國家並沒有太多來往,各自走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

越戰以後

1960年代美國陷入越戰泥淖,1970年代美國退出越戰,越南迅速赤化(共產畫)。美國在越戰中反思自己的反共戰略,認為圍堵政策無法有效解決共產主義擴張,要分化共產勢力才是阻止共產勢力擴張的關鍵,且當時蘇聯與中國關係並不好,於是美國推動了「聯中制蘇」的外交布局。

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建交

美國為與中共交好,於是開始協助中國在國際上取得地位。作法有:

  1. 通過2758決議案: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
  2. 共同發表《上海公報》: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
  3. 共同發表《建交公報》:1971年,中、美正式建交
什麼「一法三公報」、「一中原則」、「一中政策」這些外交概念大概是這時後要好好說明,但太麻煩了,教主懶的在這邊說明,畢竟篇幅太長沒人想看,日後再開專欄說明吧。

中(中華民國)美斷交

中華民國的立場也很硬,一直認為自己才是中國的代表,於是在中國要加入聯合國時(通過2758決議案),台灣(中華民國)自己退出聯合國。

也因為美國不再承認台灣(中華民國)是中國,所以在與中共建交時,也理所當然地跟台灣(中華民國)斷交。但美國還是留了一手,在國內制定了《台灣關係法》,用美國國內法維繫了美國與台灣之間的交往。

退出聯合國後,台灣失去了在國際上的正式承認,不論是叫中華民國或叫做台灣,邦交國雪崩式的崩盤,陷入外交孤立。

後來,我們開始使用〝怪怪的〞名字(像是「中華台北」)來參與國際組織,不重參與國際組織的名稱,而重實質參與國際組織,說好聽一點則是「務實外交」。

結語

說實在話,台灣外交發展離不開美國的外交策略,所以不要單單硬讀台灣外交發展,要放在美蘇角力的架構下來讀。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韓戰越戰四起戰爭左右了美國外交政策以及對台關係,台灣的外交發展也隨著與美關係的改變而改變。

403會員
76內容數
「台灣籃球人,不可不知台灣籃球事」身為台灣籃球人一份子的你,可以在這份專題看到關於台灣籃球過往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