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我中的內向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性別刻板印象,頂多是覺得我就內向放不開,你說了也沒用,並沒有太多不開心的情緒。

時間來到高中,我上了一所位在科學園區中規模非常小的學校,高中部一個年級也不過百餘人,雖然學校依然大致上奉行傳統升學主義的框架,但感覺的到師長們也很盡力讓學生參加各式活動,高中三年中參加的活動不在少數。由於學校人數非常少的關係,每個學生能力參加到的活動或是當幹部的機會非常多,就我而言,我當過副班長、風紀股長、總務、社團總務、社團教學、社團公關,還有活動總召、話劇比賽幹部......等等,總之有過許多使我更社會化的經驗,漸漸的跟過去害羞內向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到了大學、研究所,已經偶爾會被同學朋友戲稱說是外交部長或是溝通大師,舉凡去其他實驗室和研究生談事情或是小至餐廳訂位總是會被拱上去講話。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又是需要每天和客戶泡在一起溝通、合作、談判的工作,好像從這時幾乎所有人都對我改觀。


近期聽過一些話,比如

親戚說:「你這樣比較好,你小時候很害羞不太好,現在外向一點多好」
剛認識的英文老師說:「Oh, you must be an extrovert!」
工作坊的朋友說:「你這麼會social很不像是剛出社會的人」


不過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跟大家說一個從內向人轉變為外向人的故事。我想說的是其實我還是個內向人,面對不認識的人也是要在心中鼓起勇氣才去跟對方攀談、要跟新同事或是新夥伴合作也是會擔心自己哪裡表現不好、面對想認識的人依然會卻步,只不過在漸漸長大的過程當中我學會了什麼是任務導向的完成一件事,不代表我個性就是這麼外放。

而好比我親戚否定過去內向的我,其實也是讓我滿難過的。個性的形成不是意念的集合,可以隨心所欲,而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個性,也許可以訓練自己往特定方向前進,但那是一條不容易的路。說實話我的生命經驗讓我體會到了內向人與外向人與人互動的優缺,所以很能理解為什麼親戚會跟我說外向一點好,不過還是想辯駁的是內向者的內省技能也是很重要的,真的不必非黑即白的只推崇外向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冰心-avatar-img
2023/12/09
面對不認識的人也是要有勇氣,好比第一次我要站在台上和好多人說話,我前天晚上準備一堆隔天我拿麥克風要講全忘記了😄
桔閔-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09
冰心 人群恐懼症!!! 我懂
avatar-img
桔閔的沙龍
23會員
45內容數
在半導體產業中打滾一年半載後深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那時的環境,毅然決然決定離職後生活開始有了巨變,從事了專利產業的工作,重新開始了書寫的習慣。在這裡記錄著我內心的情感世界,偶有掙扎、偶有日常、偶有友人。
桔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1
這幾個月的我產生了很多變化,其中一件就是我好像變得感性許多,經常在看散文或是看劇的時候掉眼淚,我並非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反而覺得這種轉變很難得,我一直都算是個過度壓抑的人,如今可以變得坦率一些也許是件值得開心的事。
Thumbnail
2024/09/01
這幾個月的我產生了很多變化,其中一件就是我好像變得感性許多,經常在看散文或是看劇的時候掉眼淚,我並非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反而覺得這種轉變很難得,我一直都算是個過度壓抑的人,如今可以變得坦率一些也許是件值得開心的事。
Thumbnail
2024/06/01
某天在健身房上課時的對話 教練:「唉唷,不錯哦!你現在是桔閔2.0了」 我:「沒有啦,你太誇張了,我現在還是喘到不行」 我頓了幾秒鐘我又說:「是你教的好啊(笑)」
Thumbnail
2024/06/01
某天在健身房上課時的對話 教練:「唉唷,不錯哦!你現在是桔閔2.0了」 我:「沒有啦,你太誇張了,我現在還是喘到不行」 我頓了幾秒鐘我又說:「是你教的好啊(笑)」
Thumbnail
2024/02/25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2024/02/25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
Thumbnail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Thumbnail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心理學有更多的討論和認識。 在還沒深入理解時,大眾既定印象中的外向者熱情活潑善於社交,甚至認為外向者善於領導所以更容易成功,因此是比較好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心理學有更多的討論和認識。 在還沒深入理解時,大眾既定印象中的外向者熱情活潑善於社交,甚至認為外向者善於領導所以更容易成功,因此是比較好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這個社會總是在告訴我們,安靜是不被允許的,你要舉手發言、你要每天進步、你要表達自己。我總在一生中學習克服內向,但也在這幾年裡,我開始喜歡內向的特質、和內向好好共處,可以真正「自在的內向」,該要談話時,可以自在的回應,而不想說話的時候,就自由的當個少話的人,那也是讓我能量回流的方式。
Thumbnail
這個社會總是在告訴我們,安靜是不被允許的,你要舉手發言、你要每天進步、你要表達自己。我總在一生中學習克服內向,但也在這幾年裡,我開始喜歡內向的特質、和內向好好共處,可以真正「自在的內向」,該要談話時,可以自在的回應,而不想說話的時候,就自由的當個少話的人,那也是讓我能量回流的方式。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