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想跟你說說話】母職、司法、性別不對等—殺子母親的單親困境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國民法官制度替司法界帶來更多民眾的觀點。但是在最近的審判案件中,男性與女性間看待母親角色的歧異視角,隱喻了女性在社會當中難以陳述的兩難。本篇文章從一樁殺子案切入,探討女性在社會中的難言之隱
raw-image

2022年10月19日,新北市一名許姓婦人在悶死6歲兒子後試圖輕生,獲救後被起訴,判處有期徒刑16年5個月。(關於本案簡介,可參考中央社的整理)

本案為新北地院首件國民法官參審案,也是全國首件國民法官參審之母殺子案。在本案中,除了能看到母親養育小孩的不易,也因本案採用國民法官制度,能觀察到社會中男性與女性對於母職的想像不同。本文將透過與四位不同性別、科系的大學生(Steven、A同學、B同學、陳先生)訪談,並揉合女性主義法學的觀點重新審視此案,呈現當代社會看待母職的部分樣貌。

▎不同性別對於母職的理解差異

從國民法官訊問看見差異的母職想像

在訊問被告的過程中,備位四號男性國民法官質疑:「作為一個母親,沒想過再辛苦也要做臨時工養大小孩嗎?」五號男性國民法官則質問:「案發前一步都沒出門,你給小孩吃什麼?小孩難道都吃外食?」而三號女性國民法官提問:「不信任將小孩交給前夫或父母,是否曾思考這兩條路以外的選擇?」、「是否知道並尋求社會資源?」。

(新新聞為這一場審判從旁聽者視角記錄下了一些觀察)

可以從提問看到,本案中男、女國民法官對於母親應盡責任有想像的落差。男性國民法官較關注母親的照顧行為,聚焦在被告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並關注被告是否有妥善照顧小孩。女性國民法官相對來說把母職放在一個網絡(家庭、社會)中思考,並認為可以由社會資源分攤母親的照顧責任。

新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讓民意進入到審判程序當中(圖源:司法院)

新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讓民意進入到審判程序當中(圖源:司法院)

一般大眾對於母職的要求

母親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在與親友訴說時,有些人可能會給予指責,認為養育小孩本來就是母親的責任,應該扛下一切。另外也有人表達理解與關懷,認為母親也是獨立的個體,壓力過大時可以尋求外界的協助。

三位受訪者A同學、B同學、陳先生皆表示母親遇到困難時較常向女性親友訴說,對方的反應是表示同理,或一同討論、或單純傾聽。而他們的母親幾乎沒有與男性親友討論扶養小孩的問題,雖然無法得知普遍男性對於母職的要求,仍能推測母親們傾向和女性尋求幫助、共鳴,而男性可能較難提供此情緒價值。

(延伸閱讀: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

對於是否滿意母親的付出,四位受訪者皆表示滿意。Steven表示:「小時候母親因為工作較忙,會覺得自己沒被關心,但長大後能理解母親的難處。」而陳先生說:「超級滿意,我媽生我、養我、照顧我,我們也會互相分享心事。沒有她就沒有我。」B同學則說:「雖然我們不常講心裡話,但母親在物質面提供的很充足,我隨口提到的東西她也會放在心上。」

若是把自己放在母親的角色,對於自己養育小孩的方式會有何期許?在心理支持方面,受訪者希望自己給予孩子關愛,不對孩子亂發脾氣、能成為孩子願意傾訴煩惱的對象,Steven與A同學也提到想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另外,多位受訪者提到對於品格教育的注重,如陳先生說:「我會要求自己教他做個善良、有用的人。」

在物質層面上,A同學與B同學皆認為要滿足基本需求,但不能過於寵溺,否則可能使孩子不懂珍惜。陳先生則認為:「因為12歲以前是心智成長關鍵,在物質與心理皆要給孩子百分百的照顧;12至18歲的青少年時期給予60%照顧,上大學後根據孩子有無收入給予20%至40%不等的照顧,不需過度限制孩子。」雖然受訪者們對於自己教養孩子的期許相對務實,但他們也表示會因為經濟問題、對於自己能否照顧好小孩沒有信心,而不想生小孩。

▎生活經驗與母職的交織

一般母親的養育困境

隨著兒童權益更受關注、生活壓力逐漸上升,社會看待母親養育及照顧的標準變高。無論身處何種社經地位,每位母親皆有各自的養育困境。在受訪者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所觀察到母親面對的困境主要來自家庭、職場兩方面。

陳先生表示,在阿嬤搬出去以前,家中有婆媳問題;B同學也表示母親需要在婆婆與孩子之間取得平衡。在職場方面,Steven則表示,由於父母的工作場域相同,職場與生活的糾紛容易混雜在一起。另外,多位受訪者的母親皆是職業婦女,並負責許多家務,能看出現代女性需要在家庭與職場身兼兩職。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一邊承擔經濟壓力、一邊仍需負擔較多的撫養工作(圖源:親子天下)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一邊承擔經濟壓力、一邊仍需負擔較多的撫養工作(圖源:親子天下)

密集母職期待下的單親困境——不被聽見的艱難

判決書的「犯罪情狀事由」部分中我們可以看見:

遇困境時,應善盡保護教養之責任及義務,存正面積極心態,尋求一切合法手段解決,並以侯童之利益為優先考量,是以被告殺害侯童,嚴重違反其對侯童應負之義務,核屬對被告不利之量刑事由。

或是在備位四號男性國民法官提出的質疑中

「作為一個母親,沒想過再辛苦也要做臨時工養大小孩嗎?」                  

我們可以發現,社會對於一位母親的期待,與這些期待所衍生的責任。

然而,在判決書中的一般情狀事由中,對於被告作為一位單親媽媽的性別困境則較未著墨。

美國社會學家Hays提出「密集母職」概念,意指當代母親被期待要在育兒上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然而,社會加諸於女性的密集母職重擔,並不會因為她們成為單親媽媽後,須獨力扶養小孩而減輕。因此,肩負育兒重擔的單親媽媽,容易在就業市場中受歧視,只好去從事非典型勞動工作(如打零工)。

如果在離婚後尋求原生家庭支援,單親媽媽肩上的重擔是不是就能減輕了呢?或許沒那麼簡單。研究指出,由於社會中「男性養家,女性照顧」的刻板印象仍存,單親爸爸可以專心工作,讓家中其他女性成員協助分擔育兒責任,單親媽媽仍被期望要在教養小孩上親力親為。

(關於離婚與女性貧窮的議題,可以參考衛福部社家署的研究)

▎用性別觀點重新省思本案

女性主義法學是什麼?

女性主義思想,對各學科均有產生影響,其中當然包含了法律這門學科,故產生了「女性主義法學」這門學問。

基進女性主義強調性別間的宰制關係。在父權社會中,由於男性握有權力,因此許多制度(包含法律)是在男性中心/男性價值中心的基礎之上被建構而出的。若僅談論定義可能過於抽象,但請別擔心,下文會有較實際的運用以及更詳細的解釋。

不過本文對於法律條文的討論較少,故說是「以帶有基進女性主義的觀點看待此案件」可能更加適合。 

關於司法中的性別不平等:一個基進的平等想像

當掌握判決權力者,未看見單親媽媽身陷的結構性困境,一味地認為被告「身為母親」應該要盡到什麼責任,並認為未盡到這些責任的母親就是失職,從基進女性主義觀點來看的話,這即是司法體系忽略女性生命經驗、社會處境,具有性別盲點的證明。

而司法體系的性別盲點之所以會產生,或許和司法人員長期缺乏女性擔任要職有所關聯,雖然近幾年女性司法官比例漸增,但並不能因此認定司法體系已經性別平等。因為,性別因素較不被法院採納,可能已是結構性的現象。即便是女性法官,仍可能受司法系統的結構限制所囿,難以作出具有性別意識的判決。

Allan G. Johnson在他的知名性別書籍《性別打結,拆除性別違建》中用了一個精準的比喻「女人不只要住進男人所建的房子,而是要把男性所建的房子拆毀重建」。要改變不平等現狀,單讓更多女性進入司法體系是不夠的,整個體系中的性別偏見與盲點都應被系統性檢討。

▎結語

宏觀至司法體系建構、微觀至家庭權力關係,性別之間的規則可能會依傍著強勢者的意見而建立。我們期盼司法能夠如同正義女神般維護兩造平等,但形式上的公平有時卻會傾軋弱勢者的生命經驗。

母殺子案中,我們能看見密集母職下單親媽媽的養育困境,最終奏出了家庭悲歌。而透過受訪者們的觀察與分享,能進一步觀察到有許多困境也是普遍母親也會面對到的。不過,當受訪者分享對於母職的想像時,不盡相同的答案皆流露著對母親的感謝。

最後,從女性主義法學的視角,筆者也想邀請讀者一起思考:「『司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實際審判中確實給予母親平等地位了嗎?」在上述的討論當中,我們看見法律致力保障個體的權利,有時卻忽視了社會對於母親有不同的期待。我們期望透過本文撰寫,能發揮帶動大眾討論母職困境的力量,共同關注女性在家庭裡的剪影。

(有關單親媽媽的單人育兒困境,可參考洪惠芬的作品)


延伸閱讀: 

關於母職與家務勞動──藍佩嘉<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雇用家務移工的三角關係>,«台灣社會學», 第八期, 頁43-97,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關於父權與不平等社會結構──「異性戀霸權」是什麼?發佈日期: 2015/02/03 作者: 游美惠
Allan G. Johnson原著,(1997),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2008)。《性別打結:拆解父權違建》(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台北:群學。
陳昭如(1998)。女性主義法學的理論與實踐:一個初步的介紹。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6),213-236。

製作小組:李浚誼、周廷芳、游敬諺、韓丹文、高佑萱

責任編輯:林廷昱、鄭宇庭

民主社會存在多元意見,除了惡意傷害少數族群的言論為社會不容外,相反觀點的理性言論是否也有持續存在,促進公開討論的價值呢?本專題將從同性婚姻與跨性別議題切入,探討不同立場如何看待性別議題;另外,也會從最新國民法官判例探討母職期待。我們期望透過闡述個人立場與經驗,能探索彼此聆聽、理解的可能性,實現傳達出公民對話的價值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於跨性別和生理女性而言,心裡或許都有一道難以跨過的「坎」,不論是跨性別者決定踏出生理性別,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抑或生理女性對跨性別女性的接受與否,都需不斷對話方得跨越橫亙彼此的坎,進而尋得社會的最大共識。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對於跨性別和生理女性而言,心裡或許都有一道難以跨過的「坎」,不論是跨性別者決定踏出生理性別,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抑或生理女性對跨性別女性的接受與否,都需不斷對話方得跨越橫亙彼此的坎,進而尋得社會的最大共識。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為什麼不聽我的,我都是為你好 !』、『幫我一下不行嗎,我對你來說不重要?』今天的你被 #情緒勒索 了嗎?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情勒的高風險族群嗎? 👇🏻👇🏻 那就快收聽👇🏻👇🏻 【華算ㄟ】-S2EP2-「我都是為你好」從八字看你是不是被情勒高風險族群
Thumbnail
你老了以後要靠別人養別人照顧嗎 我想還是靠自己最好 以前親戚一直要幫我介紹女朋友 她說你不趕快 交個女朋友結婚 老了以後會沒有人照顧你 我回答她說未來怎麼樣沒有人知道 誰知道到時候是誰在照顧誰呢 何況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找到了另外一半 我所尋求的是互相的信任依賴照顧 而不是單方面的找一個人來照
Thumbnail
這三本書是PTT飄板知名板友大師兄的出版作品,內容描寫的是關於在殯儀館工作的所見所聞,在此分享我的閱讀心得與推薦原因
Thumbnail
上一篇,剛好談論到我最有意見的「第二名」,於是我決定延伸它。 起先,我還沒意識到室友「越矩的行為」,因此剛開始的互動都算融洽。直到我發現自己買的書,放了好久都還沒拆封,想看的影集也停滯不前。甚至,很久都沒有更新畫作和文章(我有一個分享作品的平台)。我才開始追查自己下班後的時間都用在哪。 後來發現,當
Thumbnail
這本書是大師兄的第一本著作,但卻是我接觸大師兄著作的第三本,一如既往的幽默感讓這些生命故事增添了趣味,沒有令人不適或恐懼的感受,反而有不少的情節令人看了笑到流淚,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也映照了真實的人生。
Thumbnail
  有人說我愛你,但他卻告訴你,你發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跟我"報告",有人說他關心你,但卻連最基本你的想法都不願意去聽,談判的過程中,只有上對下的道歉,有人說他愛你,卻告訴你你是多麼一文不值,談判溝通出了問題,卻也只是責怪道歉的那方不會表達,他說:「妳發生什麼事情都與我無關
Thumbnail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看爛了 送各位一句復旦教授的話:「愛富不嫌貧,才是真自由」 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競爭的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比誰的錢多?比誰愛過的人多?比誰被愛的人多?比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體驗多寡?還是比誰比較幸福?又何來定義幸福?這太主觀了。 我想說的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做為一個家庭
Thumbnail
     有太多的時候,我們被人操控卻不自知,我們自以為有自主權、可以自由思考、可以伸張自由意志,歌頌民主、讚嘆個人,卻不知道時代的演變,控制人的方法也跟著從權威、恐嚇演化成說服、催眠,不需要耗費太多心力,更棒的是控制的效果比傳統更好。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為什麼不聽我的,我都是為你好 !』、『幫我一下不行嗎,我對你來說不重要?』今天的你被 #情緒勒索 了嗎?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情勒的高風險族群嗎? 👇🏻👇🏻 那就快收聽👇🏻👇🏻 【華算ㄟ】-S2EP2-「我都是為你好」從八字看你是不是被情勒高風險族群
Thumbnail
你老了以後要靠別人養別人照顧嗎 我想還是靠自己最好 以前親戚一直要幫我介紹女朋友 她說你不趕快 交個女朋友結婚 老了以後會沒有人照顧你 我回答她說未來怎麼樣沒有人知道 誰知道到時候是誰在照顧誰呢 何況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找到了另外一半 我所尋求的是互相的信任依賴照顧 而不是單方面的找一個人來照
Thumbnail
這三本書是PTT飄板知名板友大師兄的出版作品,內容描寫的是關於在殯儀館工作的所見所聞,在此分享我的閱讀心得與推薦原因
Thumbnail
上一篇,剛好談論到我最有意見的「第二名」,於是我決定延伸它。 起先,我還沒意識到室友「越矩的行為」,因此剛開始的互動都算融洽。直到我發現自己買的書,放了好久都還沒拆封,想看的影集也停滯不前。甚至,很久都沒有更新畫作和文章(我有一個分享作品的平台)。我才開始追查自己下班後的時間都用在哪。 後來發現,當
Thumbnail
這本書是大師兄的第一本著作,但卻是我接觸大師兄著作的第三本,一如既往的幽默感讓這些生命故事增添了趣味,沒有令人不適或恐懼的感受,反而有不少的情節令人看了笑到流淚,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也映照了真實的人生。
Thumbnail
  有人說我愛你,但他卻告訴你,你發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跟我"報告",有人說他關心你,但卻連最基本你的想法都不願意去聽,談判的過程中,只有上對下的道歉,有人說他愛你,卻告訴你你是多麼一文不值,談判溝通出了問題,卻也只是責怪道歉的那方不會表達,他說:「妳發生什麼事情都與我無關
Thumbnail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看爛了 送各位一句復旦教授的話:「愛富不嫌貧,才是真自由」 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競爭的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比誰的錢多?比誰愛過的人多?比誰被愛的人多?比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體驗多寡?還是比誰比較幸福?又何來定義幸福?這太主觀了。 我想說的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做為一個家庭
Thumbnail
     有太多的時候,我們被人操控卻不自知,我們自以為有自主權、可以自由思考、可以伸張自由意志,歌頌民主、讚嘆個人,卻不知道時代的演變,控制人的方法也跟著從權威、恐嚇演化成說服、催眠,不需要耗費太多心力,更棒的是控制的效果比傳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