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己」的九種策略(上篇)

2023/12/3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古人老早就在談「非自己」了

接觸人類圖久了,會聽到很多的分類,如反映者、顯示者、情緒型、直覺型…等。其中,最值得深入了解的類別,也是人類圖知識體系的第一分類就是「True-Self 真實本性」與「Not-self 非自己」的區分

人類文明最早開始大力倡導「非自己」概念的知識體系,來自佛教的「Anatta」概念(可以先用「無我」去理解),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甚至是一個作為解脫苦難的策略。它指的是:人並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實體,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成,五蘊是無常變化的,因此人身與意識並非恆常不變。

舉例來說,我們的身體在不斷成長、衰老、死亡;我們的思想意識在不斷變化;我們的情緒在不斷起伏。因此,我們所認知到的「我」是不斷變化且是虛幻的——這個「我」是經由各式各樣的外部思想與文化制約堆積而成

佛教也認為,人之所以產生痛苦,是因為過於執著那個外部概念堆積而成的「我」。換言之,這外部的「我」實際上就是「非自己」。當一個人相信並執著於這種「非自己」時,就會產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想法,進而導致爭鬥、嫉妒、仇恨等負面行為。

因此,為了解脫痛苦,必須破除這累積而來的「我/非自己」。當了悟「我/非自己」是虛幻的,就不再執著於「我/非自己」,也就不再產生痛苦。所以,古人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實際上就是指放下非自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人類圖再解構:墨應系帶你理解職涯與感情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6.1K會員
128內容數
「墨應系」(墨客創製的人類圖知識應用體系)已經開設多個人類圖應用課程,如讀圖心法、職涯應用零階、人生使命探索工作坊等。「墨應系」沙龍則提供了有關人類圖知識與生活應用的文章,分為「大宗煩惱文章」、「專業知識文章」和「情感關係指南文章」三大類。訂閱者每月可以收到兩篇付費和兩篇免費文章,還可以參加QA交流會和討論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