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認知的鍛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都知道,大腦愈用愈靈光,在高齡化社會中,熟齡族也逐漸了解「認知儲備」這個專有名詞,意思是大腦神經跟我們身體的肌肉一樣,愈鍛鍊,會長得愈多,等到老了神經退化甚至失智了,之前額外鍛鍊所「儲存」下來較多的神經結構,可以讓我們依舊維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大腦認知功能。

但是大腦的鍛鍊跟肌力的鍛鍊很像,要困難辛苦才會有效果,輕鬆不費力休閒式的閱讀,或者早已習慣成自然的打麻將,都沒辦法增加「認知儲備」。

身體先天上就具有相當程度的可塑性,就如同已有無數科學實驗證明的肌力與大腦就具有可塑性。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曾進行一個大規模,而且相當大膽激進的實驗。

過去當患者因中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經功能受損,而無法使用他的手臂或腳時,過去物理治療的原則是教導與訓練患者去使用剩下的肢體,來取代失去功能的部位。但是這個實驗卻在患者復健的過程中,不再強調剩餘肢體的功能,甚至會把剩下、完好的肢體綁起來,然後鼓勵患者使用失去功能的肢體,去做受傷之前這些肢體能夠做得到的事。

這個看起來超很超現實的做法,居然在許多個案上獲得相當大的成功,也就是勉強自己去使用已經無法使用的肢體,會促成新的神經通路生長,甚至大腦中原本被破壞的區域長出新的神經元,或者會刺激周邊其他正常的腦區去掌管原本已經無法使用的肢體。

跟家人朋友一起玩桌遊 

    據說現在年輕人不太喜歡使用臉書,因為他們發現爺爺奶奶都有了臉書帳號,的確,不管是透過手機或電腦,已退休的熟齡族群花愈來愈多的時間掛在網路上,加上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人最怕得到病就是失智症,因此有許多打著預防失智症的電玩上市,每款遊戲也都會說有研究證明打電玩可以有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進展。

    其實失智症是否真的能夠藉由電玩來預防,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結論分歧很大,可以說是尚未有定論,其實不要說坊間在賣的遊戲效果存疑,連美國的莫魯斯實驗室經研究後推出一款付費使用,針對大腦訓練電玩的遊戲,宣稱這款遊戲能提升日常生活品質和延緩失智症發生,後來卻因為效果不明顯而被使用者提告,在2016年1月,美國法院判定該研究機構敗訴,必須賠償使用者,總金額高達二百萬美元。

    不過,比起一個人在手機或電腦螢幕前孤獨地玩,其他需要與別人互動一起玩的遊戲,不管是傳統的棋類、撲克牌類或麻將,乃至於近些年很夯的桌上遊戲,從古早的大富翁,到現在推陳出新,設計生動有趣種類繁多的桌遊,因為多了與人的互動,對失智症就絕對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預防或延緩及改善失智症,目前研究確實有效的只有四個管道——飲食、運動、多動腦的認知儲備、再來就是社交中的人際關係。桌遊包含了動腦與人際互動,甚至有的桌遊還可以把運動設計進去,或者在桌遊中學習健康飲食的知識,是非常棒的娛樂與保健養生的工具。

    市面上有許多設計得很好的桌遊,也有很多單位,不管是社會企業或公益團體乃至於社區樂齡中心或日照機構,都陸續開辦桌遊的課程與活動。

    有個社區發展協會看里內的長輩年齡愈來愈大,失智的老人也愈來愈多,就培訓了一批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 讓他們先自行玩桌遊,然後試教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的小小孩,等到他們有教學經驗後,再讓他們來教導與陪伴長輩玩桌遊,這真是青銀交流最棒的模式。

    會用這種有點複雜的流程,是因為教老人與教小小孩有類似的地方,也就是不能太難,否則他們如果一直遇到障礙,就會退縮、放棄,所以除了遊戲的設計必須難易有別,循序漸進之外,遊戲的對象與氣氛也是很重要的鼓勵方式。

    桌遊最棒的地方是可以根據我們想達到的目標挑選適合的遊戲,不管是記憶類,認知推理,邏輯思考,反應訓練,甚至體能運動……都有設計得很有趣的桌遊。

    台灣有個設計團隊跟職能治療師合作,開發出一款「回憶錄大富翁」的桌遊,參加2016美國史丹佛大學舉辦的銀髮設計比賽,獲得心智組首獎。

    回憶錄大富翁最初構想來自於針對失智症團體活動裡的懷舊療育課程,遊戲結合了各種感官刺激與認知訓練,將懷舊相片、影片音樂,甚至肢體動作、都設計在遊戲流程裡,在職能治療師的引導下,一次可以提供五到六位失智長者玩,課程每周一次,共八次,開放各機構申請,有興趣的單位可以上網報名。

    其實除了這些較專業的桌遊之外,即便沒有罹患失智的我們,在家庭聚會時,全家人一起玩桌遊,絕對比大家各自滑手機、上網,來得開心快樂,並且對家族情感的凝聚力一定加分多多。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大腦愈用愈靈光,在高齡化社會中,熟齡族也逐漸了解「認知儲備」這個專有名詞,意思是大腦神經跟我們身體的肌肉一樣,愈鍛鍊,會長得愈多,等到老了神經退化甚至失智了,之前額外鍛鍊所「儲存」下來較多的神經結構,可以讓我們依舊維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大腦認知功能。 但是大腦的鍛鍊跟肌力的鍛鍊很像,要困難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大腦愈用愈靈光,在高齡化社會中,熟齡族也逐漸了解「認知儲備」這個專有名詞,意思是大腦神經跟我們身體的肌肉一樣,愈鍛鍊,會長得愈多,等到老了神經退化甚至失智了,之前額外鍛鍊所「儲存」下來較多的神經結構,可以讓我們依舊維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大腦認知功能。 但是大腦的鍛鍊跟肌力的鍛鍊很像,要困難
Thumbnail
 就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而言隨著資訊技術快速進步,高齡者的日常生活裡逐漸也被新科技滲透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帶來的馴化甚至鈍化。因為追求便利應運而生的各種服務快速的數位化、網路化、科技化的同時有可能使老年人失去利用其餘的身體功能反而加速老化!成功大學的白明奇醫師提出了「三動兩高」的預防性概念,口號很間單:
Thumbnail
 就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而言隨著資訊技術快速進步,高齡者的日常生活裡逐漸也被新科技滲透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帶來的馴化甚至鈍化。因為追求便利應運而生的各種服務快速的數位化、網路化、科技化的同時有可能使老年人失去利用其餘的身體功能反而加速老化!成功大學的白明奇醫師提出了「三動兩高」的預防性概念,口號很間單:
Thumbnail
你總覺得大腦卡卡的嗎? 總覺得自己腦霧了嗎? 自己是不是提早得了老年癡呆了?如下這本書透過腦神經學慢慢幫你解鎖大腦。 大腦解鎖的六把金鑰匙 一.用進廢退的大腦 書中提到倫敦計程車司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運將,考證時,要記住查令十字車站為中心半徑十公里的2萬5千條街道,還要通過道路上的知識測驗才可以執業
Thumbnail
你總覺得大腦卡卡的嗎? 總覺得自己腦霧了嗎? 自己是不是提早得了老年癡呆了?如下這本書透過腦神經學慢慢幫你解鎖大腦。 大腦解鎖的六把金鑰匙 一.用進廢退的大腦 書中提到倫敦計程車司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運將,考證時,要記住查令十字車站為中心半徑十公里的2萬5千條街道,還要通過道路上的知識測驗才可以執業
Thumbnail
你有沒有同樣的經驗?抵達公司之後就忘了自己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到了晚上就想不起來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打完麻將就忘了剛剛贏的過程,只知道自己贏了。沒有錯。這就是「剛剛沒有動到腦」的證據。
Thumbnail
你有沒有同樣的經驗?抵達公司之後就忘了自己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到了晚上就想不起來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打完麻將就忘了剛剛贏的過程,只知道自己贏了。沒有錯。這就是「剛剛沒有動到腦」的證據。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讓我們越多學習,就越多回憶,記憶力就越好,思考能力就越增強。「學習Python增強記憶思考班」讓學員都學了畢生最有用之Python程式語言,以聊天軟體ChatGPT來聊天與寫文章,展開了多采多姿的後半生。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讓我們越多學習,就越多回憶,記憶力就越好,思考能力就越增強。「學習Python增強記憶思考班」讓學員都學了畢生最有用之Python程式語言,以聊天軟體ChatGPT來聊天與寫文章,展開了多采多姿的後半生。
Thumbnail
從這個core mindset出發,參與夥伴大量試玩多款樂齡桌遊,並透過對話交流,延伸出不同的遊戲主軸發想、活動流程規劃、現場可能狀況的應變討論。
Thumbnail
從這個core mindset出發,參與夥伴大量試玩多款樂齡桌遊,並透過對話交流,延伸出不同的遊戲主軸發想、活動流程規劃、現場可能狀況的應變討論。
Thumbnail
「女兒呀,你有看到我的手機嗎?」王女士問。 「你剛剛放進皮包了呀。」女兒說。 「對耶,竟然會忘記。」王女士拍拍額頭說。 「你好像越來越健忘,而且反應變得比較慢。」女兒說,「應該要做個檢查。」
Thumbnail
「女兒呀,你有看到我的手機嗎?」王女士問。 「你剛剛放進皮包了呀。」女兒說。 「對耶,竟然會忘記。」王女士拍拍額頭說。 「你好像越來越健忘,而且反應變得比較慢。」女兒說,「應該要做個檢查。」
Thumbnail
「我沒玩過桌遊欸」,「我不會玩啦!」​ ​ 「我沒玩過桌遊欸」,「我不會玩啦!」這是我第一次去YMCA帶領桌遊活動時,長輩們的回應。因為沒有接觸過桌遊,對新的、未知的,人類的本能反能都是先抗拒。​ ​ 玩桌遊是一個不分年齡的活動。玩桌遊有6大好處你又知道幾個呢?​ ​ ​ ▍活化大腦 ▍​ ​ ​
Thumbnail
「我沒玩過桌遊欸」,「我不會玩啦!」​ ​ 「我沒玩過桌遊欸」,「我不會玩啦!」這是我第一次去YMCA帶領桌遊活動時,長輩們的回應。因為沒有接觸過桌遊,對新的、未知的,人類的本能反能都是先抗拒。​ ​ 玩桌遊是一個不分年齡的活動。玩桌遊有6大好處你又知道幾個呢?​ ​ ​ ▍活化大腦 ▍​ ​ ​
Thumbnail
「為什麼,要他動動腦筋、不要常常坐著看電視,要常常出去運動,這些大家都知道該做的事情,為什麼長輩就是不願去做?」 你是否也覺得要帶長輩活動很困難呢? 這本書推薦給你! 《明日的記憶,靠今日的練習:現在開始訓練大腦、防失智、不健忘》
Thumbnail
「為什麼,要他動動腦筋、不要常常坐著看電視,要常常出去運動,這些大家都知道該做的事情,為什麼長輩就是不願去做?」 你是否也覺得要帶長輩活動很困難呢? 這本書推薦給你! 《明日的記憶,靠今日的練習:現在開始訓練大腦、防失智、不健忘》
Thumbnail
  我們總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失去現有的一切,其中不免包括我們所有美好的回憶。人們對於失智的恐懼不僅僅是擔心生活上的不便或功能的衰退,更擔心有那麼一天身旁的親人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樣一個進程緩慢的疾病,我們是否能夠改變我們生活習慣和對疾病的認知來讓疾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 
Thumbnail
  我們總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失去現有的一切,其中不免包括我們所有美好的回憶。人們對於失智的恐懼不僅僅是擔心生活上的不便或功能的衰退,更擔心有那麼一天身旁的親人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樣一個進程緩慢的疾病,我們是否能夠改變我們生活習慣和對疾病的認知來讓疾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