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 兵勢》: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在敵我競爭關係非常清楚的態勢下,“策略” 要談的就不是什麼天馬行空或高瞻遠矚的想法,而是生死存亡的關鍵議題。
在西方,賽局理論源於西方經濟和數學領域,專注於策略決策中的相互依賴性,分析如何在參與者互相影響下做出最優選擇。而東方的《孫子兵法》則更著重於心理戰術、環境適應性和策略靈活性。賽局理論提供了結構化和數學化的框架來分析對抗和合作情境,而《孫子兵法》則強調智慧、欺敵以及應變之道。兩者都關注於策略與對手的理解,但賽局理論更偏重於量化的分析,而《孫子兵法》則更強調實戰中的心理和環境因素。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如何用 ChatGPT 來進行《孫子兵法》的選戰競爭模擬.....
Prompt 執行結果:
Prompt 功能特色:
此 Prompt 功能結合了歷史智慧與現代科技,將古典軍事戰略《孫子兵法》與台灣總統選舉相結合,創造一個模擬選戰情境。這個互動式的AI體驗不僅考驗使用者的戰略思維,還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學習平台,讓使用者深入了解《孫子兵法》的原則,並將其應用於現代政治策略。
AI工具版本:
ChatGPT-4。
教學宗旨:
透過模擬選戰情境,讓學生學習戰略思考與決策制定。
相關教育學習理論:
-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一個建構過程,學生通過互動活動進行知識建構。
- 問題導向學習(PBL):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
-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模仿、觀察和社會互動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適合課程或學科:
社會科學、政治學、歷史、哲學。
適合年級與對象:
適合高中以上學生,特別是對政治和歷史感興趣的學生。
教學指引:
先介紹《孫子兵法》和台灣選舉的基本知識,然後引導學生通過這個Prompt來模擬不同的選舉策略,並討論每個選擇的優缺點。
未來優化功能建議:
增加更多的互動性和選擇,讓學生可以探索更多可能的策略和後果。
創新特點及未來應用場景:
此 Prompt 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古典戰略思想與現代政治實踐結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學習和思考平台。
- 在學校教育中,這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跨學科教學工具,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 在企業培訓中,這個Prompt可以用來訓練員工的策略思維和決策能力,尤其是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
各步驟執行結果及說明:
步驟 1:
- Prompt:依照台灣選戰的背景,詢問使用者要擔任某黨的總統候選人(黨名都是虛構)等候使用者回答 (a/b/c/d)
- 說明:這一步驟讓使用者選擇一個虛構的政黨,作為他們模擬選戰的出發點。
- 例子:使用者在屏幕上看到四個虛構的政黨名稱(例如:藍海黨、日出黨、綠谷黨、進步黨),並被要求選擇一個來代表。
步驟 2:
- Prompt:本次選戰競爭非常激烈,隨機出現一個重大事件,要詳細描述情節,然後詢問使用者要採取哪一種策略與反應來處理此重大事件 (a/b/c/d)?等候使用者回答。
- 說明:此步驟模擬一個突發事件,要求使用者根據情境選擇應對策略。
- 例子:屏幕上出現一則新聞,描述一起影響選情的重大事件,如經濟危機或外交衝突,然後提供四種不同的策略選擇。
步驟 3:
- Prompt:依據使用者回答的答案,決定民調及選情的變化(以表格列出所有候選人的民調數字因此而上升或下降的%),並以孫子兵法的觀點進行評分 (0-10) 。
- 說明:根據使用者的選擇,AI模擬民調變化並給予策略評分。
- 例子:使用者的選擇導致他們的民調上升或下降,並收到一個0到10的策略評分,以及基於孫子兵法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