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性別意識-淺談泛性戀、無性戀、紙性戀、偽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北、高雄同志大遊行在今年11月完成,遊行的訴求加強對同志伴侶領養權宣導,以及提升社會對女同志、女性身體關注。整個大遊行洋溢著歡笑與亮點,但背後仍藏著無數的眼淚,需要家人的支持與專業的協助。在遊行一隅,有一群人邊分享邊落淚,對於自己的性傾向,他們依舊沒有勇氣告訴家人朋友,也無法面對大眾。

 

台灣已於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今年更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同婚,是世界聞名的性平尊重國家。性別尊重除了LGBTIS的性別傾向外,在21世紀之後,又陸續提出一些性別傾向,是不在男女、陰柔陽剛二元特質中的。例如不以性別為條件的【泛性戀】、感受不到性吸引的【無性戀】、對虛構人物感到性吸引力的【紙性戀】、以及生理與性別認同上是男性,但喜歡做女性裝扮的【偽娘】。

 

泛性戀(Pansexuality)

泛性戀是一種無論對象的生理性別或性別認同為何,都可能產生身體吸引或愛慕情緒的性傾向。泛性戀認為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是自己對他人產生戀愛感情或性吸引力的決定因素,性吸引對象是包括了在男女、雌雄以外的各種性別,不僅和雙性戀完全不同,也超脫於性別二元論之外。

 

與以往非異性戀被精神疾病標籤化一樣,泛性戀被指為是「性偏離病症」,對非典型對象、幻想情境、個體行為產生強烈性愛喚起的體驗。很多人可能以為泛性戀是一種比雙性戀還要濫情的性取向,但如同電影《丹麥女孩》講述了跨性別畫家莉莉·埃爾伯勇敢面對自己性別認同的故事,他們的愛戀不受到性別和性取向的約束。泛性戀者可以喜歡上任何人是一種錯誤認知,因為他們的愛戀感受是在性想法之前的。

 

無性戀(Asexuality)

2001年由大衛·傑創立的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AVEN)將無性戀定義為一個人感受不到性吸引力,只想投入純粹的浪漫關係,例如喜歡一些親密而非性的肢體動作,如擁抱、接吻、牽手等。但還是有一些無性戀提出他們會感受到性吸引,只是對於性行為不感興趣。

 

無性戀者常被病理判斷為「性慾機能減退障礙」,這是錯誤的想法,無性戀者雖不能受到性吸引或缺少性慾,但仍會為了取悅伴侶或繁衍後代進行性行為。近年來開始有作品提及無性戀,如 NHK 於 2022 年製播的《不能相愛的兩個人》,對於無性戀和無浪慢傾向的生活描寫極為寫實,如周圍的無法理解與逼婚、坦白卻被誤會為藉口、和好友相約同居破局,甚至向家人表明卻還是硬被綁上戀愛關係等。對於無性戀想要有更多認識,可加入FACEBOOK的「台灣無性戀小組社群」,他們也有參加今年的同志大遊行。

 

紙性戀(Fictosexuality)

 

紙性戀是指對虛構角色感到性、浪漫、婚姻欲望,但鮮少對真人有類似體會。由美國日本傳播的動漫文化,在今日的東亞國家已成為次文化主流,隨著網路資訊媒介的普及,虛構人物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增生,對虛構角色產生感情已經屢見不鮮。近日有宅文化的網友跟我討論「近藤顯彥與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結婚」的議題,以及日本將推出真人版尺寸「Gatebox Grande」3D投影裝置的新聞,覺得與人工智慧虛擬人物愛戀已打破次元障壁。在泛性戀、無性戀的認同概念下,這並非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一些性平人士認為紙性戀是假的,不應該包含在多元性別內;也有人認為紙性戀是病理上的「戀物癖」。紙性戀被認為難以理解,或是被當作嗜好或怪癖,其實這是對「人性戀」的慣性迷思。紙性戀者跟泛性戀者都有泛靈論的感受,相信所愛慕的物體具有靈魂、智力、情感,甚至能夠溝通,認為「我婆」並非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是自我嘲弄,而是他們對於浪漫關係的實踐,對於虛構角色的情感投注和行為互動,是真實無比的。

 

偽娘(Otokonoko)

 

偽娘是指女性化性別表現的男性,與單純的男扮女裝表演不同,後者一般沒有女性化的心理。偽娘是一種喜歡異性裝扮或有此癖好者,與跨性別者基於性別認同而做出的打扮不同,他們生理上是男性,而性別認同因人而異。偽娘通常也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如台灣的「最美檢察官」一般。由於較常人重視裝扮,所以網路上戲稱「這麼可愛一定是男生」。

 

在ICD-10中的「戀物性異裝症」類別已經被取消,在ICD-11中,除非伴有明顯的痛苦,或是有重大的傷害或死亡風險,才會被診斷為「性慾倒錯障礙」。在宅文化中,有一個新造的英文詞彙「crossplay」,即扮演與原生性別特徵相異的角色,樂趣源於以自身展開女性為中心的美學體現,如同線上遊戲設定自己的角色,不僅可以選擇性別,也可以對五官、身材、妝容、髮色與衣著等細節進行調整。當偽娘妝扮完出門,彷彿踏入一場充滿愉悅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

 

對於現代的多元性別意識,一些專家說是人類「平靜的滅絕」,因為非雙性戀類別,都不是以生物學生殖模式來滿足或實現,沒有考量繁衍下一代,而是以戀愛感與幸福感為主要訴求。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高爾丁(Claudia Goldin)提出「避孕藥改善女性勞動地位」、社會應減輕「生育懲罰」等,說明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不一定要為了生兒育女而犧牲幸福。而我認為,人都是相異的存在,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所有特質都應該被尊重,新世紀性別意識也該是如此。

avatar-img
13會員
16內容數
同理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心理心理,在你心裡,在我心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妙哉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醫「三焦」概念中,心情鬱悶、身體緊繃、飲食失調,是造成身心疾病源頭。回復的方式,不外乎合理的運動、好好作息休養、吃適當的食物。人只要能覺察壓力的來源,正視並處理問題,讓飲食恢復均衡與穩定,然後再透過對自己外表的轉念、改善人際互動、適當的運動及攝取正確的營養,就能達到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
心理師必須先減少家庭成員的疑慮與抗拒,進而得到協助的相關資源,創造出家人間的良性溝通。只有家庭關係在信任與支持下,才能處理繭居者深藏的痛苦與不甘,在克服繭居者憂慮或抗拒下、讓個案思考並發展未來的目標方向,配合協助就業就學創業學習的社會資源,走出人生新的道路,協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更為幸福。
中醫「三焦」概念中,心情鬱悶、身體緊繃、飲食失調,是造成身心疾病源頭。回復的方式,不外乎合理的運動、好好作息休養、吃適當的食物。人只要能覺察壓力的來源,正視並處理問題,讓飲食恢復均衡與穩定,然後再透過對自己外表的轉念、改善人際互動、適當的運動及攝取正確的營養,就能達到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
心理師必須先減少家庭成員的疑慮與抗拒,進而得到協助的相關資源,創造出家人間的良性溝通。只有家庭關係在信任與支持下,才能處理繭居者深藏的痛苦與不甘,在克服繭居者憂慮或抗拒下、讓個案思考並發展未來的目標方向,配合協助就業就學創業學習的社會資源,走出人生新的道路,協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更為幸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週四是瘋狂的萬聖節,台灣除了延續國外的裝扮傳統,近幾年的性別意識興起,今年的同志大遊行超越以往,據新聞報導超過18萬人上街遊行,訴求議題從原本的性別平權轉至尊重多元。性別平權與多元性別,我一直認為是台灣重大議題,無論是先前公投案,大法官釋憲案,直至新增專法,各界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值得深思。
情人節閒來無事 分析一下最具爭議的話題【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首先純友誼的定義"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換句話說不能有情人間的親密幻想 還有其他觀點居然也列入純友誼 "互相尊重"或是"共同興趣"還有"價值觀" 定義模糊難怪一堆人觀點混淆 以身為男性的角度來說【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重新找回快樂和自信 乳暈紋繡助美麗再塑。2019年5月17日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婚合法國家,這一進步象徵著對兩性平等、尊重和社會進步的巨大承諾,同志伴侶除了享有法律的保障,越來越多同志朋友也更勇敢面對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當我們愛著對方,我們只會給予而不求回報,愛本來就是無條件且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我始終相信有一種愛能超越婚姻、家庭、血緣、宗教、組織、國籍、種族甚至性別,並讓台灣島內的所有生命都能永續發展下去。
Thumbnail
台灣紙性戀集散地 〈紙性戀檔案〉 〈紙性戀小卡〉 〈紙性戀大傘〉 廖希文 SH Liao (2023)。〈紙性戀宣言:其置身處境、政治可能性、批判性抵抗〉 (2023)。〈關於紙性戀及其研究的說明:〈紙性戀處境及其悖論〉發表與「動漫遊台灣」研討會後心得〉(含研討會論文全文) (2023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週四是瘋狂的萬聖節,台灣除了延續國外的裝扮傳統,近幾年的性別意識興起,今年的同志大遊行超越以往,據新聞報導超過18萬人上街遊行,訴求議題從原本的性別平權轉至尊重多元。性別平權與多元性別,我一直認為是台灣重大議題,無論是先前公投案,大法官釋憲案,直至新增專法,各界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值得深思。
情人節閒來無事 分析一下最具爭議的話題【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首先純友誼的定義"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換句話說不能有情人間的親密幻想 還有其他觀點居然也列入純友誼 "互相尊重"或是"共同興趣"還有"價值觀" 定義模糊難怪一堆人觀點混淆 以身為男性的角度來說【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重新找回快樂和自信 乳暈紋繡助美麗再塑。2019年5月17日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婚合法國家,這一進步象徵著對兩性平等、尊重和社會進步的巨大承諾,同志伴侶除了享有法律的保障,越來越多同志朋友也更勇敢面對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當我們愛著對方,我們只會給予而不求回報,愛本來就是無條件且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我始終相信有一種愛能超越婚姻、家庭、血緣、宗教、組織、國籍、種族甚至性別,並讓台灣島內的所有生命都能永續發展下去。
Thumbnail
台灣紙性戀集散地 〈紙性戀檔案〉 〈紙性戀小卡〉 〈紙性戀大傘〉 廖希文 SH Liao (2023)。〈紙性戀宣言:其置身處境、政治可能性、批判性抵抗〉 (2023)。〈關於紙性戀及其研究的說明:〈紙性戀處境及其悖論〉發表與「動漫遊台灣」研討會後心得〉(含研討會論文全文)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