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人之初,是善還是惡?孔子沒說,後人說一堆~ (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人人從小誦讀的三字經有BUG?!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揚雄說人性善惡相混,搞不清楚誰對誰錯,查查孔子怎麼說?結果大老師孔子根本沒說!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戰國時期承繼儒家思想的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善來自惻隱之心。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認為善來自於後天的人為。

西漢的揚雄在法言脩身篇則提出性善性惡相混之說。

所以,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抑或是「人之初,不善不惡」?

誰說得對?誰說的錯?

既然不知道誰對誰錯,那就看看儒家的大老師孔子怎麼說?

結果發現,孔子只有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子根本沒有說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

孔子未曾直指性有善惡,只說人的先天體性相近,但後天的生活環境和學習導致人與人有所差異。

性有不改義,只是會隨著不同的因緣而出現不同的表現。人生和宇宙萬有皆以此不改之性為根基,所以說是性相近。然性雖相近,但因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氣和後天的學習不同,以致有著天差地遠的差異。

全篇的三字經就由性相近,習相遠開展而來,既然眾人的體性相近,則『習』這個字就是全文的關鍵字、也是人生的分岔點,後文均以『習』為基點,有層次地揭示學與不學的影響與過患,“學”是三字經的關鍵字,總共出現13次,三字經全文說明為何學(WHY)? 學什麼(WHAT)? =該學(WHO)?何時學(WHEN)? 在哪學(WHERE)? 還有,怎麼學(HOW)?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苟是如果的意思,

遷是改動、變遷,

性為習性之義,

因為體性是不改的,唯習性會隨境而轉。每個人生來都是懵昧無知的,需要父母家人的呵護教導,如果不好好教,則孩子的習性就會遷流變化。

教導孩子的方法,重在"專"。專有以下三個角度的專:

1. 學習次第的專,即專在道上

2. 學生的專,即專注力的培養:

3. 老師的專,即教學的專心投入

這三者,尤以學生的專心和老師的投入最為重要,且兩者相輔相成、相互關聯。

以下分別舉母教(孟母斷機教子)和父教(竇燕山五子登科)的正面案例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也以此呼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2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一瞬花時的其他內容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傅佩榮:「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Thumbnail
傅佩榮:「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品格跟學問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家領導的問題。答案看起來呼之欲出,但是為什麼?根據三字經,筆者提供了兩個說明方法,一個引經據典闡述道理,一個是分析法。選一個,然後,告訴你的孩子吧~
Thumbnail
品格跟學問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家領導的問題。答案看起來呼之欲出,但是為什麼?根據三字經,筆者提供了兩個說明方法,一個引經據典闡述道理,一個是分析法。選一個,然後,告訴你的孩子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