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碎唸)中華民國的教育出了啥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兩天持續接收到教育相關的議題

第一則是

北一女中區桂芝老師,112.12.4星期一在立法院中興大樓發表一篇批判「108去中國化課綱」的談話

來源:網路上有許多報導

https://youtu.be/0Pb0DJ0U7BE?si=JTr_wb0py0j10wYm

https://youtu.be/0Pb0DJ0U7BE?si=JTr_wb0py0j10wYm

第二則是

彭建文老師在職場冰淇淋podcast分享的

經濟日報報導「大學文史哲系停招凸顯的問題」

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7563932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過去在軍中執行課程設計時

也很感慨一些長官一頭熱

看到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部隊出問題

都會怪兵科學校沒教好

然後就在有限的課程時數內

加入一些他們覺得有必要的課程

導致許多基礎扎根的課目時數被壓縮

然後

操演出問題了、成績不如預期了

又來怪我們沒教好

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以軍中的教育體系來說

區分兵科教育、部隊訓練、基地演訓三個區塊

兵科教育就像外界的學校教育

部隊訓練就像工作中訓練

基地演訓就像專案任務

而兵科教育中又區分

通識教育就像普通高中、大學共同學程

專業教育就像技職學校

師資教育就像教育學程

剛剛所提到的課程設計就是通識教育這部分

明明有些任務是要參加過專業教育才能執行

卻硬要我加到通識課程

最後變的四不像

通識基礎沒打好

專業技術也學不好

後來是加長受訓時數

才讓學習成效有達到合格標準


當時聽到一句話讓我很有感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貪污是一時的、區域的

政策是長久的、全面的


再反觀今天這兩篇

中華文華五千年是靠什麼傳承下來

不就是這些經典文物嗎?

環顧中華歷史上的名人

不都是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

還有軍事家、天文家等等

不也是讀這些文物來達到成就的嗎?

以前學到的漢滿蒙回藏苗瑤

不就是靠著共融嗎?

不也是經過了各種初期的矛盾與衝突後

才產生的共融與共榮嗎?

所以現在還在搞去中的意識型態真的很可笑

而且有資格講去中的應該是原住民吧

華人剛到這塊寶島的時候

多少原住民被坑害

土地、錢糧、女人都有被坑蒙拐騙過

就以府城準備過400歲生日來說

這400年間被多少種族、政權統治過

那誰是正統

歷史不該被遺忘

歷史應該要能原諒

我們被日治過

該親日還是該仇日

當時的高壓統治

有非常多的流血衝突

在賽德克巴萊跟斯卡羅應該都可以感受到

但是他們也確實建設了我們的水利、鐵路等

國民政府來台

以歷史進程來看

是敗軍

是迫不得已

是無奈

在日本建立了50年的有序生活後

來了這批略顯無序但又自以為是的政權

造成衝突也是預料的到

也產生了讓人難過的事件

及後面的高壓集權產生的冤獄

這些都是歷史

但是

現在的政權不也是這樣承接下來的嗎

那到底要否定什麼

到底想去掉什麼

這種行為跟對岸50年前的文革

有什麼區別

當初打擊偶像的

現在不也紛紛在回過頭學繁體字了

那我們政府的這些教育官員到底想割捨掉什麼

最後被割捨的

只有台灣學子的競爭力

德智體群美

五育中

以德為先

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以禮為先

我們不必很八股

但要學習有涵養

也特別感謝所有第一線的教職人員

你們幸苦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柏輝(白光)的沙龍
29會員
119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2025/04/22
分享如何利用GPT創作圖片並製成LINE貼圖販售,從圖片生成、調整、到LINE貼圖申請流程都有詳細說明,包含使用GPT的技巧、以及LINE貼圖平臺的操作步驟。
Thumbnail
2025/04/22
分享如何利用GPT創作圖片並製成LINE貼圖販售,從圖片生成、調整、到LINE貼圖申請流程都有詳細說明,包含使用GPT的技巧、以及LINE貼圖平臺的操作步驟。
Thumbnail
2025/03/25
以歷練不同職務的經驗,歸納出四個上手階段:熟悉、瞭解、熟練、突破。每個階段都有其重點,例如熟悉階段需掌握業務架構、法令規章及作業流程;瞭解階段需瞭解前因後果、作業眉角、運作模式及關鍵人;熟練階段需做到預先規劃及資源整合;突破階段則需優化流程、善用外部資源及訂定規則。
Thumbnail
2025/03/25
以歷練不同職務的經驗,歸納出四個上手階段:熟悉、瞭解、熟練、突破。每個階段都有其重點,例如熟悉階段需掌握業務架構、法令規章及作業流程;瞭解階段需瞭解前因後果、作業眉角、運作模式及關鍵人;熟練階段需做到預先規劃及資源整合;突破階段則需優化流程、善用外部資源及訂定規則。
Thumbnail
2025/03/16
這是進入軍校被學長操的時候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不管是入伍訓或一年級新生 都是在藉由外在高壓的管束來形塑內在 每週的基本教練、體能訓練、正步操練 甚至被學長訓斥 都要求外表嚴肅 不可以嘻皮笑臉 不可以面露不耐
Thumbnail
2025/03/16
這是進入軍校被學長操的時候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不管是入伍訓或一年級新生 都是在藉由外在高壓的管束來形塑內在 每週的基本教練、體能訓練、正步操練 甚至被學長訓斥 都要求外表嚴肅 不可以嘻皮笑臉 不可以面露不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有關大學的軍訓課程,可能對男生很有用,至少能提早幾天退伍, 至於女生的部分軍訓就跟身體的闌尾一樣,沒有其實也沒差,有了就只是比較完整而已 ,大學的軍訓就感覺像在國家音樂廳朗誦憲法一樣,超級無聊,與教官的感情就沒有像高中那樣好,反而覺得教官非常機車,課本也不需要買新的只要跟學長姊感情好,就可以以二
Thumbnail
有關大學的軍訓課程,可能對男生很有用,至少能提早幾天退伍, 至於女生的部分軍訓就跟身體的闌尾一樣,沒有其實也沒差,有了就只是比較完整而已 ,大學的軍訓就感覺像在國家音樂廳朗誦憲法一樣,超級無聊,與教官的感情就沒有像高中那樣好,反而覺得教官非常機車,課本也不需要買新的只要跟學長姊感情好,就可以以二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