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想看「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這本書時,會想說人生是否要留下什麼,才會有意義呢?因此看這本書第十章的內容,這本書作者是被稱為矽谷教父、曾經當過史丹佛大學校長的約翰‧漢尼斯
作者對於留下遺澤提出看法,作者不過度擔心會留下什麼,只選擇當下,一心一意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以領導組織為例,要讓組織比上任之初的效能更高
作者認為他的行動方針不是為了留下遺澤,而是善用有限的時間、精力、資源
也提到在組織內,常常只有領導人會被記得,但組織內每個人都能有貢獻,他用林肯的團隊作為舉例,團隊內很多人例如作戰部長和上將也都有貢獻,但他們的貢獻也都留下遺澤
對於遺澤,作者的看法是「所作所為能使別人受益」,也提到遺澤不一定需要具名,「世人是否能記得我的貢獻,根本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一路上,我們能幫助多少人」
作者則認為能否記住不是關鍵,重點是能為他人帶來幫助,這也讓想到阿德勒心理學提到的貢獻感
這也為我帶來啟發,以前讀歷史時候,會讀到很多人物的故事,但很多平民的故事似乎都消失在歷史當中,而我們現在絕大部分的人,在更久遠將來,也都有可能被遺忘,那我該如何過這一生,我該如何需要留下什麼嗎?
之前也曾經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可能有結束一天,到時候可能就不會有人類了,那我們真 的有必要讓人記得嗎?活著的意義是要留下東西嗎?很多事物到很遠的未來,都有可能會有消失的一天
這讓我對於生命有些看法,我認為,活著是在體驗這個世界的過程,而身旁的人也是在體驗這世界,很多事物都讓我對於世界有許多不同的體驗,例如書本、網路文章、動漫、影片等,這背後都有很多人去創作,有人印刷或維護網站,這付出許多時間和努力
這也讓我想到社會很多行業,都讓我有今天的體驗,例如有農夫種植食物,讓我減少飢餓;有人製作飲水機,讓我能有乾淨的水能喝;有人建造房屋,讓我能有可以居住的地方,很多事情背後,常常都是有人在貢獻組成的
另外我在大學課程中,有上一些關於資訊科技方面的內容,才發現在很多科技產品背後,都有很多理論和數學運算等,這些都具有複雜性,學起來也有一定難度,之後經由科技公司和製造業製作成品,因此今天所使用的產品,背後也都是許多人努力學習、研究、開發、製造的成果
在這些過程中我們有記住的人很少,誰種食物、建房屋、製造產品,我們大部分都不知道,但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肯定都有其重要性
而我能做的,應該就是讓自己和他人,有更好和豐富的體驗吧,這也包含現在和未來
以寫文章為例,在這個過程中、過程中的思考、分享的喜悅、看見成品的成就感,這些體驗都極為真實,而看到這段文字的你,獲得的知識、啟發、思考等,是新的體驗,也都是一段體驗過程 即使到很遠的未來都無人記得,只要這段文字能在一段時間內,讓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有更豐富體驗,就會是有意義的了
身為大學生的我,大概就是把本科的東西讀好,讓自己有些專業,同時涉略一些課外成長事物,例如看課外書、文章、寫文章等,同時也兼顧放鬆,進行些娛樂活動,調整好各類活動的時間分配,讓當下的我和未來的我,都能有更好的體驗
將來的職業會作什麼,我還不確定,但我就先掌握每一天當下,把每天活好,也是在為未來作準備吧
留下的事物,不一定會恆久永存,但在一段時間內,能讓自己和他人,有更好的體驗,就是一種意義吧,當然每件事物延續的時間有別,影響的程度也有別,要如何選擇和分配時間,就看大家如何選擇
每個人對於生命,也都有不同看法,生命並沒有標準答案,這本書的作者對此提出一些看法,也帶給我一些想法並寫下來,也歡迎大家為自己的人生提出想法,思考如何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