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課堂筆記——單元 7.《孟子》解讀:人性理論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 理代表合理的事情
  • 義代表正當的事情
  • 理義本來不在心之中,而是心本能地喜歡理義。

「孔子,聖人也。」有兩個解讀層面:

  1. 孔子等於聖人
  2. 孔子屬於聖人

因此「惻隱之心」不等於「仁」,應該理解為「惻隱之心」屬於「仁」。

(按:「孔子,聖人也」的例子頗為不妥,若說孔子屬於聖人,不等於聖人,這是把「聖人」理解為一件獨立事物,以致於任何人都不是「聖人」。孔子不是「聖人」,而是只屬於聖人,那麼聖人是什麼呢?這種邏輯問題與日常語言溝通是不相合的,正如「傅佩榮教授是我的老師,李明輝教授也是我的老師」,按照傅佩榮的說法,這種陳述就會變成傅佩榮等於李明輝。實際上,很多人都會是我的老師,但這種陳述沒有把所有老師劃上等號的意味。一般語言是有它的理解規則和習慣,並且不能每一句話都從哲學思辨的角度去理解。這就是為什麼白馬非馬會被視為哲學語言,卻不是一般語言。至於孟子當下是使用哲學語言還是一般語言?答案很明顯,孟子不可能有西方的哲學思維方式,他用的是一般語言——惻隱之心,這就是仁。沒有四端,就不是人。就是這麼簡單。)

  • 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 跟人相處才有善惡問題,一個人在荒島上只是眾多動物的其中之一,沒有善惡問題,只有生死問題。
20會員
468內容數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30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閱讀隨筆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Ⅰ 人生的真實與無奈 1 . 算命不如修養: 止謗莫如自修 2. 福與禍之間: 易經:天地無吉凶& 吉凶來自人類的慾望 3. 別相信算命: 從整體來看待自己的遭遇, 化解得失利害之心. 4. 人心的奇妙: 心如死灰, 心齋. 5. 從困境中覺悟:
Thumbnail
avatar
Marco B
2023-03-20
欲望的困擾  文/傅佩榮只要活著,就會有欲望。但是欲望常給人帶來困擾,這時又該怎麼辦? 魯克雷休斯是享樂主義的後期代表,他清楚指出:「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比什麼都好;想要的東西到了手,就想要另一樣東西。人的欲望永遠如此。」以我買書的經驗為例,買到手的書放在家裡書架上,難得翻一次;聽別人介紹某些絕版書,又羨慕不已,總希望買到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11-09-01
悟道之人  文/傅佩榮老子推崇悟道之人,他從七個角度加以描寫。「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十五章) 意思是──悟道之人,小心謹慎哪,有如冬天涉水過河;提高警覺呀,有如害怕鄰國攻擊;拘謹嚴肅哇,有如在外作客。這三點是針對世間的誘惑與考驗而言。稍一不慎,就會失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9-01-02
寵辱若驚  文/傅佩榮老子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十三章)意思是:得寵與受辱都好像受到驚嚇,重視大禍患如同重視身體。這兩句話顯然有些突兀,所以老子接著往下說。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意即:得寵是卑下的,獲得它時好像受到驚嚇,失去它時也好像受到驚嚇,這叫做得寵與受辱都好像受到驚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12-26
天長地久  文/傅佩榮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七章)意思是:天延續著,地持久著。天地能夠延續而持久的緣故,是因為它們不求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夠持續生存下去。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上有天,下有地,中間的萬物才有生存發展的可能性。天地有如廣大的容器,容器本身是空的,才可發揮它覆蓋及承載的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11-14
不必比較  文/傅佩榮老子有一套相對觀念,聽來很有道理。他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二章) 意思是:所以,有與無互相產生,難與易互相形成,長與短互相襯托,高與低互相依存,音與聲互相配合,前與後互相跟隨。 譬如,我認為數學很難,就表示別的科目(如國文)比較容易。如果每一科都很難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10-28
天地有偏愛  文/傅佩榮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五章)意思是:天地沒有任何偏愛,把萬物當成芻狗,讓它們自行榮枯。聖人沒有任何偏愛,把百姓當成芻狗,讓他們自行興衰。 在此,「仁」是指偏愛,而不是指孔子所說的仁愛。「芻狗」是以草紮成的狗,為古人祭祀時的用品。當用之時,備受重視;用過之後,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10-21
出生入死  文/傅佩榮老子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五十章) 我們常以「出生入死」描寫一個人的勇敢,好像他無懼於死亡的威脅。但是,老子的意思並非如此。他只是描寫一個簡單的事實:人是從生命出發,走入死亡的。 接著,屬於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於短命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09-30
陷於迷惑  文/傅佩榮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十二章)意思是:五種顏色(青、紅、黃、白、黑),讓人眼花撩亂;五種音調(宮、商、角、徵、羽),讓人聽覺失靈;五種滋味(酸、苦、甘、辛、鹹),讓人口不辨味;縱情於狩獵作樂,讓人內心狂亂;稀有的貨品讓人行為不軌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