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癮-(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之後的日子爸爸復原得還不錯,很快就步入正軌,完全不像是一個癌症康復的人。不過爸爸沒有因此學到教訓,過了不久又故態復萌開始抽菸了。人家說戒菸前幾周是生理性成癮,之後若是犯了菸癮那便是心理性的依賴了。想到這裡我很憤怒,為什麼爸爸可以這麼自私完全不顧及我和媽媽的感受,自顧自的又開始抽菸;但是換個方向想,如果抽菸已經是爸爸生命中唯一的興趣,我和媽媽是否才是那個以親情、關係為名進行勒索的加害者,想到這裡我十分崩潰。

這幾年爸爸戒菸無數次,有時是去看戒菸門診、有時是心血來潮戒菸,但無論是哪種都不過堅持幾週而已。從發病後我們關係越來越差,我對於他的壞習慣越來越敏感,抽菸、違停、吃東西嘴巴不閉上、喝全糖飲料......等等,總是會聯想到會不會哪天又因為這些壞習慣,讓他再次發病,甚至是帶走他。或許我也變得歇斯底里。

媽媽跟我說:「你爸就是自私,我以後也不想管他。」

往後的日子爸爸和我們關係越來越差,準確來說是爸爸其實一直以來沒什麼變,頂多是原本的固執、嘮叨更加變本加厲一些,我和媽媽則是越來越容易對他感到不耐。但說實話,我們也很痛苦,尤其是他因為抽菸咳嗽的時候心中都有一根敏感的神經會被挑起,那是無比憤怒、絕望的情緒。近幾個月早上,叫醒我的經常不是鬧鐘,而是爸爸的咳嗽聲。某次我憤怒捶地,對於爸爸的自私感到崩潰、對於自己的無能感到崩潰。

至於為什麼會想寫下這篇文章,因為我也犯了菸癮。這種感覺很奇妙,我先前並沒有抽過菸,反而還因為爸爸的關係痛恨吸菸者。



avatar-img
23會員
45內容數
在半導體產業中打滾一年半載後深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那時的環境,毅然決然決定離職後生活開始有了巨變,從事了專利產業的工作,重新開始了書寫的習慣。在這裡記錄著我內心的情感世界,偶有掙扎、偶有日常、偶有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桔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菸的各種情感過多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先從我對菸的第一印象開始說起吧。還記得從很小的時候就會看到爸爸在吃飯後會抽一根白色的長柱型東西,那時也不明白那就叫做香菸,也不明白香菸是做什麼的。一直到上了國小有菸害防制相關的教育才了解那是什麼,不過說實話了解也不深,一個國小生的理解不過是「那個有害
今天中午與N小姐久違約了一頓午餐,記得沒錯的話自從大學畢業至今約三年,都不曾見過她,僅有某年通過一次電話分享生活而已。我們大學畢業後她就到了德國念碩士,很久才會回台灣一趟,而我也因為前一份工作過度忙碌的關係,所以很少和過去的朋友聯絡。所幸這次她回來台灣有約到她見她一面,也很幸運的是我們還是滿有話聊的
好多年前還是個小大一的時候學校舉辦了一場講座,主講者是作家林達陽和棉花糖主唱小球,主題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們兩人的互動,小球在林達陽面前像個稚氣近乎幼稚的小妹妹,還記得她演講到一半突然舉手說她要去尿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另一件事是林達陽說的一段話,原話已經記不清了,不過大意是「無需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
在記錄台北生活片段前先說個小小的故事。 碩班時期有認識一個不錯的學姊M,她是來台灣求學的馬來西亞人,畢業後因為喜歡台灣所以決定留在台灣繼續工作。她和以前的我一樣選擇了在半導體產業的工作,不過她過得跟這個圈子的人差很多,雖然偶爾會對於職場產生自我懷疑或是不開心,但她也很喜歡安排一些小旅行幫自己充電,
最近消失了一陣子,久違的上來紀錄一下近期的生活。 前些日子投了許多專利工程師的履歷到各個事務所,也很幸運的得到大多數事務所的面試邀約,由於我本身並不排斥到北中南任何一個地方工作,所以其實這兩周都在頻繁搭車和面試中度過。仔細算下來我達成一個我自己覺得滿瘋狂的成就,我在七個工作天內安排了五間公司的面試
對於菸的各種情感過多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先從我對菸的第一印象開始說起吧。還記得從很小的時候就會看到爸爸在吃飯後會抽一根白色的長柱型東西,那時也不明白那就叫做香菸,也不明白香菸是做什麼的。一直到上了國小有菸害防制相關的教育才了解那是什麼,不過說實話了解也不深,一個國小生的理解不過是「那個有害
今天中午與N小姐久違約了一頓午餐,記得沒錯的話自從大學畢業至今約三年,都不曾見過她,僅有某年通過一次電話分享生活而已。我們大學畢業後她就到了德國念碩士,很久才會回台灣一趟,而我也因為前一份工作過度忙碌的關係,所以很少和過去的朋友聯絡。所幸這次她回來台灣有約到她見她一面,也很幸運的是我們還是滿有話聊的
好多年前還是個小大一的時候學校舉辦了一場講座,主講者是作家林達陽和棉花糖主唱小球,主題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們兩人的互動,小球在林達陽面前像個稚氣近乎幼稚的小妹妹,還記得她演講到一半突然舉手說她要去尿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另一件事是林達陽說的一段話,原話已經記不清了,不過大意是「無需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
在記錄台北生活片段前先說個小小的故事。 碩班時期有認識一個不錯的學姊M,她是來台灣求學的馬來西亞人,畢業後因為喜歡台灣所以決定留在台灣繼續工作。她和以前的我一樣選擇了在半導體產業的工作,不過她過得跟這個圈子的人差很多,雖然偶爾會對於職場產生自我懷疑或是不開心,但她也很喜歡安排一些小旅行幫自己充電,
最近消失了一陣子,久違的上來紀錄一下近期的生活。 前些日子投了許多專利工程師的履歷到各個事務所,也很幸運的得到大多數事務所的面試邀約,由於我本身並不排斥到北中南任何一個地方工作,所以其實這兩周都在頻繁搭車和面試中度過。仔細算下來我達成一個我自己覺得滿瘋狂的成就,我在七個工作天內安排了五間公司的面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新生代人氣樂團 Who Cares胡凱兒即將在 12 月 22 日於 Zepp New Taipei 舉辦「積憂谷」演唱會,不僅是樂團今年唯一一場大型演出,也是首次挑戰 2000 人場館,沒想到門票開賣當天,迅速寫下秒殺完售成績。
Thumbnail
誘因可以幫我們養成好習慣,那有可能幫我們根除壞習慣嗎?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巧妙的誘因設計來幫助人們擺脫壞習慣,特別是戒菸這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可以有效地運用這些概念,對於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Gn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父母都是公教,從小就被嚴格要求,所以我都過著循規蹈矩的克制壓抑生活,不要說抽菸喝酒了,我連夜店這些地方都沒去過,來往的友人大多也是我這類型的人,我們都是相約星巴克、速食店這些地方碰面。 我爸也不抽菸喝酒,他會抽但不抽,有可能因此身體比同年紀的人好一點,看起來喔也年輕些,家族有長輩男性從青春期開始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在戒菸路上的心路歷程,他經歷了對菸的執著、對家人的愛,最終決定戒菸的故事。
Thumbnail
我最討厭二手菸了。 爸爸什麼都好,就是有個習慣,每天會抽掉一包香菸。 而且,他一下班回家,總是不忘用右手手指夾著一根菸,弄得家裡好臭哦。 媽媽、我和妹妹不喜歡菸味瀰漫的感覺,尤其是媽媽不知道勸了多少次,只差沒要求跟他離婚。 聽說那種二手菸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好嚴重。 我才不打算放棄,所以,我
Thumbnail
印象中是這一年開始的,我的菸癮。 在前一個職場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事會抽菸,以我待過的環境來說算非常多了,偶爾會被請菸,不過一直以來都以我不是吸菸者為理由拒絕了,不過在我心中其實埋下一顆種子,對於香菸的好奇、想嘗試,到底是不是有如同事口中說的具有神奇效果,可以紓壓、鎮靜。 時間來到離職後大約半
Thumbnail
之後的日子爸爸復原得還不錯,很快就步入正軌,完全不像是一個癌症康復的人。不過爸爸沒有因此學到教訓,過了不久又故態復萌開始抽菸了。人家說戒菸前幾周是生理性成癮,之後若是犯了菸癮那便是心理性的依賴了。想到這裡我很憤怒,為什麼爸爸可以這麼自私完全不顧及我和媽媽的感受,自顧自的又開始抽菸;但是換個方向想,如
Thumbnail
新生代人氣樂團 Who Cares胡凱兒即將在 12 月 22 日於 Zepp New Taipei 舉辦「積憂谷」演唱會,不僅是樂團今年唯一一場大型演出,也是首次挑戰 2000 人場館,沒想到門票開賣當天,迅速寫下秒殺完售成績。
Thumbnail
誘因可以幫我們養成好習慣,那有可能幫我們根除壞習慣嗎?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巧妙的誘因設計來幫助人們擺脫壞習慣,特別是戒菸這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可以有效地運用這些概念,對於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Gn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父母都是公教,從小就被嚴格要求,所以我都過著循規蹈矩的克制壓抑生活,不要說抽菸喝酒了,我連夜店這些地方都沒去過,來往的友人大多也是我這類型的人,我們都是相約星巴克、速食店這些地方碰面。 我爸也不抽菸喝酒,他會抽但不抽,有可能因此身體比同年紀的人好一點,看起來喔也年輕些,家族有長輩男性從青春期開始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在戒菸路上的心路歷程,他經歷了對菸的執著、對家人的愛,最終決定戒菸的故事。
Thumbnail
我最討厭二手菸了。 爸爸什麼都好,就是有個習慣,每天會抽掉一包香菸。 而且,他一下班回家,總是不忘用右手手指夾著一根菸,弄得家裡好臭哦。 媽媽、我和妹妹不喜歡菸味瀰漫的感覺,尤其是媽媽不知道勸了多少次,只差沒要求跟他離婚。 聽說那種二手菸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好嚴重。 我才不打算放棄,所以,我
Thumbnail
印象中是這一年開始的,我的菸癮。 在前一個職場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事會抽菸,以我待過的環境來說算非常多了,偶爾會被請菸,不過一直以來都以我不是吸菸者為理由拒絕了,不過在我心中其實埋下一顆種子,對於香菸的好奇、想嘗試,到底是不是有如同事口中說的具有神奇效果,可以紓壓、鎮靜。 時間來到離職後大約半
Thumbnail
之後的日子爸爸復原得還不錯,很快就步入正軌,完全不像是一個癌症康復的人。不過爸爸沒有因此學到教訓,過了不久又故態復萌開始抽菸了。人家說戒菸前幾周是生理性成癮,之後若是犯了菸癮那便是心理性的依賴了。想到這裡我很憤怒,為什麼爸爸可以這麼自私完全不顧及我和媽媽的感受,自顧自的又開始抽菸;但是換個方向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