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沒有本質論的觀點,沒有提出人有某種固定的本質,這種本質可以用道德的性質加以規定。把心的潛能充份實踐,就是盡心。所有偉大學者的學說,都需要學習者自己有某種修養的心得,才能知道他在說什麼,這就是教學困難的地方。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儒家思想的主軸就是把命運轉化成使命。儒家的樂一定是樂在能發展我的人性向善、行善,因此窮困不是問題。「萬物皆備於我」並不是宋明儒者說的「萬物皆備於我心」,而是「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真誠,就沒有比這個更加快樂的」。因為我什麼外在物質都不需要,因此「萬物皆備於我」。宋明儒者的解釋是增字解經,並非孔孟原意。孔孟不談三綱,三綱是法家用來控制人民的方法。《論語》:「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並沒有愚忠。「不敢請耳,固所願也」一個念書人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尊重和重視。儒家認為父母兄弟姐妹健在是值得高興的,因為這有助於實踐自己與其他人的適當關係。「君子遠庖廚」的「君子」是指統治階級,遠庖廚的原因是要遠離屠宰牲畜的地方,免得自己習慣了屠宰的感覺,屠殺人民勞役人民也沒有自省能力。儒家的基本特色:一定尊重經典和傳統的學問(針對過去)一定關懷社會,希望投身進去改善社會(針對現在)重視教育(針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