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性別刻板印象,頂多是覺得我就內向放不開,你說了也沒用,並沒有太多不開心的情緒。
時間來到高中,我上了一所位在科學園區中規模非常小的學校,高中部一個年級也不過百餘人,雖然學校依然大致上奉行傳統升學主義的框架,但感覺的到師長們也很盡力讓學生參加各式活動,高中三年中參加的活動不在少數。由於學校人數非常少的關係,每個學生能力參加到的活動或是當幹部的機會非常多,就我而言,我當過副班長、風紀股長、總務、社團總務、社團教學、社團公關,還有活動總召、話劇比賽幹部......等等,總之有過許多使我更社會化的經驗,漸漸的跟過去害羞內向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到了大學、研究所,已經偶爾會被同學朋友戲稱說是外交部長或是溝通大師,舉凡去其他實驗室和研究生談事情或是小至餐廳訂位總是會被拱上去講話。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又是需要每天和客戶泡在一起溝通、合作、談判的工作,好像從這時幾乎所有人都對我改觀。
近期聽過一些話,比如
親戚說:「你這樣比較好,你小時候很害羞不太好,現在外向一點多好」
剛認識的英文老師說:「Oh, you must be an extrovert!」
工作坊的朋友說:「你這麼會social很不像是剛出社會的人」
不過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跟大家說一個從內向人轉變為外向人的故事。我想說的是其實我還是個內向人,面對不認識的人也是要在心中鼓起勇氣才去跟對方攀談、要跟新同事或是新夥伴合作也是會擔心自己哪裡表現不好、面對想認識的人依然會卻步,只不過在漸漸長大的過程當中我學會了什麼是任務導向的完成一件事,不代表我個性就是這麼外放。
而好比我親戚否定過去內向的我,其實也是讓我滿難過的。個性的形成不是意念的集合,可以隨心所欲,而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個性,也許可以訓練自己往特定方向前進,但那是一條不容易的路。說實話我的生命經驗讓我體會到了內向人與外向人與人互動的優缺,所以很能理解為什麼親戚會跟我說外向一點好,不過還是想辯駁的是內向者的內省技能也是很重要的,真的不必非黑即白的只推崇外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