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少用Why,多用How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5W是大家很常會用到的方式

之前有一篇有提到

問題分析跟職能的大小T很像

使用樹狀圖的What、Why、How三個層級

也提到Why、Why、Why的方式來深入探討問題

raw-image

但是

在運用上還是要看問題狀況還選擇

Why偏向於找出過去發生的原因-魚骨圖向右

How偏向於找出未來處理的方法-魚骨圖向左

兩個是不同的出發點

如果一個不是單一方面的問題

在找原因時

很容易陷入互踢皮球的現象

過去在軍中很常會寫檢討報告

基本上的段落都差不多

第一段寫事情發生經過

第二段檢討發生成因

第三段針對你寫的成因提出改進作為

第四段表現你的愧疚

跟發誓不會再發生或一定會改善

通常寫第二段時都會先把不可抗因素先寫上

反正千錯萬錯絕不是自己先錯

好一些的會在第二、三點檢討自己

臉皮厚一點的只有第三點才檢討自己

以我服務單位-步訓部

就很常被其他單位拿來放在第一點檢討

所以單位很喜歡要求我們教官去認證

只要有危安風險就要我們排人過去畫押

(好像說的太直白了)

這實在不是什麼好現象

但是沒辦法

上面長官都是用Why在想事情


失敗的人找理由

成功的人找方法

很老掉牙的話

但是也是在鼓勵我們

多用How來思考

來個諧音梗

How-好

Why-壞

是不是一眼看出那個好啊😆


How也比較有正向的能量

上一篇跑步也說我原本也不愛跑步

胖了10幾公斤

怎麼辦??

1.想辦法先控制飲食-168

2.再訂出初步訓練目標-跑步機可以跑4K

3.然後實際跑營區1圈-約5K

4.測驗前到測驗場地自己測時間

然後

就跑步合格啦

體重控制著啦

5.剩下的就是持續維持

5個How就解決了

如果要找Why那肯定多了

當然

我這是屬於較簡單的問題

複雜的問題

還是要先知道原因(彭老師說的真因)

才好下手解套

不然做再多也是白搭

浪費資源




avatar-img
27會員
106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慶幸 這次有參加到商業思維學院Gipi老師的課 兩次的實體課 台北會場 台南搭3:15的車北上 再搭19:00的車回來 但是精神狀態確一直很好 會場佈置明亮外 課程中也都持續感受到正能量 老師講課的幽默詼諧 助教的精闢回饋 同學間的無私分享 都是非常吸引人想繼續的動力
今天聽了彭建文老師的podcast講到KPI 有必達目標跟挑戰目標 又上了一節心理安全衛生的課 講到需要跟想要 感覺這兩個理念蠻雷同的 也想到之前不管是當主官或做幕僚 在訂定年度目標或計畫時 常常是一頭熱 定的目標跟期程表都很漂亮 但是到了要評核時 卻發現 執行效果不如預期
近期因爲要騎車上下課 來回都要半小時左右 加上中午用餐的一小時 就有將近兩小時的零碎時間 所以又採取聽書的方式來保持學習 天下每日報 Podcast 都是不錯的工具 尤其Podcast中可以自由選擇書單 目前關注的頻道有 經理人、每日聽管理、聽天下、閱讀經濟學人 職場冰淇淋
前陣子有機會看到經理人雜誌的 #新商業學校 有前行政院長 #毛治國老師的這門線上課程 立馬報名參加 上完真的受益良好 老師對孫子兵法的解說 跟以往看的條列式解說完全不同 而是一種架構嚴謹 有系統的新論述 記憶最深刻的是 老師將形勢虛實與物理學的位能跟動能結合
10/22參加了一場很有意義的活動 是由崑山科大楊泰和老師與地方創生合辦的USR計畫 #2030淨零排放與認識SDGs桌遊趣 從中學習到不少永續的知識 也從遊戲中發現 道安宣講的深層意義
今天有幸跟目前一起職訓的同學分享 職能跟求職間的議題 上半年參加職能課程時 都是以人資的角度跟立場 在看待職能這件事 今天因為時間地點不同 改以求職者的角度來看職能 我想最關切的應該就三件事 一、薪資 二、工作內容 三、未來發展
很慶幸 這次有參加到商業思維學院Gipi老師的課 兩次的實體課 台北會場 台南搭3:15的車北上 再搭19:00的車回來 但是精神狀態確一直很好 會場佈置明亮外 課程中也都持續感受到正能量 老師講課的幽默詼諧 助教的精闢回饋 同學間的無私分享 都是非常吸引人想繼續的動力
今天聽了彭建文老師的podcast講到KPI 有必達目標跟挑戰目標 又上了一節心理安全衛生的課 講到需要跟想要 感覺這兩個理念蠻雷同的 也想到之前不管是當主官或做幕僚 在訂定年度目標或計畫時 常常是一頭熱 定的目標跟期程表都很漂亮 但是到了要評核時 卻發現 執行效果不如預期
近期因爲要騎車上下課 來回都要半小時左右 加上中午用餐的一小時 就有將近兩小時的零碎時間 所以又採取聽書的方式來保持學習 天下每日報 Podcast 都是不錯的工具 尤其Podcast中可以自由選擇書單 目前關注的頻道有 經理人、每日聽管理、聽天下、閱讀經濟學人 職場冰淇淋
前陣子有機會看到經理人雜誌的 #新商業學校 有前行政院長 #毛治國老師的這門線上課程 立馬報名參加 上完真的受益良好 老師對孫子兵法的解說 跟以往看的條列式解說完全不同 而是一種架構嚴謹 有系統的新論述 記憶最深刻的是 老師將形勢虛實與物理學的位能跟動能結合
10/22參加了一場很有意義的活動 是由崑山科大楊泰和老師與地方創生合辦的USR計畫 #2030淨零排放與認識SDGs桌遊趣 從中學習到不少永續的知識 也從遊戲中發現 道安宣講的深層意義
今天有幸跟目前一起職訓的同學分享 職能跟求職間的議題 上半年參加職能課程時 都是以人資的角度跟立場 在看待職能這件事 今天因為時間地點不同 改以求職者的角度來看職能 我想最關切的應該就三件事 一、薪資 二、工作內容 三、未來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逐漸感覺過度思考 是生活的亂源 曾在想過在這發公開文 被有心人士曲解該如何 後來 放棄去思考這問題 正視你的人永遠正視 反之 澄清千百回也是消磨時間 觀點角度不同 不須他人強行矯正 我也沒興趣矯正誰 盡情綻放自己 抒發壓力也好 記事也罷 藉由文章整理思緒也無所謂 學習要是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最近,遇到問題,又開始睡不好,幾經思考,終於釐清一些問題 面對問題,反思自己的態度,是不是還在搖擺?所以才會憂,才會懼 每個人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些人,藉由泡茶,藉由聊天,藉由幹譙,藉由打球...主要是釐清那些自己的混沌不明。自己釐清,就是去做而已。方法,沒有什麼好,或是不好...
Thumbnail
最近思考了很多事情,包括國家和民族的憂慮、未來發展、愛情和親情等。但我開始想,思考到底是什麼?或許就是不斷問「為什麼」吧。讓我們一起好好思考吧!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Why bother?我的大腦突然冒出這一句,我也不知道為何這樣想,我只知道人與人之間若是不真的清楚了解,就真的何必如此呢?你不在乎,我不在乎,每一個人都不在乎的這樣社會,Why bother 就一直浮現在我腦海徘徊不去。我真的心想,何必這樣,又何必那樣?人之間太脆弱,每一個人都無法清楚了解人際關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逐漸感覺過度思考 是生活的亂源 曾在想過在這發公開文 被有心人士曲解該如何 後來 放棄去思考這問題 正視你的人永遠正視 反之 澄清千百回也是消磨時間 觀點角度不同 不須他人強行矯正 我也沒興趣矯正誰 盡情綻放自己 抒發壓力也好 記事也罷 藉由文章整理思緒也無所謂 學習要是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最近,遇到問題,又開始睡不好,幾經思考,終於釐清一些問題 面對問題,反思自己的態度,是不是還在搖擺?所以才會憂,才會懼 每個人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些人,藉由泡茶,藉由聊天,藉由幹譙,藉由打球...主要是釐清那些自己的混沌不明。自己釐清,就是去做而已。方法,沒有什麼好,或是不好...
Thumbnail
最近思考了很多事情,包括國家和民族的憂慮、未來發展、愛情和親情等。但我開始想,思考到底是什麼?或許就是不斷問「為什麼」吧。讓我們一起好好思考吧!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Why bother?我的大腦突然冒出這一句,我也不知道為何這樣想,我只知道人與人之間若是不真的清楚了解,就真的何必如此呢?你不在乎,我不在乎,每一個人都不在乎的這樣社會,Why bother 就一直浮現在我腦海徘徊不去。我真的心想,何必這樣,又何必那樣?人之間太脆弱,每一個人都無法清楚了解人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