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夢昧以求的寄宿生活終於來到。此前考學校的努力;和朋輩好友的討論;和老師們的商量與及和好友們的道別都是值得的。不捨得這個還會在家和外子鬧着誰要今晚和媽媽睡的永遠小寶寶,我和外子決定既要滿足她寄宿獨立的意願又得免打擾其計劃之餘但不拉遠距離,我倆把這一「小家」搬到地球另一邊,和女兒一起成長。
說是「小家」因為長輩們仍守在老家,105歲太婆知道曾孫要留學時微笑着說:「好!多外出見識努力讀書!」然後把紅包發給我們仨保平安,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奶奶、公公和婆婆壓抑着不捨,但女兒都知道他們惦念,早已在離家前追問我們何時回家探望:「太婆我會回來跟你過聖誕打麻雀!」還計算好回港後舊校會否放假何時應該和老朋友見面等等。
到埗後有朋友接送,買車代步和尋住處也感恩順利。兩星期過去學校安排了一連兩天回校熱身日,把寄宿生、日校生和老師家長們都聚到校園裏。女兒花了兩天整合好行李,興奮地搬到學校裏。上至校長下至老師無一關懷備至地問候我:「媽媽我懂你!別太傷心!女兒交給我們好好照顧啦!失眼時打給我讓我好好安慰一下你好嗎?」英國人的幽默真的無遠弗屆。女兒和另外兩個女孩子同房,幸得出門遇貴人,很快便混熟,週日還三五成群地往市中心跑,買零食看巡遊好不快樂。
最驚喜的是宿舍家長(說是家長其實是兩位年輕女子)養了一頭狗!女兒歡喜不已,畢竟還是掛念妹子在香港的大狗。我家老貓還好有父母照顧着,老爸常把片子發過來,貓兒早就「易主」轉為向老爸撒嬌鬧着吃,我也有點安慰。女兒暫時都特意每晚致電訴說一下當天的事情,彷彿她只是在宿營而非真的離家住宿。我倆就像守在空巢的老鳥,每天最渴望就是晚上女兒睡前來電。
「吃好嗎?」「睡好嗎?」「濕疹發作嗎?」「有沒有鬧別扭?」「和同學相處融洽嗎?」「校服合身嗎?」「洗澡沒有礙到別人嗎?」「有麻煩到老師嗎?」我認,終於我有夠老土當「老媽子」了。女兒一一仔細回答,幸好宿舍家長(那年輕女孩子)電郵來說亭熹很適應啊,她總是有禮和掛着滿臉笑容,老師們都很喜歡她。了解英國人的委婉,我就不客氣地「香港人」直截了當:「老師們日後若有甚麼話不妨直說,我𠄘受得來的。」
仍在寄宿蜜月期的女兒令我兩老安心不少。校服有些不合身也湊着穿了,反正即使合身這個熱浪也真的令所有校服不合季節。出門遇的貴人除了同房兩位好女孩還有他鄉遇故知:一個小學的師姐竟也同校寄宿!而且媽媽都遇上大學的師兄姐帶着孩子來此校讀書。世界很小,學校也說這年多收了很多香港人。難得半個地球外遇同鄉,她們幾個都格外親切。
外子說身邊有很多朋友胡疑反正送女兒寄宿,為甚麼我倆還要瘋狂到丟下家人愛貓跑到學校門口來住好讓週末能看見女兒?寄宿最方便,孩子放假便和行李一起打包回家不更好嗎?現在你倆一起離鄉別井,成本太高不化算。
作為父母怎不會明白養育孩子的心?只是每位父母取向和所需不盡相同而已。既想要女兒成熟獨立又不捨她離家太早,我們便想出這權宜之計。有些父母會乾脆全寄宿;也有些一家過來讓孩子讀書下課每晚回家見面生活。每一家人都會有其取捨,沒有誰比誰更適合。我也不知道這模式是否最適合自己、外子和女兒,但既然送孩子到一個全新國度讀書,我想和她同呼吸同生活,好讓她明白生活非盡是校園功課考試,而且家人總在不遠處的心理支持也是大家相互的心靈互補。
「你這樣會否太放不開啊?還老要親着孩子?」此刻的我沒想太多,畢竟我也只在週末才可以見到女兒,平日我也會找點事做好讓自己真正投入這地的生活吧?老實說我只是單純想身體力行到新地方生活,讓女兒明白父母都有能力在一片新天地照顧好自己,日後我倆老弱時也好讓她別擔心我們。
當然留港她最安心,正如她不會太擔心太婆、嫲嫲公公婆婆姨姨貓狗們留港生活如何?但陪她到外地生活build a home away from home也是她爸想親身示範給她的一項本能。外子希望女兒明白世界很大,一切在乎適應和安排,身教應該最有說服力。
離家,需要的除了計劃、財政、簽證、一切過程上的安排之外,最重要的是勇氣。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兒有此股勇氣,我倆也不甘後人。觀察着夫家長輩多年加上我祖母和太婆也因戰亂多番流離,我突然看懂:「太婆七十歲和太公及幾個兒女移民美加廿多年再獨自一人回流香港和奶奶住;作古的太嫲當年堅持把老爺送上大洋船航行整月往澳洲大學留學復坐在家哭了三個月……還有我祖母朝思暮想的叔叔先去英國留學復到澳洲移民日盼夜盼兒媳安好……」只能說我們家的老人們都有強大心臟,在後輩往外闖及念孩兒之間她們都練得金剛不壞之身。離家,就當是家族中一點基因傳承好了,反正雲淡風輕,地球早已變了一條村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