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怎麼在職場上求表現?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缺點、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 以前的班導師如果知道了下巴都會掉下來吧。基於自己的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Photo Credit: Engin Akyurt @ Pexels
內向、外向不是傳統中的定義
內向、外向的分別不是傳統定義中看一個人是否活潑健談、喜歡上台說話。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內向者在獨處或親密好友的小團體相處時更能提昇能量; 而外向者則需要跟人群在一起才能提升能量。如果有選擇, 內向者會更傾向小範圍但深入的互動。有需要時,跟陌生人社交和上台說話也能做好,只是覺得很耗精力!這幾年關於內向者的討論和書籍越來越多,這些資訊讓像我這樣的內向者了解內向是一種互動方式的偏好, 而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我的學生時期, 對於內向還沒有這麼清楚的定義,我花了很多時間試著改善自己的問題,包含: 參加社團、當社長、上台表演等。這些經歷累積起來讓我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內向的人,只有我自己知道, 儘管已經很熟練了, 每次上台前、發言前內心仍然有很多糾結和壓力。
進入職場後一直從事行銷工作, 這是一種很需要展現外向特質的工作類型, 尤其我待過的6家公司裡有4家是美商。《安靜就是力量》這本書裡用了一個很有趣的詞來形容美國文化, 作者說: 『美國雖然是一個強調個性的國家, 但教育的方向卻只著重在把孩童培養出“一個成功的房地產仲介”風格』。的確, 在我待過的美商公司裡, 大部分被公司認定為主要人才的人都有著共同的特質---很會推銷自己、勇於發表意見、勇於挑戰別人、擅長社交。在這樣的職場環境裡, 我常面臨的困擾是:
對公開發言感到壓力
不喜歡預期之外的討論
不喜歡團體活動, 也不擅長社交
感覺自己的表現比較不容易被看到
經過很多年的嘗試,最終有效幫助我能在職場上得心應手的方法有這三點:
1.提前做準備
不管是社交活動、電話對談、會議、簡報, 我都會在發生前全盤想過每個環節的應對, 這能幫助我降低精神壓力, 表現得更好。當然, 職場中有很多突如其來的討論或會議是無法預期的, 這讓我養成了超前部署、時時在心中預演的習慣。看市調報告或是數據時會同時想著『如果要簡短的總結給別人聽,我會怎麼說』、『如果別人問我這個數字為什麼是這樣的, 我會怎麼說』;在做任何決定時也會想著『如果別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安排,我的邏輯是什麼』。這個習慣不僅幫助我對於各種議題都能提前梳理好自己的想法, 也幫助我提前發現盲點,找齊所有相關的資料。在職場上, 就會建立起對手邊工作掌握度很高的形象。
2.參考業界的內向領導者怎麼發揮特質
在待過的公司裡,大部分被認可為主要人才的都是外向者,我是其中很少數的內向者。雖然主管認可我的工作績效, 但還是常常在年終績效對談時收到『可以再多發言、可以多在檯面上推銷自己』的建議。早期, 我花了很多時間觀察外向的同事, 想找到可以模仿的對象。後來我發現,外向者在檯面上的活躍其實渾然天成,只挑出幾種行為模式來模仿反而四不像。因此我轉而觀察管理層裡的內向領導者,我發現他們共同的行為模式是在話題剛開啟的時候“讓子彈飛一會兒”, 他們不急著發表意見,時而仔細聆聽, 時而在電腦中開啟資料檔案, 時而在筆記本中記下觀點。多幾分鐘準備、沉澱,接下來開口反而能一舉補齊前面意見的邏輯漏洞。這樣的內向領導者在檯面上雖然不是最活躍的, 但由於一開口就能讓討論有具體的進展, 大家反而會特別重視他們的意見。這是比較適合我的方式。因此,我著重練習的不是搶發言、多發言, 而是確保每個會議至少主動發言一次, 且必須言之有物。在這之後, 一起工作的人不再覺得我寡言, 只覺得我很冷靜。
3.找出自己的優勢, 依此做出績效
職場上重視的是績效,外向者的確比較容易受到注目,但只要找到能幫助自己做出績效的優勢, 內向者也能有很好的職涯發展。分析、邏輯、說故事的能力是我做行銷工作的優勢,在我還比較資淺的時候, 主管很容易就能從我做的行銷企劃中看出跟其他人的不同, 因此更願意把重要的工作項目交給我,我也自然有了更多浮上檯面被看見的機會。
很多活躍的公眾人物其實都是訓練過的內向者,例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作家劉軒等。如果你也是正在從事需要外向特質工作的內向者, 請先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內向特質。找出能發揮的自我優勢以及自己覺得舒服的表現方式,內向者和外向者一樣都有機會在職場上得到很好的發展。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 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Email聯繫:[email protected] FB/IG: 職場C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會員
53內容數
分享求職、轉職準備技巧, 從目標職缺研究、履歷、自傳到面試準備的實作方法, 幫助求職者提高競爭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內向者i人友善,不必社交不必團康的「全國台灣文學營」|經驗指南身邊有朋友準備參加今年的全國台灣文學營,問了我幾個問題後他說:「哎你應該發一篇文學營指南,不然我上網找都沒看到有人分享經驗的。」當時答應了但一直沒做,後來看到文學營廣告被meta檔流量我不爽啦,所以就任性發一篇文來跟大家推廣一下。
Thumbnail
avatar
海柔小姐
2024-06-14
內向者的社交之道:如何突破內心的障礙,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avatar
張鈺雯
2024-05-15
[Podcast]EP.02 - 內向者的最大財富:洞察力與學習力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avatar
S判
2024-03-27
好奇海獺:內向者的社交新選擇,輕鬆交友無障礙在這個充斥著無數社交平台的時代,內向的我們常常感到難以融入。文字的交流比起面對面的對話來得容易,但在傳統的社交軟體中找到真正意義上的連結卻不易。好奇海獺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1:1的匿名聊天室,我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探索有趣的話題,而不必擔心語言的障礙或被外型和標籤定義。 為何好
Thumbnail
avatar
Otter Curiosity
2024-03-04
內向者的喜悅 : 寫作與BanG Dream It's MyGO!!!!!最近開始撰寫文章之後,我深深體驗到了一種通體舒暢的愉悅, 我想寫作之所以對我如此有幫助,是因為人所經歷的情緒是很複雜的,往往沒有辦法在發生的當下,就將其轉化成為一個故事或可以分享的體驗,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醞釀,概念的組合碰撞,才慢慢尋找到答案,或是一種詮釋、觀點,可以承載我內心的溫度。  
avatar
我是貓奴MOUNUCH
2023-12-01
《表達與社交學》12 職場上麻煩別人幫忙,怎麼表達謝意?(讀者QA)在職場上要利用機會請「更專業、更有餘力的人幫忙」,再「好好答謝對方」,製造一次人脈交流的緣分,這作法是雙贏。
avatar
後沙發
2022-09-19
【不能只有我聽到2022.音樂選擇】怎麼要迫我向上游?陳蕾《下流社會》陳蕾的咬字和力量由淺入深,努力強裝成朝九晚五沒頭沒腦、以為在為社會出一分力的社畜,但明顯知道再用力也好,亦沒法撲熄心內的那團熱火,最後過渡到副歌的結他爆發。
Thumbnail
avatar
閱評流
2022-08-17
如何在職場上當「得體」的通訊軟體使用者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十分不喜歡通訊軟體。 高峰被綁架期共同時使用:Line、Messenger、WhatsApp、微信、Skype以及手機內的「訊息」。 最讓我頭痛也最不喜歡的就是Line了。 歸納出幾點關於職場通訊軟體禮儀。
Thumbnail
avatar
凱特想太多
2022-08-02
在投資的路上,面對虧損的狀態,該怎麼調整心態或者採取補救措施?Jan 16, 2018,才一個月價的時間,比特幣價格已經跌到1.1萬千美元,跌幅超過40%!!!!༼ ༎ຶ ෴ ༎ຶ༽ 彼特君這時資產蒸發了一半,約500萬噴了,彼特君自己說當下他想自掛東南枝的心情非常強烈!இдஇ
Thumbnail
avatar
阿福哺
2022-07-06
只是需要一份工作嗎?—從就業服務一探精障者在職場上的處境與需求合理調整(Reasonable Accommodation)一直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照顧者專線的政策小組所研究之精神障礙者權益的一部分。雖然在我國少數法規中可見「合理調整」(註一),然而若仔細研讀各該規定便可發現諸多內容未盡周全。
Thumbnail
avatar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